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什麼都學美國,但經濟成長卻不見起色... 原來要成功,首先你要先有那個「美國時間」

SmartM

SmartM

  • 2015-07-30 14:09
  • 更新:2015-07-31 15:06

我們什麼都學美國,但經濟成長卻不見起色... 原來要成功,首先你要先有那個「美國時間」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半年裡我走訪五個國家、八個城市,

感受到東西方創業者最大的差異,

不是科技背景與語言文化,

而是養成方式與創作心態的不同,

而是對於生活與生命的本質理解完全不一樣。

如果說創業最重要的是資源不是資金,

那麼對創意跟創作來說,

重要的到底是開放的空間,還是開放的時間?

 

 

 

行萬里路,只為了理解創新

近八萬公里的飛行距離,

近兩個月不在台灣的日子,

數十次國際交流與對談的機會,

並在差旅之間融入當地,

感受不同國家城市的工作與生活步調,

讓我重新對台灣的創業、創客、創意型態,

有了更多的思考與體悟。


我發現,即便我們投入許多資源鼓勵年輕人創業,

經營許多創客空間,

也持續在學校推廣創新、創業,

但創業成功的關鍵是,

我們是否真的有「創意環境」。

 

什麼是「創意環境」?

在巴黎與舊金山,我花了不少時間,

在這兩個美麗而富有創意的城市裡行走、路跑,

並觀察當地人如何生活、運動、工作、創業,

甚至還參加了一場路跑活動。

關於這兩個城市吸引人的舊金山灣風光與塞納河畔景致就不多說,

舒適氣候、美酒佳餚、宜人環境跟美麗街廓更是讓人醉心留戀,

但讓我感觸最深的,其實是這兩個城市居民生活的時間感。


你不會說舊金山或巴黎人慵懶,

但你也不說他們匆忙。

你不會說他們科技先進,

但也絕對不會庸俗保守。

這兩個城市充滿了人行步道、咖啡雅座、歷史古蹟、博物館、手作市集、碼頭與河岸,

到處都可以看到創意跟創造力



那種閒適的自信、閒暇的時光、閒散的對話,

對「生活」而非「生存」的追求,

不說台灣,在整個東方國家或社會裡極為少見。

靈光一現的創意,該是在這種環境下才會出現。


東西方創業者的差異:為自己還是別人

此外,在 Maker Faire 發源地 San Mateo 所舉辦的灣區創客嘉年華,

也充分感受到東西方創客文化的差異。


什麼樣的差異呢?

無論是參與展示的創客,

或是幾乎都帶著小朋友參加動手做的觀眾們,

你會感受到他們真心的為了自己而創造。

那種 Making for Fun 的精神與態度,

幾乎不存在於東方的文化跟生活理解當中。

如果我們問自己,問這些兩岸的創業家們,

What are we making for?

我們大概會得到 Making for Money 或 Make for Living 的答案。

我們幾乎都是在設計、製造、生產那些(我們以為存在的)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但卻很少人只是為了好玩。

這就是生活方式跟「時間感」造成的差異。

 

效率,讓我們失去了什麼?

沒有錯,

在萬事講求快速便利的東方(想想我們領先全球的 24 小時、5小時電商快遞),

我們會嘲笑歐洲或美國的政府效率低落,

做生意、看醫生都很花時間,

工作時間很短、放假天數很長,

甚至說我們哪有「那種美國時間」?


但或許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那種美國時間,

所以我們也沒有那種美國創意/創客/創業。


不說美國人,

連我上個月在矽谷參與的一場台灣人聚會,

到場的三十多位台灣年輕人,

都在灣區工作或求學,

但每一個都有 side project,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創業主題與正在進行的專案。

這些年輕人的求學經驗跟言語談吐,

跟十年前我的同學們也都差不多,

但十年來我的同學們幾乎都在大企業裡忙得昏天暗地、沒日沒夜,

這些在矽谷頂尖公司工作的年輕人卻一個個都開始(兼職)創業。


這顯然不是聰明才智或文化背景造成的,

而是工作方式與生活型態所造成的。
如果我們沒有休息、放空、獨處的時間(與空間),

怎麼可能會有質量俱佳的創新創意?


時間,比空間更重要!

美國的創客文化除了源自於車庫空間跟凡事自己來的 DIY 文化,

更重要的是他們有那個時間,

那個讓小孩跟大人在求學跟工作之餘,

都有閒暇時光,

可以「做點自己的事」的機會與習慣。


反觀我們呢?

不說用課程、才藝課、安親班把學齡兒童們的時間填滿滿,

大人們在上班之餘,大概也只剩下睡覺跟吃飯的時間跟力氣。


亞洲人的工時長、工作環境普遍較差,

顯然不是聰明才智,

而是文化跟文明的問題,

也是社會、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的問題。

我去年有幸推薦的一本好書【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提到,

創新三要素包括「冒險遊戲(Play)、發揮熱情(passion)與懷有抱負(purpose)」。


當我們一代傳承一代,

忙著工作、忙著上班、忙著送小孩到安親班、忙著繳清房貸,

我們怎麼可能會有冒險、熱情、抱負的精神與態度?


當政府跟學校跟隨民間腳步,

也蓋起一個又一個的共同工作環境、創客空間,

我們真的在解決關鍵的問題嗎?

我們要繼續把薪資低廉、工作努力、過勞超時當成台灣的優勢,

還是變成繼續矮化自己、阻礙成長的絆腳石?

 

本文由 SmartM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即便你沒有要創業,

也可想想自己的生活中,

除了工作還有什麼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SmartM

SmartM

SmartM 希望能夠幫助各大企業在培育員工網路行銷的專才上,能夠更貼近實際網路市場所面對的挑戰。加入我們,一起提升實用的網路創業,行銷能力! http://www.smart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