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自古以來,
魚一直在國人的餐桌上佔有重要地位。
可是挑魚時應該注意什麼?
水產專家在採購時有哪些"獨家絕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重量太大或太小的不買。
魚的個頭與其口感有一定關係,
太小,魚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肉質不夠鮮嫩,魚刺可能會很多。
而且,一般魚年齡越大,
長得越大,
體內可能積聚了不少有害物質。
因此,建議買魚選個頭"八分大"左右的,
如鯉魚和武昌魚以1斤半、
鯽魚0.5斤~1斤、
草魚4~5斤的為宜。
2.魚眼渾濁塌陷的不買。
魚眼是否飽滿能夠說明魚的新鮮程度。
魚眼飽滿凸出,角膜透明清亮,
富有彈性,這樣的魚比較新鮮。
相反,如果魚眼不凸出、
眼角膜起皺渾濁、眼內溢血發紅,
說明魚不新鮮。
3.魚鱗不完整的不買。
新鮮的魚身有透明的黏液,
鱗片有光澤,
而且與魚體貼附緊密,未有脫落。
而黏液多且不透明,
鱗片光澤度差且脫落較多的魚,
新鮮程度比較差。
在選購時,
那些魚鱗缺損或身體充血的魚,
即便還活著,
但腐敗變質的速度會快於魚鱗完整的魚。
4.魚肉氣味異常的不買。
通過氣味判斷魚是否新鮮,
要聞一聞魚鰓。
魚鰓應具有海水魚的鹹腥味
或澹水魚的土腥味,且無異臭味。
同時,新鮮魚的魚鰓呈鮮紅色,鰓絲分明;
而不新鮮的魚鰓絲有破損或黏連,
顏色呈灰紅或灰紫色,氣味不佳。
5.魚肉緊實度差的不買。
用手指按壓一下魚身,
新鮮的魚肌肉結實有彈性,
指壓後凹陷立即消失,
而肌肉稍鬆散,
指壓後凹陷消失得較慢,
新鮮度次之。
另外,觀察魚肛門處肌肉是否緊實,
可作為辨識新鮮度的標準,
新鮮魚腹部正常、不膨脹,
肛孔為白色、凹陷,
不新鮮的魚則腹部膨脹不明顯,
肛孔稍凸出。
6.水箱內顏色渾濁的不買。
選購活魚時,有時要"水色"。
如果水箱內水色發綠或者藻類過多,
則說明水箱很久未換過水。
這種水箱環境下容易滋生很多細菌,
容易污染魚體本身,降低魚肉品質,
新鮮度更是大打折扣。
通常水箱內水清澈,
有水泵供氧,水流較快的,
魚新鮮度比較高。
7.價格太低的不買。
買魚既不能認為"貴的就好",
更不能"貪圖便宜",
價格低得離譜,
可能魚的來源和安全性就沒有保障,
食用變質魚會威脅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