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賈伯斯也曾燒光股東 2.5 億萬美元…大摩前副總:只知道市場為何漲跌,也賺不到半毛錢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2-06-02 10:26
  • 更新:2022-06-02 10:26

賈伯斯

 

【我們想讓你知道】

維多利亞的秘密創辦人羅伊.雷蒙德傳做童裝而破產,史蒂夫.賈伯斯也曾因忽略管理顧問的警告,燒光股東 2.5 億萬美元…成功、會賺錢的公司經營者或創辦人,都有一套自己賺錢的方法,但若是有了錯誤的心態或用錯方法,就算很懂市場的漲跌,其實也是賺不到錢的…

 

文 / 吉姆.保羅、布南登.莫尼漢  

 

先找出失敗的原因, 知所趨避

在前言中我們談到亨利.福特把過去的成功情緒化,導致看法頑固、連番失著,而虧損近 10 億美元。不過像這種因將過去成就情緒化導致巨大虧損的例子,也不只是亨利. 福特一人而已。

英國企業家弗雷迪.雷克爵士破產

英國企業家弗雷迪.雷克爵士,在 1977 年創辦橫跨大西洋兩岸的廉價航空服務:天空列車(Skytrain)。雷克的經歷是一介工廠提壺倒水小弟功成名就的經典故事,因為刻苦耐勞、努力付出,後續像一架噴射機一樣一飛沖天,變成百萬富翁。為博取更多財富和名望,他成功讓旗下飛機在英、美兩國之間航行,也和國際航空業聯合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合作。雖然天空列車當時只在北大西洋航線服務,但很快就會擴展到其他航線。這位商業鬥士只要再拿下幾個國家或組織的代表權,版圖擴張自是水到渠成。

但在匯率變化和美國政府禁止所有 DC10 型飛機飛行等諸多因素干擾下,在 1979 年的假期高峰剛開始時,卻傳出雷克財務吃緊消息。在雷克的公司看似烏雲密布之際,他嚴厲駁斥財務吃緊傳聞:「沒有,我沒破產!」(聽起來像是五階段的否認嗎?)儘管後來發現公司籌不出 1981 年 9 月到1982 年 3 月要償還的 4800 萬美元本金和利息,他還是否認財務吃緊消息。雷克怒斥銀行家,說他得好好教他們怎麼工作才行:「我在航空業已經達成了創新。現在,我得在銀行業好好創新一下。」他如此吹噓(聽起來很情緒化吧?像是不理性群眾決策時的聲譽階段)。直到最後時刻,弗雷迪. 雷克爵士都還以為事情必會有所轉圜,他的航空公司也不會破產。結果事與願違,1982 年   2 月 4 日星期四,早上 8 點鐘, 這位企業家只能恭候清算人的大駕光臨。

史蒂夫.賈伯斯曾燒光股東的 2 億 5000 萬美元

我們再來看看個人電腦先驅和創意奇才史蒂夫.賈伯斯的例子。儘管欠缺正規電算訓練,賈伯斯在這方面卻擁有非凡天賦。他不受傳統思考的拘束,預見個人電腦的革命,證明他的確擁有先見之明。他先是開發出非常成功且受歡迎的第二代蘋果電腦,又繼續領導團隊,激勵員工,開發出最負盛名的麥金塔個人電腦(Macintosh)。《華爾街日報》說他「對自己的天分深信不疑」,這個信念讓他幫蘋果電腦公司繳出亮眼表現,卻也為日後他在 NeXT 電腦公司的失足種下病根。雖然管理顧問一再警告公司策略大有缺陷,他仍然頑強堅持自己的遠見。但這次賈伯斯的願景失靈,NeXT 公司就是無法轉虧為盈,已經燒光股東的 2 億 5000 萬美元。

羅伊.雷蒙德轉作童裝,破產收場

最後我們來看看羅伊.雷蒙德的例子,他創辦的公司是優雅誘人的女用內衣連鎖店「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1982 年,他以 200 萬美元價格,把這個生意賣給服飾大廠里米提(The  Limited)。雷蒙的一位朋友說:「羅伊一向覺得自己是金剛不壞之身,任何東西經他巧手一碰就變黃金。」結果他轉進高級童裝店,卻以破產收場。

 

面對市場,務必冷靜求穩

這些人都以為成功必定在「我」,以為此後可以一直成功下去。而另一種例子,可以來看看可口可樂公司前執行長羅伯特.古茲維塔。他在 1981 年升任可口可樂董事長,提出「1980 年代大戰略」,展現「可口可樂服務多元化,擴充產品線,以符合消費者對我們的形象要求」的雄大企圖。

