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淞 從小被灌輸「你好好唸書,就有一條很安穩的路...」但他不待光鮮的金融圈,選擇一圓開店之夢!

Jean JL

Jean JL

  • 2015-07-22 16:53
  • 更新:2018-02-09 10:18
  • CM

張雲淞 從小被灌輸「你好好唸書,就有一條很安穩的路...」但他不待光鮮的金融圈,選擇一圓開店之夢!

(圖/shutterstock)

 

張雲淞 77年次

他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設計師。

師大附中、台大經濟系畢業,

畢業前 曾在永豐銀行實習。

這樣一位台灣人眼中的好學生,

理應跟他的同學一樣,進金融圈安穩工作,

享受順遂的人生。

但....

 

他 卻跑去基隆偏僻山區…做這個!

不僅被同學笑,

還搞到一天只能吃一餐,

不敢回家....

 

是什麼原因,

讓他選擇做這件....大家等著看笑話的事?

 

現在的他,

卻已經開始將 歡樂帶給許多人!

 

張雲淞經歷了什麼?

趕緊來看看 他的故事囉...

 

 

我來自單親家庭,

爸爸是淡江大學的老師,

媽媽是長年在國外活動的設計師。

 

跟所有父母一樣,

我爸媽也是希望「望子成龍」吧!

所以,我爸對我的管教很嚴厲。

但我從小就很愛玩,

對爸爸設下的門禁時間非常反彈,

父子關係也變得疏離又緊張。

 

14歲那年,妹妹突然得了糖尿病,

爸媽領悟到:健康快樂最重要...

從此,讓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國中時,我妹先天性基因缺陷罹患糖尿病,

每天必須到醫院打針,

幾乎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趟...

 

這件事情後,爸媽可能領悟到:

只要孩子過得開心、健康、快樂就好,

此後,我爸改變了對小孩的管教態度,

覺得應該讓小孩自由發展,

也不再去限制我們應該做什麼事。

 

(張雲淞和他的附中同學。)

 

國中畢業後,我進入師大附中就讀,

當時,我瘋狂參加社團活動,

擔任吉他社社長、畢聯會主席與總召,

我最喜歡的,就是跟大家打成一片。

 

這時候我爸定的門禁當然取消了,

我常常忙社團的事弄到半夜,

甚至直接睡學校、或借住同學家。

 

雖然愛玩社團,

但該唸的書我還是有讀。

高中畢業後,我幸運的考上台大經濟系。

 

大二時,意外發現小商機,

我發覺 賺錢 也可以很有趣!

大二時,

有一次 蘋果電腦台大專賣店,

有個活動是:持學生證購買電腦會送一台IPAD。

我想到把電腦和IPAD分開來賣,應該能賺到一些價差。

我開始向不少同學們借用學生證,

一次能賺到的價差大概在6000元左右。

 

當時,我覺得這種賺錢方式很有趣,

是自己實際想到一種賺錢方法,自己親自實現。

過程中和別人協商、喊價,我很享受這種過程。

 

 

大三到永豐銀行實習,重複一樣的工作,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到了大三時,同學們開始忙著實習、留學、求職,

對自己的未來,我卻感到一片空白,

郝像失去目標,完全不知道要幹嘛...

 

我只好選擇「消失」,不和同學聯繫,

也不去上課,專心思考「人生方向」…

消失的時間,並沒有讓我找到出口,

只好跟著大家一起到永豐銀行實習。

 

在銀行櫃檯的實習工作,

讓我更深刻體悟到,

面對沒有熱情的事情,

每天重複,沒有變化,讓我覺得迷惘!

 

當兵時,在監獄和犯人聊天,

喚醒了我「喜愛與人接觸」的個性!

大學畢業後,收到兵單的我只能選擇先當兵,

當時我在花蓮軍事監獄服役,

擔任心輔官,工作是與犯人聊天,

包含逃兵、酒駕、殺人、強盜的犯人。

 

從他們身上,我聽到的是

各式各樣 跟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也讓我重新想到

其實自己是個:「對人比數字有興趣」的人。

 

回想大學所學,我決定完成「開店夢想」。

 

(上圖為張雲淞第一間桌遊店最原始的樣貌。)

 

手機 反而讓人更疏離孤立...

