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時常聽聞,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多數人為了生存,
犯了一些明知不可犯之過錯,
而錯誤發生後,
應如何處理才可彌補?
趕緊接著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如何處理賺來的昧心錢?
問:
由於客觀條件所逼迫,
掙了一些昧心錢,
請問把掙得的錢拿去孝順父母,
能免除罪過麼?
答:
這個要真正修懺悔法,
為什麼,
這個不干淨的錢供佛,
佛都不收,
敬父母,父母要是知道,
要是個明理的人,
他也不敢接受。
所以你要真正修懺悔,
把這些錢去布施給貧窮的人,
有災難的人,這就對了。
現在災難很多,
你幫助這些災難的人,
求財一定要用正當的方法,
如果是用欺騙眾生的方法得來的錢,
都是造孽,
這個罪過很重很重,
必須要知道。
你要想發財,
發財你恭恭敬敬的依照佛的教誨,
你修財布施,你不要著急,
真的是愈施愈多,
這個報應不是說我今天修,
明天就得來了,
沒這回事情,
誠誠懇懇的修,
感應快,三五年,
慢,十年八年,
你的業才能轉得過來,
不是立刻就能得到,
你種一棵桃樹,
要想收桃子也得三年,
不是種下去馬上就長出來,
沒這個道理。
繼續不斷地去耕耘,
讀《了凡四訓》,
你去讀《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去讀《感應篇》,
因果報應的這些理論與事實,
你多多的讀,
慢慢你就了解了,
怎麼樣消除罪業,
怎麼樣改善自己的環境。
(贊助商連結...)
受了戒
但為了工作還是會犯戒
應如何做?
問:
已經受了五戒,
但是為了工作上的利益,
往往會犯妄語戒,
欺騙老板與同事,
內心感到不安,如何是好?
答:
戒學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綱領,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這兩句是戒;
“自淨其意”是定慧。
你能將這兩句話做到,
持戒就圓滿。
惡的範圍很大,
不僅五戒裡的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是惡,
在大乘教法裡,
起心動念為自己也是惡。
你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
破戒、犯戒,
可見起心動念是為自己的利益。
嚴格的講,
這種思想、觀念、行為,
是把戒的根都破壞了。
大乘法中佛教我們,
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
而眾生的範圍有多大?
盡虛空、遍法界。
佛為什麼這樣教人?
因為自私自利的意念,
是六道輪回的根源。
破我執,六道輪回就沒有了;
破法執,十法界也沒有了。
輪迴的現象本來沒有,
是我執、法執變現出來的。
如果這兩種執著都有,
就陷在六道裡,
苦海無邊,永遠不能出離。
要想脫離六道輪回,
把“我”捨棄,
“我的利益”捨棄,
沒有我的利益,
只有眾生的利益,
只有社會大眾的利益,
有這個思想,戒就有根。
如果你處處自私自利,
還有我執,
縱使能持五戒十善,
只是人天法,
再向上沒分。
念佛往生雖然不需要斷煩惱,
但是要有能力伏煩惱。
煩惱是什麼?
自私自利是根本煩惱,
你要有能力伏住這個念頭,
使之不起現行,
一心稱念六字洪名,
一心向往極樂世界,
才能帶業往生。
如果控制不住自私自利的念頭,
佛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
(贊助商連結...)
因此,
要常為眾生的利益、
社會的利益著想,
不要想自己的利益。
一味只想自己的利益,
你就脫不了輪回的果報。
《大乘無量壽經》的
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
就是講“五戒十善”。
所以,
我特別選這段經文做為晚課,
用意是讓自己每天反省有沒有做到,
這是持戒最低的標準,
也是斷惡修善最低的水平。
如果沒有做到,
縱然發願也不能往生。
念佛同修有志
在這一生親近阿彌陀佛,
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
當你傷害了他人,
就算花百倍、千倍、萬倍的力量,
也未必能彌補,因此,
做人「良善」最實在,
切勿因貪念,誤了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