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壞,只是難管! 1 ~ 10 歲最好的「管教方法」 ...爸媽必看!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5-10-26 15:10
  • 更新:2018-10-17 18:06

孩子不壞,只是難管! 1  ~ 10 歲最好的「管教方法」 ...爸媽必看!

(圖/shutterstock)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都會有不同的心態轉變...

在某些年齡的孩子特別難管教

並不是他們變壞了,而是 他們在成長!

1~10 歲的孩子,

他們心理狀態又是如何呢?

爸媽該怎麼教才好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 2 歲

2 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現包括: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

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

但他們不懂得表達,

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他們一點兒也不壞,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

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一:

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

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

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不當觀眾:

當孩子打滾撒賴時,不當觀眾。

沒有觀眾了,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

如果你問,「你要不要洗澡?」

這答案肯定是「不!」 ,

你可以換個說法,

「你想在澡盆裡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

 

放鬆你自己:

當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

你也會和孩子一樣,容易發脾氣。

就像對待孩子一樣,

在預計你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之前,

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給自己充足電。

 

3 歲

從情緒上看,

3 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

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

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在 2 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

到了快 3 歲的時候,

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

他會經常說,好或者要。

 

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

對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

3 歲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

會呈現一個穩定的狀態。

 

 

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

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

當然,

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系。

雖然在 3 歲的時候,

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

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同時 3 歲也是個「我們的年齡」。

他會喜歡說,我們來,我們一起來散步。

這種一起做或者是我們的感覺,

讓他有依賴的感覺。

 

同時,他也喜歡分享的滋味。

從前看起來滿喜歡獨立的孩子,

現在卻經常和媽媽說,

你幫我做,或是你做給我看。

他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

但是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媽媽。

尤其是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

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

或者陪在他身邊,

帶給他歡樂的情緒。

 

3.5 歲

3 歲是合作的年紀,3 歲半則恰恰相反。

反抗是 3 歲半到 4 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征。

對媽媽而言,

3 歲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作對。

3 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

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

我們難免會以為他只所以這麼固執,

是因為他太自信了。

 

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

3 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

甚至在他的生理發展上,

也表現是他的不安全感,

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的發抖。

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

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雖然這是一段不愉快的時期,

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敵人,

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對,

而是他處於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他的日常生活起居,

都要我們多費精力,

多花心思來處理。

接受他在找個年齡,

最大的情緒發泄對象是媽媽的事實。

還有在他不鬧情緒的時候,

騰出時間陪他玩。

 

也許他是一個愉悅和順的孩子,

他能平靜度過三歲半島四歲的這段期間,

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征。

如果他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的話,我們也大可放心。

因為就算脾氣再好,孩子也會有不穩定的時候。

 

4 歲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

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

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

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

和 3 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

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

現在他經常說話多一點,也有點愛吹牛,

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

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

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4 歲的孩子會毫無意見、

興高采烈地接受你的提議,

不管你出的是什麼點子,

因此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心的玩具、

書本、衣服、經驗或訊息等,

是一件快樂的事。

因為,不論你給他那一樣,

他的眼睛都會閃閃發亮。

 

4 歲的孩子雖然喜愛很多東西,

但是他的情緒卻也十分極端。

他愛得多,恨得也不少。

沒有人敢肯定的說,

到底是什麼東西引發了他的恨意。

但是無論是什麼,在合理的範圍內,

他的感受是應該受到充分尊重的。

 

4 歲的孩子對母親懷有極度強烈的感覺,

如果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眼中的母親,

他就會對這個東西表示出特別強烈的恨意。

他或許討厭母親戴某些首飾,

也許不喜歡母親改變發型,

或者,她臉上若有一種特殊的表情告訴他,

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

無疑,大人應當隨時配合 4 歲孩子的迅捷和善變。

 

 

很多 4 歲的孩子非常喜歡,

「最遠到樹那裡,最遠到門那裡」這些口頭上限制。

甚至,如果你告訴他,

你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

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4 歲的孩子經常

開口閉口都是不堪入耳的話

狗屎,他媽的,是經常聽到的髒話。

 

如果那個朋友得罪他,他可能會叫他狗屎蛋。

一般來說,孩子會將這類名詞和形容詞,

用在他不接納的人身上。

 

做父母的需要

對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謹慎才行

從另一方面說,孩子如果不用真正的髒話,

也會用一些幾近侮辱和威脅的字眼來批評大人。

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形,你不用生氣的訓誡他,

要冷靜的對他說,是這樣嗎?

