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古代皇帝擁有後宮佳麗三千
嬪妃想盡辦法讓皇上開心
中間的祕密到底是什麼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皇帝擁有多少嬪妃呢?
古代後宮美女如雲,
皇帝總是喜歡年輕貌美的嬪妃。
人們常說:古代皇帝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
其實,三千佳麗只不過是個虛數。
應該說,
皇帝的後宮擁有多少嬪妃是有一整套宮廷制度的。
那麼,按照古代宮廷制度,這些皇帝的後宮
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嬪妃呢?
皇帝有名有分的嬪妃有一百二十一人,
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宮女,隨時可供皇帝“臨幸”。
後宮美女如雲,都是為了伺候皇帝一個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
那麼,
古代皇帝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
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宮廷制度
雖然皇帝們有權利跟所有後宮女性發生性關係,
但是有義務與這一百二十一個嬪妃定期過性生活。
皇帝要完成規定的任務實在不容易。
八十一御妻,也稱女禦,
分成九個晚上,每晚九個人。
二十七世婦也是每晚九個,分為三天;
九嬪是共享一天;
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
但畢竟共享此項權利,
或者說是共盡義務的人數
只有前面幾個等級的三分之一了。
只有“皇后”是一個人獨享一晚。
後妃年老生育問題
皇帝得一天都不能得閒,極為勤勉公正。
皇上累得可憐,後妃們閒得可憐!
按照古代宮廷制度,
除非到了“皇后”和“夫人”這個級別,
五十歲以後就不能進禦了,
倒不是出於年老色衰的考慮。
色未衰皇帝也未必就喜歡。
主要是女人五十歲左右到了更年期,
絕經以後不排卵,不能生育。
不能生育就沒必要讓皇帝辛苦一番了。
不過,還是有問題,
如果帝王在即位之初或者即位之後
某個時間把後宮這一百二十一個編制配齊了,
除非死一個新補一個,不把其中某些廢棄,
那麼這些女性是會陪著皇帝一起慢慢變老的,
那就很可能出現這些大小嬪妃陸續進入五十歲。
皇后和夫人在五十歲以上仍舊侍寢,
那嬪妃以下的一百一十七人
到了五十歲是否要用新人替補?
如何選擇這些替補?
後宮佳麗如何替補?
無論陸續換還是一起換,
要想確保在編的一百二十一人總數不變,
種種實際問題都不是想當然可以解決的。
再說了,“後宮佳麗三千人”,
其實唐玄宗的時候後宮有四萬多美女呢!
帝王們要是每天都照著這套規則,
跟這一百多嬪妃輪了一圈又一圈,
其他的宮女該怎麼辦?
實際上,
皇帝打算跟哪個後妃、宮女發生性關係
是很難受到“禮制”約束的,
而且擁有絕對的自主權,
當然還有所謂的“進禦制度”之外的實際做法。
進禦制度
最主要的是行幸和召幸兩種。
行幸:
像晉武帝司馬炎在“羊車”內讓嬪妃們陪侍
召幸:
皇帝把後宮裡的嬪妃叫到自己的寢宮裡侍寢
皇帝向宮女群中拋擲橘子,搶到的人便可以承歡,
也就是說得到陪侍皇帝的賞賜。
這有點拋繡球點女人的意思。
其實,
擲橘子選嬪妃也罷,拋繡球點女人也好,
都不過是古代皇帝們尋歡作樂的無恥招數。
有的朝代宮廷受此啟發建立了翻牌子侍寢制度。
但由於事關皇帝們的喜厭好惡,
再加上他們手中握有生殺予奪的無限權力,
因而這種翻牌子侍寢制度有時候也是形同虛設。
原來,
我看了那麼多部宮廷劇,
現在才真的了解後宮的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