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寶寶身體的枝微末節都透露著健康訊息,
其中又以眼部是最需要家長關注的部分之一,
一般而言,出生幾天的寶寶對強光有眨眼反應,
瞳孔遇到光線,會自然地縮小;
滿3個月的寶寶,
可注視晃動的物體,目光也會隨之移動;
6個月大的寶寶,眼部與腦部已有立體感,
可以準確地抓到在前面晃動的玩具。
但是,如果寶寶的眼白出現非白色的顏色,
如灰色、藍色,又是甚麼訊息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若是眼白處有一塊灰色,
且從發現之日起沒有任何變化,是正常現象,
眼科醫師王司宏表示,
由於血管穿過鞏膜(即眼白處)的部位常有少量色素,
加上寶寶的結膜組織非常薄透,透出血管色,
甚至可透見黑色素,顯出灰黑色的斑點,
家長可放心,寶寶的狀況並非疾病。
寶寶眼白如果出現藍斑,就是貧血的信號嗎?
有此一說:人的鞏膜是由乳白色的眼球纖維膜所組成,
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眼白」,
而鐵是眼球纖維膜的重要來源,若是體內缺鐵,
鞏膜就變薄,常透出眼球內棕色或黑色的脈絡膜,
在強光或陽光下,會呈現藍色,
因此家長可從寶寶的眼白來判斷是否貧血。
醫師叮嚀,若家長發現寶寶的眼部有變化,
應立即就醫。
但是,王司宏醫師指出,
若是寶寶為先天性的鞏膜較薄,就會呈現藍色,
不能因此做為判斷是否貧血的依據,
建議初步檢查可觀察位眼部結膜
(位於眼球的前面、眼瞼的後面),
端看是否有血色,有血色是正常現象,
若是沒有血色,就應該及早就醫檢查。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