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加碼夠,股價卻一路上漲...華倫:長期存股如同體重機,終究反應基本面!

深思

 

【我們想讓你知道】

巴菲特明明不預測股價,為什麼卻預測道瓊未來會到 60 萬點?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為巴菲特不預測「短期股價漲跌」,也不進行短線操作,因為長期股價會終究會反應基本面!

 

文 / 周文偉(華倫)

 

長期股價如體重機 反應基本面

除了過度關心股價漲跌,投資人常常也會問到另一個問題:對於分批進場的投資人來說,在股價上漲過程,如果繼續買的話,平均成本會不會不斷上升?這個問題在我的存股社團也有同學問到,「還買的不夠多,股價就漲上去了,這樣還要繼續買嗎?有點猶豫,因為這樣成本不就又墊高了?」 

越慢存股,股價越高

我們把時間拉長來看,投資人就會知道「越慢存股,股價越高」這句話的道理。如果投資人出生在 1896 年,當時道瓊指數只有 46 點,那時候就開始存股的話,道瓊在 2022 年初已經來到 36,952 點了,巴菲特曾經說過,再 60 年道瓊指數會上看 60 萬點。 

 

時間會反應基本面

這就和我 年前預測中華食股價終究會突破百元一樣,投資人可能會好奇,巴菲特跟華倫老師不是不預測股價嗎?為什麼一個預測道瓊未來會到 60 萬點,一個預測中華食股價遲早會破百元? 理由很簡單,我預測中華食股價會破百,那是因為巴菲特和我都不預測「短期股價漲跌」,也不進行短線操作,短期股價變化有如「投票機」,結果難以預測,但是長期股價有如「體重機」,會反應公司基本面到底有多少斤兩,相對比較容易預測,這也是我們堅持長期持有好股票的關鍵原因。 

存好股,不嫌晚

就像巴菲特長期看好美股指數一樣,回到台股來看,如果投資人在 1966 年就能存股,當時台股指數只有 100 點,2022 年初還原權息後已超過 萬點。 同樣的道理,如果投資人跟我一樣在 2004 年買進中華食,當時股價是 15 元,沒買到的話,也可以在 2015 年我出第 本書時以 38 元左右買進,還是沒買的話,也可以在 2016 年我出第 本書時以 48 元買進,仍然沒買的話,還是可以在 2017 年我出第 本書時以 58 元買進,我自己到了 2020 年股災時,還在以 86 元買進中華食「存股」。 

好書立即購買:《慢步股市:給存股族的 12 個致富心法》

書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慢步股市:給存股族的 12 個致富心法》,作者: 周文偉(華倫)、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鄭丞偉;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