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收斂自己,寬容別人!鋒芒外露只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中...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03-22 10:16
  • 更新:2018-07-17 15:01

佛曰:收斂自己,寬容別人!鋒芒外露只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中...

(圖/shutterstock)

 

人在世上

低調不代表不優秀,

相反,

它會帶給你一些更加從容的態度。

 

這個世上,

人與人相處,

要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人與人相識多麼不容易,

應當懂得珍惜,

任何的傷害與錯過,

都不應該原諒。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平和之人

縱使經歷滄海桑田,

也能安然無恙。

鋒芒之人,

遭遇一點風聲,

也會百孔千瘡。

 

命運給了每個人同等的安排,

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

釀造自己的心性,

則在於個人的修養。

 

恕我直言,

一直不喜歡不寬厚的人。

 

何謂寬厚?

寬厚與善良是相通的,

是一種胸懷,

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基礎和核心。

它主要包含下面三個內容:

 

 

一、寬容之德

人的內心要有包容性,

你越是寬容他人,

就越容易獲得尊重。

 

二、厚道之品

厚道是以心換心,

以情換情,是一種氣度。

厚道的人心底無私,

襟懷坦蕩,心靈清澈透亮。

 

三、善良之心

每個人都要學會與人為善,

不以善小而不為,

不以惡小而為之。

只要永懷一顆善心,

便足以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有個人

身體不舒服去看醫生,

起初買藥店老闆推薦的藥,

吃了幾天不見好。

醫生鄙夷地說:

“他推薦的東西有屁用!他什麼都不懂”

醫生話還沒說完,

那人起身就走了。

“哎,我還沒給你診斷,怎麼就走呢?”

那人大聲說:

“我來這裡看病,就是那家藥店老闆介紹的。”

寬容別人才是一個人高尚的品德。

一個能寬容或包容別人的人,

才是真正擁有智慧與膽識的人。

 

真正懂得寬容的人,

不是避開是非喧囂,

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儘管如流瑣事,

每天都濤聲依舊,

他們依然寂靜安然地端坐磐石上,

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

 

 

二戰期間

一位德國老人住在人煙稀少的鄉村。

每當看見逃難的,

他都要走上前去對那人說:

“先生,

你是否願意幫我把院子裡的木頭,

扛到那邊角落去,我老了,扛不動了。”

 

逃難的人都會連聲答應,

然後賣力地搬木頭。

晚上,

逃難的人都會心情愉快地,

在廚房裡與主人共進晚餐,

然後又踏上旅程。

城裡逃難的人很多,

老人的那堆木頭,

就無數次地被人從院子的兩頭來回搬來搬去,

每搬一次,

就會有一個客人與善解人意的老人共進晚餐。

 

其實,

那堆木頭根本不需要搬。

善良的老人不希望救助別人時帶著優越感,

覺得那是對別人一種附帶的傷害。

 

 

老人對於那些逃難的人

他是強者,

但真正的強者從來都不是鋒芒畢露的人,

至少他們知道在某些時候要收斂自己。

 

懂得收斂,做到這一點,

就要學會包容和理解,

學會怎樣大氣地與人相處,

學會經常檢討和檢點自己。

懂得收斂,是一種態度,

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徹大悟。

 

其實,再強勢的人,

一旦離世,也不過是被浩淼的天地,

收回了一粒塵土,

在荒野之外,多了一座墳墓而已。

 

所以,一直想做個低調的人。

曾幻想開間茶館,

在某個臨水的地方,

不繁鬧,不招搖。

即使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遺忘,

這些都不重要。

只希望能在午後慵懶的陽光下,

將一盞茶,喝到無味;

將一首歌,聽到無韻;

將一本書,讀到無字;

將一個人,愛到無心。

 

 

太陽很亮,但是太炫目了。

月亮就剛剛好,

它可以讓我們優美地仰望,

而且可以凝視。

你發光吧,但是請注意收斂自己。。。

 

做人如果不能收斂自己,

真的很容易變成箭靶...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