或者眨眨眼睛表示你明白真相,這樣一來,

他往往很快就會說出實話的。

從這個時段開始,

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

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

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他喜歡聽爸媽小時候如何壞以及怎麼好的故事。

 

5歲

5 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5 歲的孩子象陽光一樣,溫暖,明朗。

 

5 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

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

1 到 2 歲是的步步緊盯;

3 歲 4 歲時的蠻不講理;

到了 5 歲,終於可以讓父母鬆一口氣。

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

充分吸收 5 歲小孩愛的回報。

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

講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個好小孩,

要討媽媽歡心,

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

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

對物,甚至對神的愛。

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

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一切美好。

 

5 歲,黃金年齡

5 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

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

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

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

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5 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

最重要的關鍵是,

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

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

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

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

判斷的很準確,

而且他就只嚐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

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

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

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

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5 歲是穩定的,

但也有些小孩直到 6 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

有些小孩卻可能 5 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征兆。

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

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

也許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呐。

請你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6 歲

美好的黃金年華 5 歲之後,

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 2 叛逆期了。

這個叛逆期的特點,

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

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

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

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

「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

6 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

他可以在學校裡做一個模範生,

回家里當一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

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

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

其實,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

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他的身體發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而小孩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

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

又同時嚐試要自己站起來,

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

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

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

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

越有被稱讚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強。

 

6 歲娃,

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

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

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

是慣常現象!

 

 

7 歲

7 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

盡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

他不再像 6 歲時那樣和你頂嘴,

卻也不那麼喜歡與人交往,

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

工作起來磨磨蹭蹭。

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

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

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

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

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

他其實都並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麼,

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

他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

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

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

所以家里人才會虐待他。

父母除了需要表達理解外,

不必將 7 歲娃抱怨家人虧待他看得太重。

 

因為 7 歲娃往往沉浸在自己內心世界中,

他很容易「忘事」,

比如你叮囑他做個什麼事情,

他明明答應了,到頭來卻忘記了。

那就反覆多提醒吧。

總之,耐心些,寬容些。

 

還有,因為 7 歲娃追求完美的傾向,

他的創造力可能因為追求完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製。

這其間的孩子向你展示「藝術大作」的頻率會低很多。

不過,另一方面,恰是因為他的追求完美的傾向,

這時的孩子比 6 歲時容易「受教」多了,

他會樂意接受你的指教、批評,從頭再來一遍,

而不再像 6 歲時那麼容易生氣、沒有肚量了。

 

8 歲

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

喜歡往外跑,行動敏捷,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

也就是說,道德意識的建立,從此開始。

能迅速地完成你交代的事情,

甚至喜歡飛快地做完,以博得你的稱讚。

他還能對自己完成的事加以總結和評價,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自我批評。

 

他和媽媽的關系很是親密。

6 歲娃會和媽媽頂嘴, 7 歲娃會埋怨媽媽,

8 歲娃則喜歡黏著媽媽,察言觀色地取悅媽媽,

甚至可能做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來討好。

因此,這時的他深受媽媽的影響。

 

只要媽媽能維持舒暢的親子關系,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和關注,

與 8 歲娃相處非常容易。

往往,媽媽只要看一眼,

就足以遏止他的調皮搗蛋,

不再需要任何說教。

 

因為 8 歲娃非常在意和媽媽的親密時光,

因此你可以利用這一點和孩子好好協商,

比如說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後,

你們可以花些時間一起做些孩子想和你一起做的事。

孩子想滿足你取悅你,

其實是他對你的稱讚、時間、關注、喜愛非常渴望。

因此你要多關心他,不要吝惜讚美和鼓勵。

 

 

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

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

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他,

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

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

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

因為他真的想而且在乎他做得好。

於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

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的不是,

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

不過,一旦真是自己理虧,

他又會誠懇地道歉,

並承諾「以後不再怎麼怎麼」。

 

典型的感受自我的方式,

7 歲娃喜歡退出外在世界而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他的困擾大多來自他對自我的感受和評價。

8 歲娃相反,他喜歡把這個「自我」放到外部世界中去,

熱切地感受其中的一切。

 

