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從美國名校
史丹佛大學 MBA 畢業
在紐約、東京工作多年
回到台灣後
當過外商公司總經理
擁有百萬暢銷書作家
主持人等多重身分
卻在 37 歲時
成了「開除自己」的總經理。
面對 40 歲以後的人生
「放下過去線型追求,開始夢遊仙境吧!」
這是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給自己的期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越接近 4 字頭的人生
似乎是生命中
第 2 次的十字路口
在職場上發展大勢抵定
想再往上一步
可能面臨晉升瓶頸或是前景不明。
而就算是名校畢業
頂著多重角色光環的王文華
也面臨過一樣的苦澀心境。
王文華回憶 37 歲那年
他還是外商公司總經理
管理 50 個人雖然稱不上多
但也不算少數。
而就在即將邁入 4 字頭的年紀時
他開始覺得忐忑不安、茫然失措
「人生該有的名與利似乎都已經獲得
再走下去還能到哪去?」
好長一段時間
他的心中常常在拔河
該繼續待在現在這個位子上?
還是去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最後他選擇離開外商公司
尋找自己生命中的另一種可能。
把自己從總經理位置開除後
他開始學習各種不同的課程
上過吉他、桌球、日文課
而這樣的熱情持續到現在
「37 歲之前
我是一個很無趣的人
因為成天都在努力工作
但37歲後我努力讓人生變得精彩。」
王文華說
過去的日子總是追求
「線性」的向上發展
每個階段的目標都相當明確
生活就是在追求利益上打轉。
但到了人生下半場
他則進入自稱「螺旋探索」的世界
經由接觸各種不同的事物
他才發現自己最愛的角色並不是董事長
而是接觸啟發人心的事物
與人分享夢想與熱情
「這樣的生活更有意義,也才是我想做的事。」
2007 年時
他先與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
合辦社會企業「若水國際」
2010 年又創辦「王文華夢想學校」
用世界一流企業的觀念與作法
啟發來上課的人
現在他看到網路趨勢
創立「 Give and Take 夢想合作平台」
讓有資源的人和需要資源的人,各取所需。
勇敢嘗試職場外新事物
才能在40歲後夢遊仙境
許多人羨慕王文華
認為他是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一方
但事實是
王文華從高中起就開始準備。
念建中時他擔任校園刊物主編
進入大學他參加辯論社、校刊社
而在史丹佛這個菁英環伺的環境
他戰戰兢兢度過每一日
這才讓他畢業後
順利進入金融圈人夢寐以求的華爾街工作。
即便華爾街的工作
分秒都是壓力
下班後他還是鞭策自己
到紐約大學學習拍攝電影。
緊湊的工作、學習
不斷的滋養自己
於是人生的轉角處
他得以見到美麗的花朵。
而從人生的時間軸來看
他因此能在走到 4 字頭時
體悟「不惑」的喜悅
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 40 歲以後的視野有多寬廣
取決於 40 歲以前你做了多少努力。」
王文華強調
一路走來
他總是不安於室
勇敢嘗試新的事物
王文華認為
經由讓人害怕的挫折與失敗
才能一次又一次幫自己找出新的方向
「如果說要感謝『過去的我』做了什麼
應該就是我始終都大膽嘗試每件事
不替自己設限。」
人生的下一步在哪
總是無人能預料
也無法如在企業工作
有明確的數字績效考核。
所以,做,就對了!
王文華點出實踐夢想的路上該具備的勇氣。
用學習保青春
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
要達到世俗「成功」的定義
相對於 20 多年前的他們要困難許多
不過不需要因此花時間抱怨及感嘆
他永遠相信
「市場會給能創造價值的人合理報酬」
或許不是現在
但會是在將來的某一刻。
「增強實力、創造價值」
這 8 個字不僅是給年輕人的一句話
也是王文華的信念
每個人都會老
老化會讓人失去對新事物的興趣
也喪失視野,無法創造價值
而讓自己永保青春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
多花時間接觸新事物。
再者就是閱讀
像他現在就常與公司中
年齡比他小 10 歲、20 歲的員工學習
透析年輕人的思維,抓住未來的脈動。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