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晚上 8點你在幹麻?
該不會是加班吧...?
我每次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只知道享樂」
做為文章批判的起手式,我就覺得非常詭異。
這種論調通常會搭配「狼性的中國人」
與「不熄燈的圖書館」做為對襯,
結語就是,「臺灣的年輕人就像溫水煮青蛙」,
「臺灣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臺灣的優勢不是 逐漸消失,是逐漸多元化。
連這點都不懂,寫什麼評論?
不然,瑞典、挪威與丹麥等北歐國民是狼,還是青蛙?
我們事務所有位助理,
她平常奉行九點上班、六點下班,
假日絕不加班,
上班時間態度認真,
但下班也絕不留戀。
她喜歡爬山與運動,
在某些人的標準裡,這肯定不是狼,而是頭狗。
但是,在我眼裡,她才是正常人...
(贊助商連結...)
因為工作
本來就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
如果把工作當作全部的人生,
這人大概人生非常不美滿。
沒有地方可以去的時候,
工作就是最好的避難所,不是這樣嗎?
我們從小就為了百分之一的讀書人,
犧牲百分之九十九的不愛唸書的孩子;
長大以後,我們為了百分之一的首富,
鼓勵這些孩子繼續為錢而努力。
我就搞不懂,像狼究竟有什麼好處?
貪婪、兇悍,聰明,主動出擊,不擊敗對手誓不罷休的狠勁?
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圖書館唸書,是要變身為風中蟾蜍膩?
我們鼓勵成就,
而且成就僅限定在「智育成績」、「賺錢至上」,
成績考爛、沒有錢就什麼也不是,究竟是要逼死誰?
(圖片來源)
當某些人在批判這些人過爽爽的時候,
其實不過就是在嫉妒
嫉妒他們可以放下一切、可以說走就走、可以想放假,
但是我們被困在這個辦公室裡,
無奈的看別人賞楓葉的照片,
然後覺得他們憑什麼,一定是不上進不認真,每天只想著玩。
再把少數幾個要錢、不要命、
不要家庭的高層個案找出來安慰自己,
人家這麼認真才會成功,我們還不夠努力,看不到人家的車尾燈。
不是的,生命本來就會自動找到出路。
我們唯一能做的,
就是鼓勵這些晚輩們,
早點發現自己的出路,然後平衡的過好生活。
這世界上的錢是賺不盡花不完的,
但花盡心思與力氣,
鞭策自己往人多的方向走、往錢多的路徑去,
最後真的能得到快樂嗎?
當我看到「把對手逼到絕境」、
「願意付出代價去爭取任何機會」、
「每天往死裡做」、「不讓競爭者有喘息的餘地」這些所謂的狼性,
我就會覺得毛骨悚然。
我們不需要把自己逼成鬼,
因為那時候,活著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請把所謂的職場名言丟到一邊去,
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三百六十五天、七、八十年的歲月而已,
這些人說那些話,
不過只是嫉妒你可以自由選擇工作以外的人生,
他們耗盡了心力擊垮對手,成就自己,
然後看著累積下來的財富,被子孫,
而不是自己,揮霍殆盡。
現在是 星期五晚上八點了,
窗外無車無人,你還在辦公室?
不要吧,老闆可是賠不起你的人生,
趕快去作自己想做的事,
陪陪家人都好,除非你無處可去啊!
(全文由 呂秋遠 授權刊載,原刊載於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