當時包括媒體在內,也沒幾個人把他的話當真。於是在1983 年,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時,大家都傻了。金融分析師不看好這筆交易, 宣稱「他們買得太貴,況且,可口可樂哪會拍電影啊?」可口可樂的股價幾天之內就下跌了 10%。然而那一年後來的發展,讓批評者不得不承認可口可樂(還有古茲維塔)可一點也不笨。哥倫比亞公司連續推出三部強片:《窈窕淑男》(Tootsie)、《甘地》(Ghandi)和《玩具》(The  Toy)。古茲維塔甚至提出一個被公司大多數人認為是離經叛道的構想: 讓其他飲料冠上「Coke」這個崇高的名字。事實上早在1960 年代初期,該公司就有幾個人大膽提議讓開發中的低卡飲料「泰伯」(TaB)冠上「Coke」,結果受到當時執行長約翰.保羅.奧斯汀的譴責。二十年後,奧斯汀的繼任者直接提議讓低卡飲料冠上「Coke」的名字。「健怡可樂」(Diet Coke)果然一炮而紅,超越公司所有人的預期。

 

可口可樂決定更改秘方

到 1983 年年底,古茲維塔覺得自己在世人眼中已獲平反。吸金機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在成為可口可樂子公司後,首年獲利高達 9100 萬美元。在健怡可樂獲得無與倫比的成功後,該公司也在 1983 年迅速推出無咖啡因的可口可樂、健怡可樂和泰伯汽水。古茲維塔證明可口可樂公司能夠順應時勢、創造潮流,這個巨人只要一出手,就會成為區隔市場的主導者。在 1983 年《商業周刊》春季號,古茲維塔被《廣告周刊》(Ad Week)封為「年度行銷人」,也受《鄧恩商業月刊》(Dun’s Business Month)的稱讚表揚,提名參與「全美最佳五大企業」的角逐。古茲維塔的勝利真是錦上添花, 他若想睥睨當世,洋洋自得,絕對不會找不到理由。但他在1983 年時也說:「一家公司如果好到像我們這樣,就會有一種危險。那就是,要是以為我們不會犯錯, 那我們就會犯錯,而且是犯下大錯!」

1985 年古茲維塔決定改變可口可樂的祕密配方。他在可口可樂公司擔任化學家多年,早就想更改可樂的調配祕方。1985 年 4 月 19 日,他召開記者會宣布更改配方。古茲維塔說這是「包裝消費品產業史上最大膽的行銷創舉」,還說是「有史以來最穩健的行動」。這個決定馬上引發媒體和大眾反彈,《商業周刊》說那是十年來最大的行銷錯誤,很多人都同意這個說法。但古茲維塔卻認為他會向所有質疑者證明可口可樂的業界領導能力。

 

成功決策者與那些不太成功的人的差別

古茲維塔會不會是情緒化地看待過去的成功呢?他會不會也有「點石成金」的症狀?過去他也曾做出幾個不受贊同的重大決策, 但最後都證明他是對的。但他不像福特、雷克、賈伯斯和雷蒙德將之前的成功情緒化,因此他能承認且接受「虧損」。他不將這件事當作是個人的意氣之爭,沒有選擇戰鬥到底,一路走到昏天黑地。他發現完全改變配方是個不利的訴求,於是馬上認賠收手,繼續前進。他明快處理殘局,以可口可樂經典款為名重新推出原來的配方,而且在這個收復失土的過程中,甚至又提高可口可樂的市占率。

為何古茲維塔不會掉進陷阱,招來致命錯誤呢?是因為他是一位管理者嗎?不是。我們很快就會看到,管理者都很容易情緒化。福特、雷蒙德和剛剛談到那些掉進陷阱的人都是創業家,所以是創業家很難轉變為經營者角色嗎?也不是。創業家轉變為成功經營者的例子也有很多,像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的佛瑞德.史密斯、微波通信公司(MCI Communications)的威廉.麥高文和微軟的比爾.蓋茲都是。那麼,古茲維塔和其他人的差異在哪?其他人就像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威廉.沙曼所說的:「我看過一些人, 在某個時間的某個地方,提出一個好點子,而達到驚人的成功,但之後就完全不曉得要幹嘛。他們既不是好顧問,也不是會將經驗重複運用的企業家。因為過去的成功,而經歷一個過程,於是以為自己是個天才。」沙曼所說的「過程」,也就是本書一再申明的「把成功內在心理化、情緒化」的過程。古茲維塔避開了那個過程,但其他人沒有。他並未將個人價值與事業想法的成敗看做是同一回事。所謂內在和外在的虧損,他分得很清楚,也沒有以情緒化的心理狀態來看待過去的成就。他知道做出正確舉動和證明自己正確,是不一樣的兩件事,也因此避免了情緒化。而這,就是成功決策者與那些不太成功的人的差別。

 

光是知道市場為何漲、為何跌,也賺不到半毛錢

儘管古茲維塔基本上算是個經營者,其他幾位都是創業家,但他們一樣都是在工商業界裡負責決策的人,以控管風險、提升獲利為目標,而不是光想著證明自己是對的,以滿足自我。各位一定要記住:光是知道市場為何漲、為何跌,也賺不到半毛錢。不管你是否知道特定某日市場會漲會跌,都必須要有一套計畫來利用市場行情的波動起伏,才能賺到錢。

 

本文摘自《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作者: 吉姆.保羅、布南登.莫尼漢、出版社:今周刊 
(圖:擷取自 APPLE YouTube / 責任編輯: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