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中華民族歷史上名將如璀璨星宿一樣,何其多也!
有專家認為,中國最能打鬥的勇士
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和楚漢時期。
由於人類的進化,從體力講此時發展到了最高峰時期,
戰鬥的技藝也由陣戰發展到面對面的格殺,
由車戰發展到騎戰和步戰,
這一時期的武士都非常強悍,
因而最易產生勇將和猛士,再者多戰亂,
戰爭年代也容易產生勇士。
這裡列舉其中最強十人,以下說明幾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這裡指的只是【純武力】。
二,這裡以力量,武藝(包括箭法,暗器等),
體力(耐力,作戰持久力),
裝備(武器,鎧甲,坐騎)四項為勝負因素,
每項總分100分,加起來以總分排名,
由於裝備沒發比較了,故此項不作比較。
三,中國歷史上不乏武術大師,也不討論,
只討論帶兵打仗的,如金台,張三豐,孫祿堂等人。
四,歷史上不存在的,
只出現在演義和小說中的人物也不討論,
如兀突骨,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高寵,
陸文龍等。
五,可能還有不弱於這幾人,像歷史上沒記載的,
記載不詳或較少的也無法討論。
以下排名,歡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
第十,神箭手一一一養由基
綽號:又號「養一箭」
養由基,姬姓,養氏,名由基,一作繇基,
春秋戰國時期。
他雙手能接四方箭,兩臂能開千斤弓,
人稱神箭手,又號養一箭,意思是一箭就足以製勝了。
他年輕時,莊王要考他,讓他射一隻蜻蜓,要活的,
不得射中要害,他剛好射掉一片翅翼。
《戰國策*西周策》記載:
「楚有養有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
百發百中。」百發百中,百步傳楊之詞就出自這裡。
據《呂氏春秋》記載:
「養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飲羽,誠乎兕。」兕,
如野牛而青,象形。說他看見一塊非常像兕的石頭,
一箭射中石頭,此箭力大無比,連箭桿都射進石頭中,
只有箭羽露在外邊。
後世李廣射虎廣為流傳,
但李廣也只是把箭頭射進石頭罷了,
養由基連箭桿都射進去了,只留箭羽,可見兩人差距。
養由基力量奇大,
「常蹲甲而射之,貫七札,人稱神。」能射七層甲,
人們稱之為神!而唐朝薛仁貴射穿了五層甲,
但這個就不能說明養由基力量大於薛仁貴,
因為當時唐高宗只放了五層甲,薛仁貴射穿而過,
可見還有餘力,具體還能射穿幾層就不得而知了,
再說兩人射的鎧甲肯定不一樣,
當時唐朝的重鎧發展到了中國歷史的最高潮,
像出名的「明光鎧」,鎧甲質量不同,結果肯定不同。
這些屬於未知的,無法比較了,
但今天非要比較,就只能比較已知的了,
所以暫且認為養有基力量大於薛仁貴。
史傳記載,楚王會獵於荊山,
山上有通臂猿,善能接矢。
楚兵圍之數重,王命左右發矢,
俱為猿所接。乃召養繇基。猿聞繇基之名,即便啼號。
乃繇基到,一發而中猿心。
其為春秋第一神箭手,名不虛傳矣。
後來,令尹鬥樾椒造反,養有基去平叛,
鬥樾椒也箭術高超,他們比射箭,
養由基讓他先射三箭,
第一箭飛向腦門被他左手一伸就接住了,
第二箭同樣被左手接住了,鬥樾椒暗自吃驚,
喊到:「有本事不用手接。」第三箭飛向咽喉,
養有基果真不用手接,不慌不忙,略一低頭,
就把箭銜住了,該他了,一箭就射中對方咽喉。
時期打仗不像後來有面對面格鬥,
武將們不是衝鋒陷陣去廝殺,不好評出其武力,
像伍子胥,白起,王翦,李牧等名將,
主要戰績是排兵布陣而不是面對面廝殺格鬥。
從養由基接箭就可以看出其超人的反應力和速度,
再加上力大無比,以及超凡的箭術,
這樣的組合絕對夠份量。
力量:98武藝:90體力:90總:278
第九,神槍王一一一夏魯奇
裝備:槍
夏魯奇,字邦傑,後被賜名李紹奇,後唐名將。
乾化二年,夏魯奇隨大將周德威進攻幽州,
與驍將單廷珪,元行欽對戰,打的難分難解,
雙方將士都放下手中兵器觀看。
史書記載,
「從周德威攻幽州,燕將有單廷珪,
元行欽,時稱驍勇,魯奇與之鬥,兩不能解,
將十皆釋兵縱觀。」
貞明元年,李存勗率不足千騎被梁兵萬餘人重重包圍。
危急時刻,夏魯奇與大將王門關,
烏德兒等人拚死決戰,苦鬥不休,
一直等到援兵到來,梁兵才退。
此役夏魯奇持槍攜劍,獨自捍衛莊宗,
一人殺了數百人,烏德兒等被擒,魯奇傷痍遍體。
史書記載
「魯奇持槍攜劍,獨衛莊宗,手殺數百人,
烏德兒等被擒,魯奇傷痍遍體,自是莊宗尤憐之,
歷磁州刺史。」
夏魯奇因此成為古代有歷史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之一,
