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是等待台灣之光!】台灣從來不缺文化,我們缺的,是一個能夠表演的舞台...

《換日線》

《換日線》

  • 2016-05-18 11:27
  • 更新:2018-07-17 09:31

【別再只是等待台灣之光!】台灣從來不缺文化,我們缺的,是一個能夠表演的舞台...

(圖/shutterstock)

 

作者:Nat Lin/Half Norwegian Half Europe

 

致(準)文化部長鄭麗君:

我是 Nat Lin,

我在挪威奧斯陸,

我的職業是學生,

在歐洲,

我看見從教育、產業到就業環境,

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

我想給的建議是:

長期培養文化土壤、創造環境,

勝於補助已經受到媒體關注的知名文化人。

台灣也可以這麼做!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親愛的鄭麗君委員,

首先很恭喜你在未來的日子中,

將接下文化部長這神聖的一職。

台灣是一個充滿文化特色的國家,

繼續讓台灣的文化在世界發光發熱,

可能將會是您重要的使命之一。

 

從 2012 年開始,

您長期駐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想必對於教育、文化的現況與困境一定非常了解。

台灣從來不是缺乏文化的地方,

我們缺的,是一個能夠表演的舞台。

作為史上最年輕的文化部長,

不知道您有什麼期許呢?

今天想與您分享的是我在歐洲世界的一個小故事,

希望您能抽空看一下這篇短文。

 

Refa 是我在台灣就認識的一位女孩,

她從小就在古典音樂的薰陶下長大,

我原一直以為,她會來補習班補習英文,

純粹就是希望可以繼續在英國學習、深造,

等學成之後,回台從事她喜歡做的工作。

我們偶然在英國的青年旅館見上一面,

她很無奈地告訴我,

她很樂意在學成之後回台灣工作,

但台灣並沒有辦法給她這樣的機會,

更慘的是,她如果想留在英國,

得面對更繁雜的簽證問題。

 

在言談之中,我理解到她的無奈與擔憂,

其實台灣不缺乏古典音樂的人才,

可惜在國外深造之後,

並沒有適當的就業機會

以及環境讓這些人才願意深根在台灣社會。

我們的社會,不論體制內、外的教育,

花了相當大的成本在培養這些人才,

但是我們卻很難像

歐美各國一樣創造完整的產學路徑,

讓他們的人生不需要擔憂未來的日子與前途。

相反地,台灣政府總是當媒體或是社會

關注哪位成功人士獲獎、

成為「台灣之光」後,

才開始規劃相關計畫,

但當鋒頭一過後,大多就無疾而終。

 

在您旅外求學的過程中,

一定不會意外在日常生活中,

總是有音樂陪伴著您,

我也深信,當您在法國的街道上偶遇街頭藝人,

一定不吝於給他們鼓勵,

不論是一點金錢或是一些掌聲。

在您求學以及擔任專業立委的期間,

一定也完全了解文化人,

絕非是靠媒體聚焦就可以培養出來的,

更遑論我們政府最後的處理方式,

大多只默默的設立獎學金、

出國基金又或者是幾個作業要點

就想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

 

我個人淺薄的認為,

文化人培養的方式,

是從日常生活中就慢慢培養出來的。

我剛回到台北的當下,

我感受到台北捷運的不同,

新增了許多悅耳的音樂,

讓大眾了解列車進站了。

或許這小小的改變對整體文化教育、

文化就業並沒有直接性的改變,

但我想多少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存在。

 

 

 

文化或許不應完全由政府主導,

民間也必須一起努力,

不過如果新政府真正重視文化,

是不是應該從源頭檢討起,

讓我們的文化教育、

產業與就業環境、

法律條例有完整的規劃,

不要再讓「文化」繼續在媒體上曇花一現,

它應該常存在我們的心中。

 

謝謝您看完這封信,讓我們一起努力。

 

本文由 換日線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Wendy)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

 

《換日線》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