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為了培育「神童」,一些家長很早就教孩子寫字。
實際上,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來說,
幼兒期兒童神經抑制機能還很差,
並不能過久地控制自己的行動,
或從事過分細緻的作業活動,或保持長久的注意力。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別太早讓小孩學寫字!
會影響孩子手部生長...
5歲前,孩子的肌肉和骨骼發育還不健全,
練寫字容易使手部發育產生變形。
幼兒不宜過早學寫字, 許多家長很早就教孩子寫字,
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妥當的。
幼兒手部關節骨化過程還沒有完成,
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
不能勝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動作。
再說幼兒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也差,
他們寫字時,眼睛總要盯住筆尖轉。
為了能看到筆尖運動,便歪著身子,側著腦袋,
並儘量使右側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可以說,過早地要求幼兒以正確的姿勢和筆順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書寫文字也是很困難的。
學寫字,須配合孩子的生長期
對幼兒來說,
根據調查,2~4週歲的幼兒,90%處於塗鴉狀態;
5週歲的幼兒,95%能準確地臨摹畫畫,
但卻有75%的幼兒不能以正確的筆順、
姿勢穩定地書寫簡單的漢字(如口、白);
6週歲以上的幼兒基本上能以正確的姿勢、
筆順準確地書寫簡單的漢字。
因此,寫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學以後的事,
不宜在幼兒期就提倡。
孩子太早寫字,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但是許多的幼兒園卻以早把孩子教會寫字
作為他們招生的一個重要的招牌。
太早學寫字,可能會影響視力!
許多的家長也是看中了這一條。
殊不知,孩子六歲之前寫字是不利於他們的成長的。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沈曉明對此明確表示,
過早,特別是六歲前教孩子學寫字,
並不利於他們將來的成長。
沈曉明解釋說,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歲時
才能基本發育成熟,而在六歲以前,
都是「肉肉的」,抓筆時只能握成拳頭狀,
指尖朝內握著筆尖部分,
這樣一來,握筆的手就會遮擋住自己的視線,
勢必造成側頭來看紙寫字的姿勢,長期如此,
將給孩子在無形中埋下近視隱患。
孩子過早地學寫字,不僅姿勢難以保持正確,
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寫出剛勁有力的漂亮字,
加之家長本身對於一些漢字的筆畫筆順並不瞭解,
容易造成孩子筆畫與筆順的錯誤,
這三個不利影響
對孩子來說猶如「拔苗助長」,
因此並不可取。
5 歲孩子的識字方法,從生活取材較佳!
五歲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識字為主,
馬路上的商店名稱、指路牌等
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天然教材,
這些比死板的識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興趣;
而五歲以後可以適當地教孩子學寫字,
但務必遵循「求質量不求數量」的原則,
寫得不過關一定要嚴格要求重寫,
但在孩子手腕與手臂力量尚未完全發育好的情況下,
寫字時間應該有所控制,剛開始的1個月,
以每次一刻鐘為宜,以後逐漸增加。
最重要的,無論教識字還是學寫字,
家長都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這樣才不至於使孩子喪失對漢字的興趣,
以免給課堂學習及將來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爸媽應以啟蒙孩子的興趣為主,教育為輔
別太過於壓迫、給予多點空間和自由,
孩子也會更樂於學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