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退休需要多少錢?投資理財又要如何分散風險、滾出複利效果? 45 歲毅然決然退休的田臨斌老黑,精準指出現代人在退休、投資理財上的盲點,並強調關鍵心法:耐心和紀律。
文 / 田臨斌(老黑)
記帳可知你需要多少錢
「這年頭相信幽浮的人,比相信政府會照顧你的退休金的人還多。」—庫克,企業家
再讓我們回到退休需要多少錢,以及該如何實踐這個題目上來。前面說過,需要多少錢因人而異,取決於個人的生活形態。假設你已經對退休後的生活有相當程度的憧憬,而且透過記帳對需要多少錢有個大致的概念,那麼,需要擁有多少資產才能放心大膽的做出改變呢?
在講數字前有三個前提:
(一)要有足夠的醫療和人壽保險。就算你的財富足夠負擔眼前生活,但「老本」不可不留。台灣的健康保險環境算是相當不錯,在這基礎上,你要按需求補足缺口,但也不必把需求訂得太高,生活的目的不是為長命百歲,而是在沒有後顧之憂狀況下,把每一天過好、過充實。保險和理財一樣(也可說,保險是理財的一部分),愈早開始負擔就愈輕,成效也愈好。
(二)你必須沒有負債。我在領到退休金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房貸還清,不要去想一大堆財務槓桿,以債生財之類的東西。記住!退休的目的是過想過的生活,無債才能一身輕,也才能專注在真正值得專注的事物上。
(三)擁有自住的房產。前面已經提過,至於如何挑選居住地是另一件攸關是否能夠退休,以及退休後生活品質的大事,在後面章節將深入探討。
有了這三個前提,就讓我們來算一筆帳吧。舉個例子,假設你算出退休後每個月得花五萬元,那麼我認為,你需要大約價值一千萬元能為你生財的資產。
為你生財的資產
什麼叫做能生財的資產?自住房不算,因為不能生財,能生財的是股票、基金、定存、出租房等等。為什麼是一千萬元?因為我算的是六%的年回報率,提供一年六十萬元,也就是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生活花費外還需要存下部分轉投資,以應付通貨膨脹。同理可證,如果你每月需要十萬元過活,那就需要兩千萬元能為你生財的資產。 六%年回報率怎麼算出的?從經驗來看,市場上有各式各樣投資工具,如果不求貪不求短利,穩穩當當拿平均五%至一○%年回報率不是難事,連我這種理財門外漢都可以做到。憑藉的是兩樣東西:分散風險和複利效果。你說:「別說笑了,現在利率那麼低,大小金融風暴不斷,怎能保障回報?」如果只談一年的確不敢保證,時間拉長問題就變小了。
如果你納悶:「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投資賠本,其中不乏專業人士?」這就是祕訣了!一般人投資求的不是發家致富就是短期高效,投機性高,但我求的是長期穩健的經濟發展和時間紅利,決策方法當然不同。 年頭不好,別人大賠我小賠或不賠,年頭好時,別人大賺,我小賺,重點是別人賺了還會賠掉,我賺的當成生活費花掉。事實是退休六年,不算賣屋獲利,我的總資產比退休前還有小幅上升,別忘了,這期間還經歷過好幾次大小金融風暴。
若你還有疑問:「如何分散風險和求得複利效果?」問我不如問你的理財專員吧!這些都是一般常識,投資標的盡量按行業、貨幣、風險度分散,長期加碼定時、定額基金,如此而已。 此外,我絕不參加金錢遊戲,不做短期隨機性的投資,不打聽小道消息,不跟隨市場起舞,唯一不放過的是複利效果,也就是時間紅利。它就在那裡,不拿是傻瓜,要拿就要有耐心和紀律。沒騙你吧,理財不但一點都不刺激好玩,其實是件挺枯燥乏味的的事情!
本文摘自《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十周年全新增訂版)》,作者:田臨斌(老黑)、出版社:時報出版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