我想拉近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決定 開一家帶來笑聲的桌遊店。

現在雖然 人手一支手機

好像 隨時都可以跟任何人溝通、聯繫

但卻常常覺得

大家都低頭 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反而 比以前更加疏離、孤獨。

 

我開始思考

究竟有沒有什麼東西

"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想起了,

大一在聯誼時接觸到的「桌遊遊戲」。

它可以透過遊戲互動,

面對面直接玩遊戲,

可以靜下來思考、也能觀察對手的反應

可以透過這樣的樂趣,

更可以增加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

 

(你看出來了嗎?上圖為桌遊店經過張雲淞巧手裝修後的樣貌。)

 

我認為

「能給客人帶來笑聲」的桌遊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我決定開一家桌遊店。

 

我希望我的桌遊店能散播歡笑,

所以店名一定都有「樂」這個字,

第一間店名就叫「樂氣球」。

 

但 新手開店的我,什麼都不懂,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壓低失敗成本,放手試試...

成長過程中,爸媽的給我的自由,

代表的是他們對我的信任與支持。

從小,爸媽的工作一直很忙碌,

我不希望他們還要替我操心...

 

某一次跟爸爸的聊天中,我提到:

不管我未來的職業是什麼,我都會考慮清楚,

也不會用到家裡的錢,你們不用替我擔心。

 

不想讓爸媽擔心的情況之下,

其實,心裡也很矛盾...

因為,開店的風險很大...

如果失敗了,賠上的是金錢、時間。

 

雖然我有勇氣選擇自己開店,

但還是很孬、很害怕。

我想,如果付出的成本不多,

若摔跤失敗了,應該也不會太痛

 

(張雲淞和朋友們在玩桌遊。)

 

僅湊到 20萬元,只好跑到 基隆山上開店

生意差到一天營業額只有20塊...

我拿出自己當預官時存下的10萬元,

加上朋友的資金,總額只有20萬。

資金不多的情況下,

地點只能選擇 基隆,

店就開在海大後面的

人煙罕至的山上...

 

開店前,為了節省預算,

油漆、拉線、清潔,一切自己來...

開店後,有好一陣子,

每天只有一位客人,點一杯20塊的飲料...

 

此後,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

能收到客人付帳的一張100塊

 

為了節省開銷,

我過著一天只吃一餐的日子...

當時,賺的錢也不夠付回家的車資,

乾脆直接睡在店裡面。

為了省錢,每天只能吃一餐,

只敢去白飯吃到飽的便當店,

還刻意選兩點左右去吃,

因為剩菜多,可以吃飽一點...

 

高學歷 反而成為開店的絆腳石

親友質疑:

「不去金融業工作,開什麼桌遊店!」

當時,同學們出國深造,或從事金融業工作,

大家都有著穩定的工作,優渥的薪水。

而我,好好的金融業穩定工作不去做,

擁有「高學歷」,卻跑來經營「玩樂性質」的桌遊店,

長輩們一直無法理解我的決定。

 

在他們的觀念裡,

桌遊店跟網咖、電玩沒有兩樣,

他們一直覺得我經營的是聲色場所。

 

同學朋友也很懷疑我的選擇。

「台大畢業有必要這樣嗎?」

「薪水跟工時符合比例嗎?」

 

還好一路上有一起開店的夥伴彼此打氣,

不斷回想開店「帶來笑聲」的初衷,

我才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大學 根本沒教小店的宣傳模式!

我一股傻勁 奔到海大 直接向學生介紹桌遊...

剛開始經營時,

我回想學校教的行銷方式到底是什麼?