而且只有他是在保護人的狀態下完成的。
龍德三年,李存勗稱帝,史稱後唐莊宗,
同年,夏魯奇在中都大戰後,
生擒王彥章(自從李存孝死後當時的天下第一)。
史書記載
「中都之戰,汴人大敗,魯奇見王彥章,
識之,單馬追及,槍擬其頸,彥章顧曰:
與非故人乎?即擒之以獻。」
力量:94武藝:91體力:95總:280
第八,天下極速一一一楊大眼
裝備:戰斧
楊大眼,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
他擅長奔跑,勇猛善戰,眼睛比較大,被稱大眼。
他「少有膽氣,驍捷異常,跳走如飛」,
練就了一身絕世功夫。
北魏孝文帝選將官,楊大眼自薦,
拿起一根三丈長的繩子,系在自己髮髻上,
向前奔跑,竟然「繩直如矢,馬馳不及」,
旁觀者無不歡呼喝彩。
選官李沖大喜說:
「千百年來,還沒有聽說訊跑的本事有如此者。」
楊大眼擅長騎乘,
「束雄竦,擐甲折旋」為當時所稱道。
楊大眼每戰必身先士卒,衝突堅陣,出入不疑,
與其鋒者,莫不摧拉。
南梁前後所派攻魏的將領,軍未渡江,皆已心懷畏懼,
當時淮,泗,沔,荊之間的小兒啼哭,
只要說一聲「楊大眼至」無不聲止,
可見楊大眼影響之巨。
楊大眼曾徒手博殺猛虎,威懾蠻人首領,
也曾一回合斬梁之輔國將軍王花,
一回合斬梁龍驤將軍申天化,三回合敗當時猛將王茂。
世人推其驍勇,雖三國名將關羽,張飛亦尚不及。
力量:94武藝:96.5體力:93總:283.5
第七,溫侯一一一呂布
綽號:飛將,鬼神
外貌特徵:身高一丈(約2,23米),面白無須,
神采英俊,器宇軒昂,英武不凡
裝備:矛,赤兔馬
(演義中描寫手握方天畫戟,跨下赤兔馬,
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
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
呂布,字奉先,東漢末年名將。
由於《三國演義》等民間小說影響,
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人們心目之中。
演義中描寫,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
曾在虎牢關大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聯手,
曾一人獨鬥曹軍六員大將,武藝可謂公認的演義第一。
歷史上呂布沒演義中那麼神,
曾誅殺董卓,大破張燕,轅門射戟等。
歷史記載
「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
騎數千匹布常禦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
與其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
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
「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備,備求救於布。
布便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
靈等聞布至,皆斂兵不敢攻。
布令門侯於營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
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
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有些人說呂佈在歷史中只是個不入流的將軍而以,
如果他是個不入流將軍,
大將紀靈三萬人早吧千餘人的呂布殺翻了,
又何必「皆斂兵不敢攻」。
呂布被曹操綁了,不敢給他鬆綁,
說綁虎不敢不緊也,拍怕虎傷人啊!
對曹操說:曹公若得我,由我率騎兵,曹公率步兵,
可以一統天下。曹操頗為心動。
可見呂布的能量是巨大的。
對於呂布來說,他的武力一直有爭議(演義黨除外),
其實,誰是三國第一,一直懸而未決。
是小霸王孫策嗎?但他卻和太史慈差不多,
而比太史慈厲害的大有人在。
是兀突骨嗎?他只存在於演義中。
是趙雲嗎?卻少讓人信服的證據。
有或者是那個一騎殺傷百餘人,自身無傷的文鴦?
還是東漢末年第一劍客王越?
又還是傳說中的上將潘鳳?
所以說呂布是三國第一還是能讓大多數人認可的,
在三國那個將星璀璨的年代,第一豈能弱哉!
力量:94武藝:96.5體力:94總:284.5
第六,天縱神威一一一楊再興
裝備:槍
(演義中描寫頭戴鳳翅銀盔,身穿魚鱗細甲,
手持滾金槍,腰懸竹節鋼,襯一件白戰袍,
跨一匹銀鬃馬。面白唇紅,微須三綹,
腰圓膀闊,頭大聲洪。
真個是:英雄蓋世無雙將,百萬軍中第一人!)
