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 ≠ 有錢,你得幫孩子培養「財商」!財務顧問:投資思維 越早建立越好!

財商

 

【我們想讓你知道】

在這努力 ≠ 有錢的時代,幫孩子培養「財商」(FQ),是身為父母的你,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未來,金錢不再意味著投機或揮霍。提早教孩子學會投資理財的思維,對他越有幫助!

 

文 / 米安.薩米

 

什麼是屬於未來的工作方式?

提供孩子各種工作方式的選項,是金錢教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在現代教育中,我們幾乎沒有機會學到世上有哪些工作方式。比起單純告訴孩子有哪些職業,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指引他們,從事那項職業時,能以什麼樣的機制賺錢。這裡我想探討的是,我們該透過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才能獲得安心與自由?

以《富爸爸,窮爸爸》系列作而聞名全球的企業家羅勃特 ‧ T ‧ 清崎先生,有另一本著作名為《富爸爸,有錢有理》,他在這本書中把世上的工作方式分成四個象限。本章將與各位分享我在參考該現金流象限後獨創的工作方式,這個方式將有助於導向未來的安心與自由。請大家一邊想像孩子未來的工作樣貌,一邊繼續往下閱讀。首先,受公司聘雇的受雇者是「E=employed」(雇員),也就是一般認知中腳踏實地工作、存錢的人。接著是「S=self-employed」(自雇者),英文直譯即是「自己雇用自己的人」,一般是指自營業者或創業者。第三種是提供工作機會的「B=business owner」(經營者),第四種則是「I=investor」(投資者)。

四個象限中,下頁圖 1-3 左側的 E 與 S 為勞動性收入,代表以勞動為代價來賺取臨時性收入的工作方式

四種工作方式

右側的 B 與 I 則為資本性收入,代表運用資本賺取持續性收入的工作方式

就像這樣,我們可以按照賺取收入的方式,將工作方式分為以上兩類。雇員與自雇者是賣掉自己人生的時間來替他人解決問題,並藉此賺取金錢。也就是說,這群人的收入是提供勞動後的報酬,一旦不工作就沒有收入,所以人生會受到公司與工作束縛,毫無自由可言。反之,位於象限 的經營者則是讓他人或公司替他們工作以賺取收入。換句話說,這群人是透過他人的勞動,來幫自己解決問題。位於 的投資者則是透過投資股票或不動產等獲得資本性收入,這些人是將自己的錢投資給解決問題的公司,並讓那些公司幫自己解決問題。由於自己不用工作就能有收入,所以這群人擁有充裕的時間,得以過著安心又自由的人生。

在本書中,我把賣掉個人時間賺取收入的雇員、自雇者稱為「窮人思維」;透過經商或活用資產來賺取收入的經營者與投資者稱為「富人思維」。請注意,這種稱呼方式並不是在批判前者的工作方式,問題在於現行教育,並無法讓孩子認識到「雇員」「自雇者」這兩種工作方式以外的可能性。無論是在學校或家庭中,現存的問題就在於,孩子們無從得知世上還有「經營」與「投資」這兩種工作方式,且兩者對於社會與個人皆極具益處且重要。此外,在經營與投資的工作方式中,想要成為經營者畢竟十分困難,相較於經營公司,投資股票或不動產等金融商品的難度低很多,只要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任誰都能做到。因此,我認為應盡早開始培養孩子的投資思維。

由此可知,投資能輕鬆獲得資本性收入,是獲得安心又自由人生的工作方式。而且各位也還能在身兼公司職員或自雇者的同時,透過投資獲取資本性收入。投資者在解決世上的問題時,不像雇員或自雇者那樣付出自己的時間,而是運用自身累積至今的金錢。這些人把賣掉個人時間(人生的一部分)後存起來的珍貴金錢,提供給他人或企業,進而為無法憑一己之力解決的巨大問題做出貢獻。當然,我們在投資領域中投入的珍貴金錢,也有可能會縮水;但所謂投資,正是選擇承擔這樣的風險後,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想獲得安心與自由兼備的人生,就必須從投資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與賺錢方式,這也是我希望能讓孩子從小培養的能力。

四種工作與賺錢方式

 

本文摘自《孩子,我們來談錢,作者:米安.薩米、出版社:今周刊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