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投資人在決定股票買賣的當下,往往會受到市場情緒所影響,有投信分析、天災、利空等等......專業操盤手提醒各位投資人,應該根據公司的價值、基本面原則去進行各種決策,不應被市場所創造的欺騙風潮左右想法。股市永遠有危險,但只要掌握自己的原則,見招拆招,終究會成為獲勝的一方!
文 / 朴秉昌
股市是低效率市場與非理性心理供需的組合
「股票投資是賭局、運氣,還有詐欺。」
這是 2017 年 2 月 13 日《韓國經濟日報》其中一版標題,用語概括了韓國股票投資人們的心境,不光是投機心理,也充滿失敗主義的心態。根據《韓國經濟日報》委託全球研究進行 1,000 人問卷調查的結果,其中問到「股票投資」會想到什麼單字時,賭局(空殼)為 43.1%、運氣 24.8%,詐欺則是 7.6%。儘管這道複選題中最多的答案仍是理財,但以結果來看大家都會將「理財和賭局」或是「理財和運氣」聯想在一起。
做投資決策時 受到的影響
關於決定投資時,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決策,答案順序則為經濟新聞、證券廣播、投資同好會或社團、親友推薦、券商職員、券商報告等。所謂專業團體的券商職員信賴度偏低的原因有幾個,依序為:比起客戶利益更看重手續費、專家不足、聽專家建議反而賠錢的經驗、很麻煩等。而券商報告的信賴度偏低的原因,依序為:馬後炮報告偏多、只會反映正向內容、時常出錯、用語太困難等。
我讀著這篇報導,不禁感受到自己身為券商職員的重擔和愧疚。股市的趨勢和股價的走向,的確不可能完全準確命中,但是做為一個券商職員應當指引投資人,提供影響市況的事實和公司價值相關資料。我該為失去他們的信任負起責任。
國際組織的分析 真的正確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Pund)每年都會分析國際經濟成長率,真的就正確嗎?數一數二的國際投資銀行透過分析,然後發表各國經濟成長率、油價相關產品價格、股市走勢等,什麼時候和我們的預期相同過?
儘管如此,全世界的法人投資還是以他們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投資大規模的資金。散戶無法信任他們,卻虧損得更多,原因不正是「投資原則的混亂」?對國際投資銀行也沒預料到的經濟走向感到困惑、不信任「將手續費放在首位」的券商和經理人、不相信專注於法人遠高過散戶的相關報告,因此想這也試試,那也試試,最終沒有得到任何收益, 才會認為「沒有可信的事情」、「運氣要夠好」,不是嗎?
股票投資是場「詐欺」?
參與被稱為金錢遊戲的股市的人們,將注意力聚焦於「誰能夠動搖市場和股價」、「誰更能快速獲得有用的分析資料」、「誰能比任何人更快買進和賣出」、「誰更接近擁有巨額資金和有力分析資料的源頭」。所以投資市場的狀況無外乎是「外資欲從國內投資人身上獲利」、「法人欲從散戶身上獲利」、「資金較充裕、獲知內容接近法人資訊的散戶,則欲從許許多多的韭菜散戶身上獲利」等,所以才常有人說股票投資是場「詐欺」。股市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然而在市場內長期經營獲利的投資人,擁有不同於他人的投資哲學。
以下介紹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一篇文章,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由誰寫下的文章,但內容蘊含很好的投資理念:股票投資是從看清世事開始。與其用複雜的金融手段遙望世界,不如從常識和協調的觀點靠近,而後準確且先他人一步,將其純粹的結果融入投資組合。要懂得區分好的公司與好的股票,不去用好的股票包裝差勁的公司。想要成功投資股票,必須有對於世界的洞察力。
投資變「投機」
即使不知道誰的觀點才是正確的,但要不斷努力以提高命中率。韓國股市比起稱作投資市場,被稱為投機市場的時間更長。很多人都說股票投資就是賭博,收益憑運氣,專家都是詐欺犯。在未來,股市的系統是否能正常運作,股票投資人心態是否能夠理性?也就是說,市場是否能變成用「程式交易」獲益的市場?假如變成了那種市場,獲益會更容易嗎?韓國股市是由低效率市場與非理性心理供需所組成的混合體,且還盛行投機交易。如果我們根據公司的價值、股價走勢的基本原則去進行投資,而不是被市場所創造的欺騙風潮左右,難道不會得到和那些失敗的投資人截然不同的結果嗎?!
法人觀點:
韓國股市是由低效率市場與非理性心理供需所組成的混合體,且還盛行投機交易。如果我們根據公司的價值、股價走勢的基本原則去進行投資,而不是被市場所創造的欺騙風潮左右,難道不會得到和那些失敗的投資人截然不同的結果嗎?!