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將,先為流寇,
後殺岳飛手下第五大將韓順夫,岳飛弟弟岳翻,
後歸降岳家軍。
紹興十年,金兀術率一萬五千鐵甲精兵
(又是拐子馬,鐵浮屠,衝擊裡很強)進攻郾城,
楊再興看到這種情況,
竟然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
但沒找到,一個人殺了數百人而還。
《宋史》記載「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
手殺數百人而還」,
楊再興因此成為有歷史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之一。
五日後,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小分隊
巡邏到臨潁縣小商橋時遭遇兀術十二萬大軍,
楊再興無所畏懼,率這三百人衝入敵陣,
殺敵2000多,刺死萬戶長撒八孛堇,
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
最終三百人全部陣亡。其時金兵箭如飛蝗,
楊再興身上每中一箭,就隨手摺斷箭桿,繼續殺敵。
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凜然,最後馬陷泥中,
這才壯烈殉國。金兵焚燒他的屍體,竟
燒出鐵箭頭兩升有餘。
楊再興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其悍,
其勇是震撼人心的,
真是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敵氣概!
力量:95武藝:93體力:98總:286
第五,白虎星君一一一薛禮
裝備:方天畫戟
(歷史記載,他才是使用這種武器的名將)
薛禮,字仁貴,唐朝名將。
他隨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
「神勇收遼東」,「仁致高麗國」,「愛民象州城」,
「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出征高麗。
同年三月,唐將劉君邛被敵軍重重包圍,
無法脫身,無人能救,此危難時刻,
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人頭,
敵人膽寒,遂退,劉君邛被救。(此時他只是一個小兵)
隨後,六月,至安市,高句麗莫離支遣將高廷壽,
高惠真率大軍25萬抗拒唐軍,
唐太宗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此戰薛仁貴身著奇裝異服(與其他兵士不一樣的白衣),
手持方天畫戟,腰挎兩張弓,單騎衝陣,
一個人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
打的敵人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高廷壽,
高惠真屢次想重新組織隊列殺起來,
可被薛仁貴衝殺的七零八落,唐軍大舉跟進,
高句麗大敗。
戰後李世民親自召見了只是一個小兵的薛仁貴。
顯慶四年,薛仁貴率軍與高句麗大將
溫沙門大戰於橫山,薛仁貴匹馬當先,
高句麗軍無法抵當,大敗而逃,已經是軍隊統帥,
還能身先士卒,足見勇猛和膽氣。
同月,唐軍又與高句麗軍戰於石城,
薛仁貴單騎衝陣活捉高句麗一神箭手。
此戰開始,這名神箭手,連續射殺唐軍10餘人,
此時薛仁貴怒髮衝冠,
並沒有用擅長的射箭與敵方對壘,而策馬衝了過去,
那箭手射來的箭皆被薛仁貴躲開了,
近其身,生擒而回。
龍朔元年,鐵勒進犯,出征前唐高宗宴請將士,
席間對薛仁貴說:
「古善射者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薛仁貴應命,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
龍朔二年,唐軍與鐵勒交戰於天山,
鐵勒派幾十員大將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
獨挑幾十人,連發三箭,射死三將,敵大軍見之,
立即混亂,薛仁貴趁勢掩殺,敵軍立即投降。
開耀元年,薛仁貴去平定突厥,
突厥人聽說薛仁貴來了,都不信,
薛仁貴脫下頭盔,讓突厥人看。
薛仁貴威名太大了,突厥人立即下馬跪拜,
把十幾萬部隊都撤回去。
薛仁貴來了就是打仗的,哪裡會受了幾拜就客氣,
立即率兵追擊,大勝而歸。關於薛仁貴勇猛的評價:
唐高宗:古之勇猛者,無一人可敵卿,
卿左突右殺,所向無敵。
唐玄宗:卿父勇猛罕見,古之未有。
趙匡胤:猛悍一矣。
薛仁貴一生作戰40年,僅敗一次,
一生沒有犯過一次軍事指揮上的戰略錯誤,
唯一一次敗仗還是因為自己人的原因,
而且撰寫的《周易新本古意》
為世界上第一部辯證法理論的軍事著作,
再加上他超強的武藝,
可以說他是歷代武將中最完美的一位。
薛仁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位能讓敵人未開戰之時
就下馬跪拜的將軍,而在平壤,至今佇立著薛仁貴廟,
受當地人崇拜祭祀,一個征服者,
在被征服的土地上竟然受到這樣的禮遇,
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力量:96武藝:99體力:94總:289
第四,武悼天王一一一冉閔
裝備:雙刃長矛,鉤戟,朱龍馬
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國時期。
冉閔一直是中國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他最出名的就是那「殺胡令」,
關於他的是非功過這裡就不討論了,來說說他的武力。
冉閔一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六場最惡戰。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
逐百裡,斬匈奴首三萬;
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三戰以十一萬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六戰又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
十戰十捷。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
最能體現冉閔武力的是他最後一戰,
以萬餘步卒被數十萬鮮卑騎兵包圍,
當時,冉閔已經被餓的「飢疲交至」
而鮮卑還有「鐵浮屠,拐子馬」這樣武器,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冉閔騎朱龍馬,左杖雙刃矛,
右執鉤戟,殺掉三百多人,還殺出重圍,
