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天團 5566 剛出道時紅遍亞洲,成員孫協志 16 歲就上台北打拚,因為加入 5566 讓他人生有所改變。雖然收入增加,但孫協志依照他的個性,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他不但將收入用的淋漓盡致、在短時間內獲利 500 萬,也在 27 歲買了人生第一棟房。
文 / 理財周刊
孫協志十六歲參加歌唱比賽出道,發行過國台語專輯成為「台語小天王」,現在的孫協志是藝人也是經紀公司老闆,自嘲像是公務員的他出道已十九年退伍後一度找不到舞台,長達兩年靠些零星的通告收入維持生活。
賺得多也沒有改變節儉的習慣
後來被經紀人喬傑立娛樂公司孫德榮網羅,組團「 5566 」,主持「少年特攻隊」三年,酬勞三級跳,從一集五千元跳到六位數以上,上漲達「二十倍」。曾經紅透半邊天,演歌秀之外個個都出書、主持、戲劇、歌唱一把抓,一年為喬傑立帶進上億收入。
每位團員年收入也都破千萬元,因為「不服輸」,孫協志搶到一席之地。從台語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變身為偶像,但孫協志對於「偶像頭銜」根本不眷戀,他早就在盤算自己的未來,創業夢一直在他心中。
早在 5566 舉辦第一場演唱會他就擔任舞台總監,除了表演外,還得學會控制預算,從南部北上打拚,養成節儉個性,不論是居家設計省錢至上,或是生活娛樂消費,他都秉持「能省則省」的策略!
收入大增後送自己大禮—儲蓄型保單
開始擔任主持人後,孫協志有一次到銀行看見儲蓄型保單廣告,為了強迫自己存錢,聽從理專建議為自己買了人生第一張儲蓄險保單。「當時就覺得它的利率比定存好,又有壽險保障,而且每年三十萬元的保費是我可以負擔的。」他認為儲蓄險安全又有附加價值的方式,可以讓錢慢慢變大,但繳了五年後,發現投資報酬率跟預期有所落差,加上經濟狀況陷入瓶頸,最後選擇退保。
投資房地產比較適合
孫協志的理財方式其實很簡單,忙碌的工作,讓他無暇注意股市變化。保守的他不碰股票、基金,寧可選擇保守穩健方法,伺機觀望房市趨勢,隨時準備進場。保守個性投資房地產較適合,從孫協志一路買房可看出他的理財哲學,趁年輕、有賺錢能力、有體力背房貸時買屋,他認為房價不會等你賺到錢再漲,也不用期望精華地段的房價會跌,即使買房後繳不出房貸,還可以賣掉求現。孫協志認為,以過去十年台灣房地產走勢來看除非大崩盤,否則賣屋一定不會賠錢。
買房子會讓他有種踏實感。十六歲北上工作,長久一個人在外租屋的孫協志,從一開始因為省錢,只好以月租 7500 元,住在頂樓加蓋約十坪房子,後來隨著收入大幅增加,才逐漸換到約二十坪的大房子居住,但每月租金要 2 萬多元,高額租金讓孫協志興起想擁有自己的窩而一路走來務實的租屋及購屋哲學,其實與他的保守金錢觀不謀而合。
因為金融商品風險大,他覺得房地產才能保值。回首二十七歲買第一間房子時,當時單身的孫協志,自認是「宅男」。工作多年省吃儉用,加上 5566 團體人氣紅不讓,年收入暴增,存了一筆頭期款。經紀人孫德榮建議他以購屋當「存錢」方式,他自己也認為「沒時間盯盤加上不懂股票,不如買房強迫儲蓄吧!」
孫協志表示,當時因頭期款預算約五百萬元,考量經濟壓力於是 2005 年跟同為 5566 藝人王紹偉及孫總三人,各自斥資兩千萬元,各自買下一間民權東路六段五十幾坪的豪宅預售屋,也是他人生第一間黃金屋。因為他對自己的未來思路清晰及規劃明確,對於省錢及存錢,他有深刻的體驗,他承認「我對錢有著不安全感!」使他投資更加迫切。
短短兩年獲利五百萬
兩年後完工,搬進去後眼看房價逐步增值,讓孫協志的帳面資產短短幾年增加五百萬。因為第一次幸運的買「對」房子,兩年後決定以二千八百萬賣出,投資報酬率達 40 % 。也讓孫協志嘗到房地產快速增值經驗,讓他更加認同房地產這個理財工具,因此培養出看房子的興趣。
「所有的投資行為都要回歸人的原始本質,適合自己及評估預算最重要。」孫協志認為,買房子不要妄想一次到位,如果預算有限,先買小的再換大的,如果以地域性為主要考量,就要考慮預算是否可以承受。
孫協志將大部分資金分配到房地產上,雖然有第一次買屋獲利經驗,但他自認是「運氣使然」,對於坪數、地段增值概念等都還很模糊,因此,再次進場時也秉持著「小心謹慎」、「做足功課」的原則。
但因預算考量,花了四個月時間到處看屋,最後 2007 年以總價 2980 萬元,買下三十幾坪、屋齡才三年的新成屋,他評估過算是合理價位,雖然每月房貸約要九萬元,對於當時 5566 當紅程度來說,房貸負擔並未影響他的生活品質,由於當時購屋目的並非投資,「與其說儲蓄,不如說是看準標的,精準投資」,於是孫協志決定下手了。
他提到,現在的年輕人總認為房價太高,高喊:「買不起!」但當時常看房的他,發現台北市房價不斷飆高,讓他有種「現在不買,以後更買不起」的恐慌,於是決定只要鎖定地段、屋齡不要太久,加上建設公司口碑佳,增值空間相對也較大。
做任何投資之前,都要仔細評估清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發揮錢的最大效用。
更多名人故事,好文推薦你:
- 70歲離婚,81歲奪金馬影后! 資深演員陳淑芳:女人離婚有什麼? 別覺得自己沒價值
- 台大博士白天教書,晚上號召街友 夜市擺攤:沒人是自願流浪,台灣的「社會危機」你可看見?
- 《我的婆婆》鍾欣凌:「婆婆的愛是有比較的!」做媳婦的,別妄想做別人家女兒
- 身為台灣媽媽,我很擔心的3件事…所有家長 都該告訴孩子:「人生是場馬拉松,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
- 守鹽田超過一甲子,85歲凃丁信 捨不得退休,只盼更多人記得「我們是靠鹽活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