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真的是爛東西嗎?台灣 餐飲業者 團購的哀愁!看看他們怎麼說...

SmartM

SmartM

  • 2015-09-24 11:33
  • 更新:2018-07-17 09:31

團購真的是爛東西嗎?台灣 餐飲業者  團購的哀愁!看看他們怎麼說...

(圖/shutterstock)

 

昨天網路傳出團購網Groupon Taiwan

將至9月底退出台灣。

而今日多家媒體更證實,

台北市勞動局已接獲裁員通知,目前已裁員100人,

剩餘的15名員工於11月底再裁員。

此消息傳出,對台灣網購界無疑投下一枚震撼彈,

但業界也不乏有聲音認為,台灣網購市場餅就這麼大,

多一家退出其實也不意外。

 

究竟,團購相關產業的業者,

是怎麼看待台灣網購在地化經營模式?

以及台灣網購市場的未來走勢會如何發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團購講究在地化,

Groupon Taiwan撤出台灣也許非經營不善?

同樣是團購網站代表的瘋狂賣客,

董事長侯銘罡接受SmartM採訪指出,

好的團購模式講究「在地化」。

Groupon Taiwan面臨的問題也許是水土不服,

由於系統、政策都追隨美國無法因地制宜。

其實,第一代GROUPON經營不錯,

因為掌握當時台灣網購脈動且擁有自主權,

在地人懂在地經營心法,資源應用較符合市場需求。

 

侯銘罡認為Groupon Taiwan的訊息,

剛好顯示台灣消費者對團購餐廳票券的熱度已經退燒,

以及台灣市場大小也許就適合維持在1~2家。

觀察目前市場規模,GOMAJI 吃下8成市佔,

另外17 life追隨在後,

Groupon Taiwan的優勢逐漸轉淡。

 

餐飲折扣App公司,食我創辦人兼執行長吳崟睿則認為,

GOMAJI的確因為有本土團隊操作,策略明確。

相較之下,Groupon Taiwan近年不斷換高層,

導致策略不能連貫;組織架構無法適應。

不過這可能不代表是Groupon Taiwan因獲利問題

而退出台灣,吳崟睿指出,

台灣市場對Groupon來說可能已經飽和,

所以布局上已經非最適合的點,

所以才決定撤出台灣分部。

 

 

 

 

餐廳加入團購怕被定型,團購較適合短期操作

餐飲團購帶來的負面效應不用多談,

但為何餐飲團購的商機還能持續開拓?

吳崟睿認為由於台灣餐飲環境,每年有店家被淘汰;

也有新店持續開幕,

所以團購網自然能持續找到新客戶。

 

對餐廳店家而言,團購模式比較適合短期操作,

能快速帶來人潮、流量及現金,

但卻非店家的長期經營品牌、通路銷售策略。

吳崟睿因公司性質長期跟餐飲店家接觸,

他觀察餐飲業衝著折扣而來的回客率往往不到3成,

所以對店家來說,做一檔團購,為了消化人數,

往往花兩三個月,

看似帶來人潮節省短期的行銷宣傳費用,

但本質就是用行銷預算,

去對換兩三個月其實沒有獲利的接單。

 

但團購是否真的有增加潛在客戶、知名度?

又或者,潛在的高機會成本、服務品質下降的風險,

往往是店家與團購網交手後,才會注意到的經營細節。

這也解釋,為何近一兩年店家對團購合作,

開始產生防衛心態。

對團購業者來說,

也因為取得客戶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

或是面臨銷售天花板的處境,勢必在產品線的規劃,

及價值主張需要有更創新的模式。

 

 

台灣網購失去原先團購精神,新模式需要被創造

侯銘罡提到,台灣人喜歡聚餐吃飯,但團購變質後,

產生的消費體驗就無法成為正循環,

導致消費者、店家、團購業者三輸的局勢。

過去團購的本質精神,是利用贈與和行銷主題,

把店內某些剩餘時段的空位賣出去,

講究限時、限量,讓店內剩餘座位充分被利用,

且沒有達到一定數量,訂單就不會成立。

 

但團購模式進入台灣後,

會想嘗試團購的餐飲業者本來毛利就不高,

而團購網站只負責推動促銷活動,

一味追求營業額成長,後續的實體服務、食材鮮度、

會員經營,往往未被納入這個循環中,

導致品質與價值的夾殺下,失去原先團購精神。

當餐飲業者以5折售價,再給平台抽傭金25%,

當營收減少75%又面臨回客率低的窘境時,

這也說明了為何加入團購而倒店的餐飲業者不在少數。

 

侯銘罡提到瘋狂賣客當時要做團購平台,

就注意到餐飲業環境的惡性循環,

傷害店家也傷害消費者,所以決定不做餐廳這塊,

只做宅配商品,包含3C通訊周邊、生活日用、

旅遊套裝行程等。

 

而瘋狂賣客如何與其他團購經營模式做出區別?

侯銘罡說最大的投資就是在自建倉庫。

由於很多團購業者靠轉單,直接給供應商出貨,

這就難掌握商品的品質、後端客訴等問題。

所以自建倉庫不只能掌握出貨狀況,

後續的客服、退貨更能掌握,

這是比預購模式更能了解消費者體驗的方式。

 

曾參加團購的店家代表Eric Wang也指出,

其實 團購可以做,但店家自己一定要注意以下4點: 

1. 成本率要能換算 

(含閒置設備與人力的成本轉換)

2. 如何利用團購?

(可以換到免費的拍照與搜索關鍵字曝光)

3. 如何創造對自己店家有利的團購組合?

(利用閒置率)

4. 注意服務品質與餐點品質

 

原文出處:轉載自合作媒體 SmartM

SmartM

SmartM

SmartM 希望能夠幫助各大企業在培育員工網路行銷的專才上,能夠更貼近實際網路市場所面對的挑戰。加入我們,一起提升實用的網路創業,行銷能力! http://www.smart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