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式存股跟傳統存股、ETF存股差在哪?選對存股方法,報酬率差 1 倍!

投資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

傳統式存股就是當包租公的概念;複利式存股是房市投資客的概念;ETF存股可以稱為被動式基金,是一種懶人投資法,不過對於想要加快累積本金的人來說太慢了。時代變遷的週期縮短,很難知道公司幾年後的變化是什麼...

 

文 / 喬哥, 籌碼喬哥的股市學堂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就好好學傳統存股的方式就好,為何還要學複利式存股?現在投資環境變化太快,時代、環境不斷在改變,因此我們不容易再用過去經驗去預期未來,過去大幅成長的公司不代表現在還會大幅成長,而現在大幅成長的公司,並不表示往後幾年還會持續成長。

時代變遷的週期在縮短,世界變化的速度也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公司如果沒跟上時代的腳步,幾年後公司或許將會產生重大影響。三十年前若用傳統式存股買進好公司股票放著(例如當時中鋼),放十五至二十年公司可能變化不大,還能賺進不錯的配股配息,不過如果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才進場買進中鋼股票存股的話,你獲得的報酬率會比 2008 年之前買的平均報酬率少一半以上。

 

你喜歡當包租公,還是喜歡當投資客

傳統式存股就是當包租公的概念。

包租公的意思就是買進了一間房子,然後把房子租出去,每個月收取房租,只要房子沒有賣,就可以持續收取房租。如果運用在傳統式存股上,就是買進了一檔股票,然後每年賺取公司的配股配息,只要股票沒有賣,每年就可以收到股票股利。

包租公要賺的是房租,賺房租的工具是房子,傳統式存股要賺的是股利,賺取股利的工具是股票。包租公的房子會隨著房市好壞,房價跟著漲跌,而股票也會跟著股市的好壞股價跟著漲跌,對包租公來說他要賺的是房租,比起房價的漲跌,他更關心能不能收到更多的租金(當然房價上漲,包租公也會很高興)。

對傳統式存股的投資人來說,比起股價的漲跌,他更關心能不能收到更多的股利(投資人當然也希望股票能夠持續上漲),能持有越多的股票,每年就能配更多的股票股利,如同包租公有更多的房子,他就能夠收到更多的房租。

複利式存股是房市投資客的概念。

投資客在市場上買了一間房子,經過整理後用更高的價格賣出,賺取的是房價的價差,投資客並不是真的想要擁有這間房子,他希望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因賣房的價差,就賺到持有這間房子出租一年該有的投報率,就算萬一沒有順利的把這間房子賣出,依然可以靠出租賺取房租。

傳統存股 VS 複利存股

複利式存股,就是在市場上選進一檔存股標的,經過技術分析的篩選再做買進,運用台股每年除權息時特有的漲跌時機,在股價上漲時賣出,賺取股票的價差

複利式存股並不是真的要擁有這張股票,只是希望能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因股價的價差賺到持有這張股票一年該有的投報率,就算股價沒有順利漲上去賺到價差,依然可以藉著每年不錯的殖利率,留著賺取每年的配股配息。如果順利的話,有時候一年還可以做二至三次,等同高於傳統式存股二至三倍的報酬。

 

ETF 無法加快本金的累積

ETF 是「指數股票型基金」,可以稱為被動式基金,我認為這是一種懶人投資法。由於這種投資方式是分散投資,所以你獲得的股利報酬「不一定」會比買進單一股票報酬率來得高,而且還要扣除相關商品成本費用與稅率,無形中又會拉低報酬率,這種投資方式相對穩定,不過對於想要加快累積本金的人來說太慢了

而且有一些 ETF 沒有配息,萬一哪天腦袋讓驢給踢了,不小心買到了沒有配息的 ETF,例如:槓桿型、反向型、期貨型 ETF,指數型或海外型也不一定會配,就像元大 S&P500(00646),2015 年上市以來均未配息。那拖慢你賺錢速度的不是 ETF,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連找出一檔股票來做存股都懶的話,那就買 ETF;如果你想要加快本金累積的速度,傳統式存股不會比買 ETF 差,當然喬哥的「複利式存股」絕對會更好。

三大存股的分析比較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年賺18%的複利式存股【隨書附贈:年度選股名單建置手帳】:薪水救星喬哥教你選對穩賺股,飆速累積本金,放大資產》,作者:喬哥, 籌碼喬哥的股市學堂,出版社:境好出版

(圖:shutterstock 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Xua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