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揭秘「長壽秘訣」!原來跟 飲食、運動...都無關?連醫生都認同了!竟然是...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02-18 16:56
  • 更新:2018-09-20 15:28

諾貝爾獎得主揭秘「長壽秘訣」!原來跟 飲食、運動...都無關?連醫生都認同了!竟然是...

(圖/shutterstock)

 

長壽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我們誤解了長壽秘訣這麼多年!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

和杰克·紹斯塔克等人

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長壽之道有五項,

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佔 25 %,其他佔 25 %,

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

 

而長壽之道,到底有哪五項呢,趕快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一、要樂觀!壓力會損傷身體

《黃帝內經》: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

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

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發現:

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

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

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

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二、要有目標!

「目標」能激發生命活力

英國科學家在 40 ~90 歲的人群裏

做了一個 7 年的追蹤調查:

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

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

足足高了 1 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再則,醫學早就發現,人退休後,

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

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

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沒有目標,

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

那麼隱藏在你潛意識裡的自毀機制

就會悄然啟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否則會起副作用。

學唱歌、學跳廣場舞、學下棋等等

都可以當做樹立的目標,而且都很可行。

 

(贊助商連結...)

 

三、助人為樂!

「助人」有治療作用

個案:石油大王洛克菲

在短暫的享受財富積累帶來的快樂後,

身體每況愈下,深刻反省後,

他決定把財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並想方設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難的人,

這讓他心情格外輕鬆,

同時,他不佳的健康狀況也日漸好轉了。

 

個案:107歲離世的邵逸夫,

樂於助人是他高壽的一個原因。

多年來,他一共向內地捐助了 34 億港元,

他創立的「邵逸夫獎」,基金高達 50 億港元。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

能使致死率降低 42 %;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

能使致死率降低 30 %。

為何會如此?

 

研究:喜歡幫助人,可以防憂鬱!

美國有位醫學研究員想瞭解此問題,

他做了個研究:

將 106 名未滿 20 歲的學生分為兩組:

一組為義工組;另一組為義工後備組。

10 個星期後,義工組的學生相比後備組,

他們的炎症癥狀、膽固醇和體重都降低了。

助人,為何會產生醫療作用?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

心中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

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準,

促進了「有益的激素」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

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

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贊助商連結...)

 

四、家庭和睦!

長壽的首要秘訣是家庭和和諧

個案:喬治亞有位農婦活了132歲零91天。

在她130歲時,有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

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

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

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係」。

他們說——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

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 268 名男性的調查發現:

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

缺乏社教活動,

對健康的危害與吸煙不相上下。

 

愛生氣的人死亡率高達 14 %

美國一位精神病學家一項長達 25 年的

「人格與心臟關係」的跟蹤調查發現:

心胸狹隘、敵視情緒強的人,死亡率高達 14 %;

心胸開闊、性格隨和的人,死亡率僅為 2.5%。

心臟病的發病率,前者也是後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說:

人際關係不好,令其心裡充滿著憤怒、

怨恨、敵對和不滿情緒,

會致使交感神經時常處於亢奮狀態,

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分泌得過多。

 

再則,人是群體動物,

活著,就是活在人際關係中。

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的人生需求,

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際關係有關,

「需求」獲得滿足,即會收穫快樂!

 

五、友善!付出友善會「收穫友善」

個案:美國一位心理學家

介紹了一個女病人的故事:

艾麗斯幾年前因失戀得了抑鬱症,

離開東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

中西部生活節奏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溫情。

好幾次,艾麗斯從停車場出來上車道,

儘管車道上排著長長的車隊,

但總是有人給她讓道。

這種彬彬有禮、先人後己的行為,

讓艾麗斯深受感動。

時間一久,艾麗斯也養成了

給停車場出來的車讓道的習慣,

她喜歡這種友善的行為,

每一次小小的「付出」,

都會給她帶來一種無可名狀的快樂。

一年以後,艾麗斯的抑鬱症不治而愈了。

 

 

和諧的人際關係如何建立?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說:

「善氣迎人,親如兄弟;

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反應,

如同人在山間呼喊發出的回聲。

「你善」,回聲則「善」,如個案;

「你惡」,回聲則「惡」。

有些人人際關係差,

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的結果。

 

「付出友善」,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

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

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

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

美國有位生命倫理學教授通過研究,

發現了「回聲」的本質:

「付出與回報之間

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的秘密,

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

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返還,

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有利人際關係和諧的「付出」包括: 

讚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

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 

 

原來,長壽的秘訣並不在外,

而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那就是尊重、助人、感恩、包容、同理...

今天起,讓自己這樣過生活吧!

 

(文章來源BuzzHand大紀元)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