(圖/shutterstock)
.
你是否曾經說過諸如:
「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就比不上別人?」
「這類話」?如果答案為「是」,那麼恭喜你,
你已經成功拖了孩子的後腿。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對兒童學習、成長、心理有影響
國際兒童教育研究機構曾經對
一萬名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探尋家庭、學校、社會,
對兒童學習、成長、心理的影響。
最終結果顯示:
有3種教育模式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信心,
並產生對學習的厭惡感、無力感。
而且,這 3種教育模式的負面影響,
會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加深。
造成負面影響的 3種教育模式為:
1、心理暗示:
這在低收入、低學歷家庭中表現尤為突出,
因為缺乏行為、內涵素養,以及龐大的生活壓力,
家中的父母、長輩極其容易
將負面情緒傳播給他們的孩子。
例如:長期數落孩子,打擊他的自信心、積極性;
或很少,甚至從來沒有鼓勵、表揚過孩子;
以及,經常給孩子做負面榜樣,
如不守信、撒謊、抽菸、吸毒、酗酒、說髒話,
甚至是違反道德、法律。
2、過高要求:
這種情況在亞裔家庭中較為常見,
其中又以印度裔、華裔、日裔家長最為突出。
具體表現為,不考慮孩子心理、
智商的發展、發育現狀,
而不斷地提高對兒童在學習方面的要求,
以達到超越、淘汰同齡人的目的。
然而,這類父母往往並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只會制定一個非常高的目標,強迫低齡兒童達到。
這類兒童在 8~9歲以後,
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
動手能力、生活能力、邏輯思維、
積極性、自信心等多方面的缺失。
3、提前教育:
以第一代中國、印度移民家長最為突出,
他們常在孩子進入學校之前,
就強迫他們進行機械的計算、記憶學習,
內容多為數學、英語、藝術、母語文學等。
實際上,這些內容多屬於美國中學生的學習範疇,
對於智商、思維、分析、記憶、邏輯等
還不完善的幼兒來說是很難有效理解的,
其所起到的作用,
通常反而是讓兒童更加自卑、孤僻。
3種值得提倡的家庭教育方法:
1、善於表揚:
即在孩子取得任何成就時,
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
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這樣做有利於發掘兒童自身的優點和特長,
當兒童某領域獲得了成功之後,
段時間內在另一不相干領域的表現
也會有顯著的改變。
2、允許失敗:
在亞裔、印度裔家庭,
孩子經常會因為一次失敗而遭到家長的責罵,
甚至是毆打。但是,在那之後那些兒童往往對幾乎
所有的事物都會變得消極,
儘管他們知道這樣會因為表現不佳,
而在此被父母指責,這一現象的原因還有待發現。
相反,如果是孩子失敗之後家長給予包容、
幫助的態度的家庭,那些兒童會迅速從失敗後
消極的態度中脫離出來,
不少兒童還會表現出
比成功後更強大的積極性。
3、鼓勵探索:
多數兒童在初期並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
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善於做什麼、缺點在哪兒,
經過不斷地參考來自其他人的反饋,
他們會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定位。
所以,在試驗中那些一直被父母指引、
強迫進行過量、過早學習的兒童,
在另一些擁有足夠探索自身、世界、
他人機會的孩子擁有一定的自我能力時,
大部分生存技能、處事能力、交流情商、
動手能力等都還處於較低的水平。
天下父母心,
總是希望孩子比別人優秀,
但「鼓勵代替責罵」,或許一切會更好
【享下班】粉絲團
我們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不管你是什麼職業,不管你是什麼角色,
當你覺得人生苦悶找不到方向,
就看看享下班的好文,
讓你享受人生!
上班前的 543,下班後的幸福學,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
讓自己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