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慢跑鞋?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品牌,
要挑一雙好鞋子,
不知道要選多久呢...
有鄉民就在PTT上分享
不同廠商慢跑鞋的特色
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一起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本文作者:forever07
鄉民安安,
我是工具人的進階版,人稱工頭。
關於鞋子我剛好有點小研究(十年運動資歷),
就來回答一下,有錯誤的再糾正。
推薦跑鞋之前我都先問預算,
例如2000內,2000~3000、
3000~4000、5000~6000
以目前台灣來說
大約落在2000~3000這範圍。
再來是品牌,
先說我目前穿過的有
NIKE、Mizuno、adidas、
Reebok、saucony、asics、
new balance、puma。
其中Mizuno和asics
在台灣比例佔比較高,
因為平價好穿,
至少跟adidas相比之下真的比較便宜。
每家大廠都有自己的獨有科技,
例如nike的air氣墊,
adidas的boost、
asics的亞瑟膠,
mizuno的wave平行波浪片。
至於要怎選,
一般來說就是選外觀,
如果要選外觀潮的,
我想mizuno不是你要的,
除非一些特殊款,
例如某某比賽的紀念款,
針對外觀會有特別設計(潮流)。
(但紀念款台灣很少,都要去日本才有)
一直以來mizuno也都不被定義是潮鞋。
不過在選鞋之前有兩個點很重要,
一是楦頭,二是足弓。
楦頭量法:
拿張 a4紙踩上去,
用筆畫出腳輪廓,
取最寬距離,
超過 9.5cm就是寬楦,
超過 12cm就是超寬楦。
左右腳寬都不一樣,會有小誤差。
如果寬楦卻穿非寬楦的鞋子,
跑久前腳掌會不舒服,
尤其時間拉長雙腳會腫脹。
足弓量法:
拿張a4紙踩上去,
腳沾水印出輪廓,
取出足弓形狀來判斷是
高、低、或正常足弓。
再來是心態:
如果只是一時興起,
那鞋子不用買太好,買了也浪費;
如果認為跑久了心態轉換,
那可以買雙避震性佳的鞋子當入門款。
所謂心態轉換是一開始基於各種原因跑步,
跑久跑出心得,成績也越來越好,
這時候就能攻上高階鞋款。
從慢跑鞋
攻向路跑鞋(馬拉松鞋)
要考慮機能性的話,
我推薦mizuno的wave系列,
或者asics的GEL-CONTEND
或gt-2000。
上面兩牌都不是主打潮流,
如果要潮就選NB、NIKE、adidas。
adidas我只穿過它的adizero(路跑鞋),
輕量化的競技款,
輕量化的鞋款需要有相當肌力才能駕馭。
大略是:
避震好相對重量多,
但能提供雙腳好的保護
避震差相對重量輕,
但對一個訓練有素的選手來說,
當然是抓地強重量輕。
慢跑鞋:重量落在230~300公克
路跑(競賽):重量落在150~220公克
nike的話我目前是穿nike streak 5
(也是競賽款)。
saucony對台灣人來說
算有聽過但不常見,
因為外型中庸不潮,
但它的避震效果很頂級(我自己認為),
價錢落在2~3千不等。
以我自己來說會分練習鞋(避震好),
可以長時間長距離練習,
還有競賽鞋(重量輕抓地強)
而不論哪間廠商科技大概都是幾點:
避震:減少跑步時身體對下半身的傷害
回饋:吸收重量後可以再回彈
進而變成前進動能
(例如nike的air或adidas的boost系統)
某些特殊款的會有硬片,
這是防止你足弓落地時的穩定,
一雙鞋子如果底部都太軟,
會有缺點,
尤其當你腳掌落下時有內翻(外翻),
有硬片的話可以幫助穩定(這非常重要)
mizuni跟asizero中間和後面
就有這種硬片。
近年有puma有一款
俗稱貓爪鞋的Puma Mobium Elite,
底部是拱起來的弧度,
類似貓科動物的腳爪形狀,
這雙定義是短距離衝刺,
但長距離馬拉松評價不太好。
另外運動筆記的鞋測,
個人認為不用太認真,
某些就是典型業配文,
以我來說作為產品測試
就要把缺點也寫進去。
以目前來說還沒一雙鞋
能滿足所有需求。
如果要潮,就選NB、NIKE、adidas。
赤足鞋更接近地面
最後補充一下:
最近幾年吹起赤足風潮,
鞋子也吹起這股風潮。
赤足這點向來是好壞各有,
就看個人接受度。
赤足鞋的話則是從鞋跟底部作改變,
最典型是12mm、8mm
這裡說的是廠商認為人們因為
太依賴避震性好的鞋子,
所以想回歸原本,便把鞋跟厚度減少,
有親近大地的感覺。
最知名的是nike free 5.0、
nike free 4.0、
nike free 3.0
數字越小代表前後掌落差越小、
越接近赤足感受,
數字越大支撐性越強。
另外現在流行把潮鞋跟運動結合,
adidas的Ultra boost就是這樣,
找潮流人背書,
在8月時還搞排隊買鞋的促銷,
一雙我記得要5千多的樣子,
雖然這雙無可否認真的潮。
本文由forever07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臉書:張宏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