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交往,

通過更廣泛地與成人和朋友打交道,

也通過電視等對這個世界的進一步擴展,

8 歲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

自己他人之間在行為以及感受上的相同與不同。

尤其是越來越多地發現他與別人之間相同之處,

這使得他從社會關系、情感、種族、宗教等各方面

對自我的鑒別越來越明了。

 

這使他很自然地傾向與喜歡和他相同的人,

排斥與他不相同的人。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認識到

人與人之間這種相同與不同的價值,

接納他人的不同。

因為 8 歲娃實在太勇於衝向一切挑戰,

他往往給自己設定過高的要求,

以至於他自己最終達不到目的而顯得虎頭蛇尾。

面對這樣的失敗,

父母應該保護孩子不要因為這些挫敗而過於傷心,

過於苛責自己。

 

比如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計劃,

設定合理的目標和要求。

這對幫助孩子鞏固他的自信和自尊很重要。

孩子大多從小愛收集各種小東西,

比如小石子啦瓶子蓋啦什麼的。

 

到了 8 歲,他一如既往的保持他的「收集癖」;

不過現在他開始關注質量與類別,

也開始和朋友儀器按照一定的類別以物易物,

比如用他的小人書換朋友的小人書。

不過有時這種交換會很“吃虧”,

尤其會使父母在一旁扼腕。

 

9 歲

9 歲的孩子,

是更進一步的獨立

如果說 8 歲娃的生活中心是媽媽的話,

那麼 9 歲娃的生活中心

就很有可能是某個特別的朋友了。

8 歲娃為了強調他的論調的權威性,

往往說,「我媽媽怎麼怎麼說」,

或者權威人物「張老師怎麼怎麼說」。

現在長到了 9  歲,

他變得認為某個朋友的話更具權威性,

「石頭怎麼怎麼說」。

毫無懸念,這個時候,從這個時候開始,

朋友的話比父母的話更有份量,

而且越來越更有份量。

 

 

他開始越來越在意朋友怎麼做、做什麼。

朋友看什麼電視;

幾點鐘上床睡覺;

幫家裡做多少家務; 等等。

他們對朋友開始講「義氣」,

會為朋友遭到父母

或者老師的不公平對待而站出來打抱不平,

也會在朋友遇到麻煩時出拳相助。

正是因為朋友是他的生活中心,

所以同齡人,

尤其是他所屬的小團體,

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10 歲

10 歲娃已經有了很強的道德觀。

這道德觀的標準不但來源於父母師長的教誨,

也來自於孩子自我內心的判斷。

他在乎誠實,在乎公平。

他認為偷竊和說謊是很讓人不屑的事情。

 

不過,雖然他說起來頭頭是道,

實際做起來卻不一定能達到自己說的標準。

比如,雖然他大體上是誠實的,

但常常會隱藏部分事實。

他也懂得了用善意的謊言來避免某些傷害,

保存某些人的顏面。

如果母子關系融洽,

孩子容易自己和媽媽說他已經做過的壞事。

 

從 10 歲開始,

家庭 對孩子有了真正的意義。

這時的媽媽的地位,

又回到了 5 歲光景,

成為孩子世界的中心。

他不但依賴媽媽,而且尊敬甚至崇拜媽媽。

他特別希望媽媽隨時在身邊,

願意和媽媽聊聊他學校和朋友之間的事情。

他很能接受媽媽對他的期望,

也樂意表達對媽媽的感情。

 

爸爸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候爸爸的地位甚至會超過媽媽。

媽媽是朋友,爸爸是偶像。

由爸爸帶著一起打球、旅遊,

甚至隨意逛逛,

都是他最喜歡的家庭活動。

 

和兄弟姐妹的衝突,

通常是弟妹惹事生非,

知道他忍無可忍時出手。

父母處理這類糾紛

是一定要查明事實秉公處理,

給孩子一個「公平」,

也讓孩子通過這些糾紛學得做人的道理。

 

「重要他們保持公平」,

「不要管得太緊,

也不要管得太鬆」,

是他最喜歡的管教方式。

 

朋友也是 10 歲娃的最愛

他們幾乎每天都想帶同學回家玩。

交友時他看重的是對方是否值得信賴。

朋友圈還局限於附近鄰居或班上同學。

男孩願意表現得和同性朋友相似,

和朋友保持一致;女孩間則多些糾紛與和好。

與朋友相處時,

公平是個重要的尺碼,

他不但盡力做到對朋友公平,

也要求朋友公平對待他。

 

文章來源:GreatDaily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