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存股坐收股息、股利,是許多人的投資夢想,
但存股只能賺股息或股利嗎?並非如此。
多家大型銀行及券商推出股票信託借券服務,
若順利出借,就能增加收益。
靠存股票賺股息、股利過穩定生活,
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存股只能賺股息、股利和價差嗎?
想要有更多獲利機會,還有其他選擇。
目前國內幾家大型銀行及券商,
皆有推出股票信託借券服務,
能幫投資人出借股票賺取借券利息,
若是當下熱門個股,年獲利甚至可達5% 以上,
收益率幾乎等於握有高殖利率股。
包含合作金庫、中國信託、台新銀行等大型銀行,
以及元大寶來、富邦、凱基等券商,
皆有承做股票信託借券服務,
只是每家的門檻及收費不一。
台新銀行規定,單一個股必須滿30張且市值300萬元
才能承做;合作金庫則是單一個股滿10張、
且市值100萬元就能開戶,進入門檻最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證交所建借券交易平台 存股收益多一管道
「股票信託借券」對許多投資人來說相當陌生,
甚至在股市投資多年的存股老手,都不見得知道,
其實證交所早在2003年就建立借券交易平台,
但僅少數銀行有經營該項業務。
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信託部副總經理吳靜怡指出,
銀行要能從事該項業務有其基本門檻:
必須建立系統、要與有借券需求的券商交好,
所以並非每家銀行都有承做。
吳靜怡解釋,股票信託借券也是信託的一種,
有委託人、受託人與受益人三個角色。
在此架構中,若存股族將借券收益回饋給自己,
那麼委託人與受益人皆是存股族本身,
此為「自益信託」;若存股族將收益贈與給指定人,
則為「他益信託」。
而不論自益或他益信託,受託人皆是銀行,
「銀行努力將存股族的股票借出才有收益,
銀行和存股族可說是在同一條船上。」吳靜怡強調。
合作金庫副總經理陳美足表示,
股票信託借券相當適合喜好存股票、
不常在股市進出的投資人,
或手上持股沒有配息、長期套牢的族群,
因為這是活化手上股票的管道。
舉例來說,假設某位投資人手上
持有5000張的新光保全(9925),
屬於高配息股票,若他將股票信託借券,
受託人(銀行或券商)再將股票
借出給有需要借券的機構法人,借券費率在5%以上,
則一年就多了5% 的收益。
並非檔檔都能出借 有話題性借券費率才高
合作金庫信託部就分享了一個實際案例:
有位客戶手上股票市值超過2000萬元,
可惜這些股票皆無配股配息,客戶選擇開立信託戶,
將股票借出,半年內有2%收益,獲利40萬元。
「這40萬元至少能去一趟歐洲旅遊,
對客戶來說等於多了一項收入。」陳美足說。
要注意的是,在台股掛牌的上市櫃公司超過1500家,
但不是每檔股票都能借券,
目前有1358檔符合交易資格;而這1千3百多檔中,
也並非每檔股票都能順利出借。
吳靜怡指出,哪些股票容易出借並沒有軌跡可循,
端由市場決定,經多年經驗觀察,有話題、
有套利空間的股票容易出借,費率也高。
「例如在美國有發行ADR(美國存託憑證)的公司,
同時在台股也有掛牌,兩者出現價差能套利時,
就有借券需求。」吳靜怡進一步補充。
除了價差,辦理現金增資也有借券需求,
陳美足以去年現金增資的宏碁(2353)為例,
宏碁當時就成了市場上最熱門的借券標的,
借券費率有6% 至8%。
陳美足表示,正因為由市場決定個股借券需求,
「物以稀為貴」也適用在借券交易,
多數人都持有的權值股,費率多半不會太好;
反之,非市場熱門股的中小型股,一旦有借券需求,
費率都很不錯。
信託期間股票無法賣出 若要取回需等3 天
許多人一聽到借券,
便會直接聯想到放空、打壓股價,其實不然。
吳靜怡表示,有借券需求的多半是外資機構或證券商,
借券的用途繁多,例如套利、避險或者
做為券商發行權證的擔保品。
陳美足表示,股票信託借券
並不能幫存股族創造10%、20% 的獲利,
但能在等待每年配股配息期間,多一份收入。
然而股票信託借券也非全無風險,在股票信託期間,
存股族無法賣出持股;若已經出借的股票想要取回,
則須等候3個交易日。
時間價值是存股族要自行承擔的風險證交所規定,
一檔股票借出期間以半年為一期,
若中途想要取回或提前返還,
存股族不需要付出其他費用,
為借券市場保留一些彈性。
股票借出期間,存股族配股、配息權益不受影響,
但股票已經交付信託,
撥款便由銀行轉入存股族的個人帳戶中。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