由於朱龍馬的突然死亡(一說受傷而死,另一說累死),
戰之最後一人才被擒。
歷史記載「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
為方陣而前。冉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裡。
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
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沖之;
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
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裡,朱龍忽斃,
為燕兵所執。」
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之一。
力量:97武藝:94體力:99總290
第三,飛虎將軍一一一李存孝
綽號:又號十三太保
裝備:身披重裝鎧甲,腰間畢弓,腿上槊,
手裡舞這鐵馬鞭(演義裡為畢燕撾,一種奇特的兵刃,
有說拳狀,有說爪狀)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
唐末至五代著名猛將,武藝天下無雙,勇力絕人,
少年時力大無比,徒手博虎。
據說當時排名第二的王彥章在其手上走不了幾回合,
排名第四的高思繼被李存孝帶病情況下數十回合生擒,
後來,李存孝死後,王彥章再無敵手,
竟然連挑晉軍猛將三十六人,關鍵時刻,
軍師出計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陣,竟驚走王彥章,
將王彥章弟王彥龍嚇死。
傳說當李存孝受車裂之刑時,讓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李存孝的手腕腳腕竟然也因為先天的反應,
自然而然的生出力道,將五匹馬又活活拉回來了,
連續十數次,最後挑斷手筋腳筋,讓手腳無法發力;
打碎膝蓋肘骨,讓四肢無法相連,
於是就這樣被車裂而死了。
演義裡說他「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十八騎取長安」,
這是演義說法,不可信。《舊五代史》評價:
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生槊,
僕人以二馬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
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古人言「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就指李存孝。
順便說一句,其實李存孝也是被「神」了的人。
力量:97武藝:98體力:96總:291
第二,西楚霸王一一一項籍
裝備:踢雲烏騅馬,楚戟
(演義中虎頭盤龍戟或天龍破城戟),烏金甲,虎皮紅戰袍
外貌特徵:《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
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米,目有重瞳。
項籍,字羽,常稱項羽。
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的代表人物。
起先會稽起義時,獨斬郡守殷通衛兵數十百人
(近百人,數十人到百人不等),這些人做為郡守保鏢,
武力不是尋常士兵可比的。
雍丘之戰,項羽以一人之力於萬軍之中斬殺李由,
秦軍大敗,這就是於萬軍之中斬上將首級啊!
彭城之戰,以三萬人破漢軍五十六萬,堪稱奇蹟。
後來兵敗,突圍至烏江渡,麾下士兵皆戰死,
項羽獨自力戰漢軍,殺數百人,身受十餘創,
最後自刎而死,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之一,
而且他是自殺的,要不然還能殺更多。
項羽戰績輝煌,智勇雙全,生平80餘次戰鬥,
所有碰到項羽的武將都是一合之將,
基本上都是一回合被挑於馬下。
24歲時,力勸當時的天下第一英布抗秦,
布不肯,項羽當眾舉起千斤銅鼎,眾人當場震痴,
英布也自嘆不如,拜服於項羽,英布當時天下無敵,
三國時期世人稱馬超有信,布之勇,並非三國呂布,
而是韓信和英布。
項羽的勇武可稱天下無敵,
中國歷史上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古人言「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勇猛的武將之一,
「霸王」一詞,專指項羽。本來準備排第一的。
力量:99武藝:98體力:98總:295
第一,戰神一一一蚩尤
綽號:又號兵主
上古時期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武戰神,
人文三祖之一。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
於是炎帝和黃帝一起聯合來戰蚩尤。
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爭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
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
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
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
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斬其首葬之,
首級化為白楓林。
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
黃帝把他的形像畫在軍旗上,
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
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由於蚩尤製作金屬兵器,又被尊為兵器之神。
我認為黃帝,炎帝,蚩尤都真實存在過,不
僅僅是傳說,像元始天尊,刑天,太上老君,
楊戩等則為傳說中人。
蚩尤在上古歷史中應該是一猛人,
雖然沒有那麼「神」,好多都是傳說,
所以無法寫出他到底有多強,
這裡大家可以把他當作心中的戰神,
只是提醒一下不要忘了這個猛人,
不要忘了上古那段歷史,黃帝,炎帝,蚩尤,三祖宗,
也許以後會有相關歷史浮出水面,
大家也可以認為此貼是開了個玩笑,
按有歷史記載的說,項羽絕對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