股市利空是短期還是長期,決定你該買進還賣出
股市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證券廣播每天都說有危機,每天都是重要的日子,這是因為股市幾乎反映了全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而且世界持續發生一戰、二戰、越戰,以及在伊拉克戰爭、911 恐怖事件後,持續和遜尼派伊斯蘭恐怖主義武裝團體的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事。此外,外匯戰、貿易戰等政經霸權戰爭也是從未中斷。自然災害更是年年增加, 不斷看到百年難得一見的乾旱、洪水、高溫、酷寒這類新聞。2020 年春天,更不幸因為新冠肺炎導致世界經濟活動停擺,股市因此暴跌。
經濟危機蔓延各個國家
亞洲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南歐金融危機等。經濟危機有時候會影響全世界,有時候僅在單一國家出現, 各國的政治狀況也時時刻刻有所變動。間或由保守黨派執政,間或由進步政權執政,不過在股市中往往稱變化為不確定性,將其視為導致下跌的因素。經濟政策也時不時反映在股市,帶來利多或利空的影響。根據經濟狀況,有些時期會提出加強市場融通性的政策,有時也會實施回收政策。每當碰到這種狀況,股市就會因為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而陷入痛楚。
投資人因各種因素而人心徬徨
各種分析多如牛毛,像是美國若由川普當選總統會發生經濟危機; 希臘左派政權如介入將成為經濟復甦的絆腳石;英國退出歐盟將使歐盟體制不和諧,而歐盟主要國家和英國經濟變得艱難;中國從高成長轉向穩定成長的話,將不會是軟著陸而變成硬著陸,且對世界經濟造成不良影響;美國於 2008 年以後大規模支援市場的融通性,於 2017 後開始收回這件事將使危機重新爆發等,皆讓市場變得惶惶不安,目前也還是如此。
戰爭、天災、財報
那戰爭或是天然災害又是如何呢?我們隨時隨刻都會聽到世界經濟處於危機的新聞。由於韓國和北韓對峙,相關危機也是不斷發生,偶爾會有核武開發、導彈試射、西海(編按:即黃海)交戰等新聞,股市內部自然存在週期性的不確定性:一到季度財報公佈,財報好壞將會使市場大幅變動;每月、每季到期的期權和滿期的股票期貨;按照季度和半年度公布的 MSCI(編按: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所編製的股價指數)、FTSE(即富時 100 指數,又稱倫敦金融時報 100 指數)指數是否納入和重新調整,或國際主要國家的經濟指標等,全都充滿不確定性。
週末利空
投資股票會自然的認真看起報紙。說個笑話,假使讓不睡覺只顧玩遊戲的年輕人投資股票,不用嘮叨他們也會早早就寢,然後一早起來看新聞和報紙。而買進股票,擔心虧損睡不著的投資人也大有人在。
有種風險叫做週末風險,就是指,當星期五買進股票,在星期六和星期天未開市的期間,世界卻出現可能導致利空的風險事件。所以,連休是大家迫切想避開的風險,而股市於連休前夕時常下跌,就是出於此因。這樣一來,每天都是重要的日子,也都是危險的日子。所以有些人投資股票後,變得戰戰兢兢,身體也開始不適,每一天都很不開心。投資股票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假如投資股票賺錢,卻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不開心的話,為什麼要投資股票呢?
漲跌終究回歸基本面
全球危機的市場變化有十年為一週期的傾向。規模較大的戰爭或天災可能主導世界的經濟蕭條,成為市場趨勢下跌的主因。此外,當發生大大小小的政治、經濟政策或事件事故時,判斷其對世界經濟會造成什麼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儘管是個小事件,但如果會直接影響經濟、造成中長期負面影響,市場會如實反映並顯現下跌趨勢。其他則多數只是短期震盪,結束後市場就會恢復原本的趨勢。
短期利空與長期利空
短期震盪所帶來的利空,市場以「事件(Event)」、「雜音(Noise)」表現。雜音是短期買進的時機,倘若遇到下跌趨勢的強勢利空,就要全額兌現,為下一次的上漲趨勢做準備。也因此出現了一個法則:分析結果如果是雜音的話,則為買進時機,如果是長期利空則為賣出時機。我們大部分接觸到的利空都是短期雜音,假如每一次利空你都憂心忡忡,恐怕會在聰明投資人買進的時機賣出股票。世界上被稱為股市鬼才、憑藉投資股市成為億萬富翁的那些傳說級投資家,多數會在所謂的危機行情時,大量買進股票,並賺進大筆的鈔票,因為他們將股市中被稱為危機的不確定性化為獲利的機會。
法人觀點:
「不必太過在意,股市永遠都有風險,輿論則總是誇大其危險性。別因為事件悲喜交加,市況並不會在一夜驟變。只要對其有一定認知,擁有面對各種狀況的對應原則就行了。」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7 大操盤手 的 16 個獲利秘訣:沒有合適標的就休息吧,這樣才可以讓你賺更多
- 投資不是逛百貨公司!職業操盤手給 上班族的投資建議:不要買超過 5 支股票
- 股票賣了就漲,買了就跌?投資賺錢 關鍵心法:「理性」才是上上策!
- 找到飆股 就能加快致富?大錯特錯!專家突破盲點:「累積本金」比報酬率 更重要!2 作法 增加效率
- E 大操盤筆記-升息利空反覆測試,注意逆勢走高股
本文摘自《韓國最強法人交易員的獲利關鍵》,作者:朴秉昌、出版社:樂金文化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鄭丞偉;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