我發現學校教的是大企業、大品牌的經營模式,

但我的桌遊店屬於社區型店家,

所學根本派不上用場。

 

經過不斷思考,我才發現店家知名度不夠,

只好土法煉鋼,以發傳單的方式增加知名度。

 

甚至,我開始學習行動咖啡車的方式,

很「不要臉」地直接扛著桌遊帶到鄰近的海大,

一間一間敲社團辦公室的門。

 

進去就自我介紹說:

「我是附近的店家,來跟你們玩幾個遊戲!」

剛開始,學生都覺得傻眼,

久而久之,學生們熟悉桌遊,

就這樣一股傻勁,

居然也讓我 漸漸打開一些知名度..

 

 

2年開2家分店,以為從此順利

沒想到大石頭掉落,阻斷了客人來店裡的路,

也斷了我的營收…

之後,桌遊店的生意逐漸上軌道,

我開始選擇在 人更多的地方嘗試可能性

兩年之間,

也在公館、東區開了兩家店,

我似乎漸漸開始

抓到一些攬客的訣竅。

 

正以為苦盡甘來了...

沒想到…有一天的午後大雨,

基隆碧砂漁港旁的大石頭掉落,

路被封了好幾個月,

客人到我們店內的路也被阻斷了…
 

沒有客人,也沒有收入的情況下,

我只能忍痛選擇

結束海大這個讓我充滿感情的創始店...

 

 

雖然忙碌...

但桌遊店內的笑聲,是支持我的動力!

這一路上,

有許多辛苦與忙碌。

現在,我還常常一天只睡2小時,

睡眠嚴重不足。

 

自己很累的時候,

我會靜靜坐在店裡面,

發現周圍充滿了笑聲,

只有這種時候,

才讓我覺得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放下手機吧,

來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一起面對面 玩場歡樂的桌遊吧!

常常有年長的人

好奇的問我:

「桌遊」是什麼?

其實,

我們以前常玩的「大富翁」就是典型的一種桌遊,

簡單的說:就是實體的桌上型遊戲。

 

我們印象中傳統的桌遊店是只有一張桌子,

空間狹小又髒亂,主要是賣遊戲為主。

但我想像中的桌遊店

應該是要

環境清幽,而且是平價,

店員能提供適合的建議,

並教會顧客怎麼享受適合的桌遊。

 

我希望你來桌遊店,可以放下手機,

看著你前面的親友們,

跟他們面對面,

實際玩一場桌遊。

 

在這,你們可以不計形象,放聲大笑!

在這,你們可以拉近朋友之間的感情!

 

 

不待在光鮮的金融圈,我不後悔...

因為我的周圍充滿歡笑聲!

從小,家庭與社會灌輸我們的價值觀是:

你好好唸書,就會有一條很安穩的路。

但,這條路真的是我們喜歡的嗎?

 

我認為不盡然如此!

「因為人生幸福快樂的指標不全然是收入和GDP。」

每個人喜歡的不見得是安穩的路途,

可能是一條有趣而具變化的路,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很不一樣。

 

 

 

直到聽完 張雲淞的故事,

我才相信:只要你有心,

原來 只湊到20萬元,也可以一圓開店的夢想

雖然他一路經歷了

長輩的不諒解、朋友的質疑...

甚至一天只吃一餐,

為了省車錢不敢回家…

等等難以想像的過程,

 

而現在,從店裡的歡笑聲中,

他獲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我想,這就是張雲淞最大的滿足,

 

也許,

進入傳統的舒適圈不一定是唯一正解。

重要的是,樂在自己想要的選擇!

 

若你有時間,

不妨邀請你的朋友們離開電腦螢幕前,

放下手上的手機,到他的 樂氣球店裡玩一場桌遊,

除了聯繫久違的友情之外,

也可以跟他說一聲 加油囉!

                                                                                    

 

趕快加入我們的社群

精彩故事,不再錯過🔥

5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為你傳遞各種正向價值觀!

Jean JL

Jean JL

出生於大溪,成長在三峽,學過一點傳播和文學,目前任職於 CMoney,負責敲鍵盤。

出生於大溪,成長在三峽,學過一點傳播和文學,目前任職於 CMoney,負責敲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