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John來自溫哥華(Vancouver),
但不是加拿大的溫哥華,而是在美國的溫哥華,
他也來自華盛頓,但不是華府的華盛頓D.C.
(District of Columbia),而是華盛頓州。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他在韓國住了兩年,
說著一口連韓國人都佩服不已的流利韓語,
甚至還跟在韓國的日本朋友學了日文。
而我對這位美國肌肉男最深刻的印象,
就來自於他那極盡所能運用所有空閒時間的能力。
John 只要一坐下來,發現沒有事做的瞬間,
就馬上把他的中文課本拿出來,
然後看著隨處可見的中文字,
查書或者直接唸給我聽問我正不正確…….
這傢伙學中文才幾個月而已,
竟然就已經可以認得台灣路上超過半數以上的國字了,
而且跟韓文和日文一樣,
他完全沒有上過課、補過習,
就只是這樣不斷的將自己的零碎時間用學語言來填滿,
以及不斷的跟路人搭訕聊天,
完完全全打破我對英語系國家
都不學外文的刻板印象。
更何況他學的語言裡,
除了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以外,
韓文、日文和中文都是
對他來說完完全全不一樣的系統耶!
John 大學讀的是解剖學,曾經是體操選手,
當過教練、下水道清潔工、
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工作,
結束在台灣的旅程後他要回去美國念醫學系。
不過,學生們最有興趣的,
不是醫學或解剖,而是 John 滿身結實的肌肉
以及他一直戴著的帽子……。
在那群小朋友的哀求下,
John 脫下他的帽子,
露出他已經有點稀疏的頭頂,
然後說:「你知道嗎?這是一種詛咒,
我們非常非常容易流汗、還有味道,
手上毛毛很多,頭上毛毛又很少,
所以啊……只好有大肌肉。」
雖然說,John 的中文已經好到
學生直接用中文問他他都可以用中文回答了。
不過,我們還是盡量讓他們用英文問 John 問題,
有趣的事情就出現在這裡,
比如說有學生想要問他是哪一國人,
但他不確定要怎麼問,
就一定要先叫我過去問我說怎麼講才正確。
「是 Where are you come from?
還是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ere "do" you come from? 比較正確,
不過沒差齁,你講看看他聽不聽得懂就好了啊。』
「可是講錯了很丟臉……」
我們往往以為這只是在台灣,
但其實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是這個狀況,
就因為考試時一定要標標準準的寫出
"Where are you from?"或是
"Where do you come from?"
才能是正確的,
其他”Where do you from?”或是
"Where are you come from?”
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的確,上面兩種說法並不正確,
但是又怎樣,不正確完全不代表聽不懂啊,
就算今天你直接跟外國人說
”where you from?”,我就不信他會聽不懂。
「學校如果不允許學生犯錯,
那你到底是要怎麼讓學生學習?」
曾經接待的一個土耳其沙發客這麼對我說。
當然,我們還是要學習盡量正確的用法,
但絕對不是對那些才剛開始學英文的學生!
因為這完全不合邏輯。
試問,有哪個嬰兒是先學文法才會說話的?
先學會用已知的單字拼湊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成功讓對方理解以後,
對方會再教你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怎樣,
這樣一來不就馬上學會了嗎?
John 非常享受跟學生互動的這幾堂課,
他會不斷地想出有意思話題、
給學生看他的照片或是表演啦啦隊給他們看,
跟著他跑了四堂課幫忙翻譯,
結果反而是我自己快累趴了……。
雖然說這才第二次,
除了原本就異常活潑的嗨咖外,
多數學生都還是一直處於瞪大著眼睛
但是卻不敢表達的狀況。
但這也無所謂啦,我也很清楚……我自己國中時
絕對不可能做到我現在對這群學生的要求。
我對他們說:「你們有辦法的話,
就盡量試著跟他們互動吧,
但不要因為講得不好就對自己感到失望,
相信我,只要有辦法開口,
你們就已經打趴一堆大學生了。」
很幸運的是,在這間有點鄉下的學校,
並沒有像是都市學校那樣子如此高壓的成績競爭。
這邊的老師,比起學生的成績,
更在意的是學生上課的氣氛。
所以,老師們通常都非常樂意
將自己的課程進度暫緩,
讓這些外國人來跟學生聊天,
就算學生可能沒辦法開口、
可能沒辦法完全聽懂,但至少可以讓他們在
每天不斷重複的求學生活中,
有一些不一樣的記憶。
有些人會問……讓學生跟外國人聊天,
他們英文就會進步,成績就會比較好嗎?
的確,
我並不認為學生會因為一堂跟外國人互動的課,
英文成績就會變得比較好。
但同樣的,當過學生的我們捫心自問,
難道我們真的覺得,學生時期多上一堂課,
我們的成績就會比較好、就會上比較好的學校,
然後有比現在更好的人生嗎?
本文獲 換日線 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熱門文章:
- 「助教!你喜歡法國學生還是台灣學生?」──走進法國高中,我的課堂觀察
- 接起名為「機會」的那通電話時,你必須做好準備
- 「放棄所有熟悉的一切」,嫁到印尼的異鄉人
- 「不美國的美國」──川普、貧窮線、三K黨
- 「台灣人,我不懂你在講什麼!?」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Susan )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培育您的孩子成為Google人才
或許,您從沒想過
您的孩子 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能 ...
今年夏天,給孩子一個機會
發掘他的天賦和興趣吧!
報名風靡全球的 學童程式課程
為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