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 36 萬元創業,從藥廠小業務到 借殼飆股大老闆!揭密「神祕補教大亨」林進榮的底細...!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5-07-13 18:17
  • 更新:2018-07-17 09:31

只用 36 萬元創業,從藥廠小業務到 借殼飆股大老闆!揭密「神祕補教大亨」林進榮的底細...!

(圖/shutterstock)

 

從台南起家的公職補教大亨林進榮,

靠著併購、雙品牌、員工獎勵分紅制度等策略,

站穩全台最大公職教育機構後,

正準備複製台灣的成功經驗,祕密布局中國市場。

 

來看看這位神祕補教大亨的經營之道吧...!

 

(贊助商連結...) 

 

 

台灣第一家補教概念股智基科技(6294)

近來頻頻受到外界和櫃買中心的關注,

股價從今年 4 月 39.1 元漲至 6 月 11 日的 179.5 元,

短短 2 個半月,股價漲幅就高達 3.5 倍,

市值從 6 億元飆升至 29 億元,

使得原本就低調的公司變得更為謹慎。

據了解,近期致電想約訪該公司的法人和記者,

一律都只得到發言人謝絕採訪的回應,更增添其神祕色彩,

市場人士多半都摸不清楚這家公司的底細。 

 

6 月 26 日,《財訊》記者赴台南

來到智基股東會的現場,同樣被擋在會場門外。

據觀察,整場會議若不含主持會議的董事長、

財務長、會計師、律師等,

到場的股東僅 15 位不到,

且每位股東都彷彿熟識般,

彼此點頭打招呼,握手寒暄,氣氛一片融洽;

惟獨對記者板起一張臉,三緘其口。

 

儘管如此,記者仍直擊到該公司的關鍵人物──

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總裁林進榮,

並為讀者揭開其神祕面紗。

 

 

補教借殼掛牌 智基創首例

 

事實上,智基科技原為國內一家本土數位相機製造廠,

由於拍照趨勢轉變,不敵大廠競爭,

業績下滑虧損不斷,被打入全額交割;

2009 年由王百世所創立的百世教育集團

(旗下有百世資優數學、PSJ個別指導、

百瀚外語、百世幼兒園等)

以每股 0.3 元私募方式,

總計約 3000 萬元拿下智基近 60% 的股權,

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件補教業者借殼掛牌的案例。

 

不過,就在 2013 年 10 月初,

王百世以大股東名義,將 371 萬股的大量股數,

分作 7 筆轉讓給鴻鑫達投資、林進榮、

侯泰雄、陳天聰、張家旗等人。

 

志光是智基(6294)的經營核心

根據本刊了解,這些受讓人清一色都與志光補習班有關聯,

其中,鴻鑫達投資背後正是由志光教育科技百分百持股,

而志光教育科技又以持股 31.15% 的林進榮為最大股東;

自此,志光教育科技可說是正式進入智基的經營核心。

 

攤開股東會年報,

目前智基最大股東為鴻鑫達投資,占 17.06%;

其次為林進榮,擁有 13.23%;

百世文教企業已退居第 5 大股東,僅剩下 4.12%。

即使今年逾60歲的林進榮從未當過智基董事長,

但他透過個人和鴻鑫達投資的持股,

顯然是智基幕後的真正掌舵者。

 

林進榮是志光補習班的創辦人,

1979 年林進榮拿著 36 萬元資本額,

於台南市成功路上開設了第一家志光補習班。

很難想像,這家成立 36 年,

當初從經費短缺、無法請足高普考所需的老師數量開始,

如今已有近 70 個教學點、超過 600 位員工,

業務範圍涵蓋面授、函授、數位教學及出版事業,

成為全台最大的公職教育補習班。

 

與林進榮相識 10 多年,現任智基獨立董事、

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兼任教授的李元墩指出,

林進榮在嘉南藥專就學期間,即展現其事業的領導力。

 

為了考上藥劑師資格,當年身為班長的林進榮,

找了班上在各考試科目如藥劑學、藥理學、

藥品法規等擅長的一兩位同學,

擔任該科小老師,幫全班複習、解惑,

結果大受好評,該班成了當屆考上藥劑師最多的班級。

畢業後,林進榮當過藥劑師和藥廠業務,

優異的表現讓他很快地就當上南區業務主任。

 

 

 

 

 

 

36 萬元創業,一炮而紅

 

就在此時,林進榮發現台灣

補習班一家家開,認為創業的機會來了;

但是見到已成為龍頭的升高中、大學補習班建國、志成,

他明白硬是加入,只會在紅海裡廝殺的道理。

這時碰上政府陸續調整公務員的薪資、福利,

大家報考公務員的意願愈來愈高,

林進榮決定就從這份

「錢還算不錯、事少、離家近的鐵飯碗」作為創業的起點。

 

但是只有 36 萬元的創業本錢,

別說挖角名師,甚至也請不起高普考所需要、

至少 40 位的老師;

於是,林進榮想到先從補習班都忽略的

不定期小考試「郵政特考」切入。

 

特別的是,他並不仿效同業找名師,

反而找來已在郵局任職的高級主管來當講師,

結果大受歡迎,不到兩個星期就額滿,

收進九十二位學生,賺回三十六萬元本錢,

加開班次的需求不絕於耳。

 

站穩南部後,一路揮軍北上

後來,志光在放榜後的高錄取率一炮而紅,

逐漸站穩在台南補教業的地位,

接著再一路揮軍北上,

憑著「每三人考取,就有兩人來自志光」的績效,不斷壯大。

 

身為企管教授的李元墩認為,

志光的成功並非偶然,

林進榮的實務經營哲學很多都是深埋在教科書裡的理論,

林進榮卻能應用自如,好比用收購的方式來擴大版圖。

 

 

併購取代投資,穩紮穩打經營

由於當時補習班業者只要開班就能先收進大筆現金,

使得許多人一收到錢,就轉手去做投資,

時有補習班財務操作不慎倒閉的消息,

當時台北最大的公職補習班必成,即是一例。

 

財務操作相對保守的林進榮,不亂做投資,

穩紮穩打用賺來的豐沛現金不斷收購、整併。

1982 年以來,陸續吃下了台南市政大補習班、

台中市學儒補習班、台北市金榜補習班、

高雄市專辦醫藥護理的冠林補習班、

台北市專辦司法官、律師考試的保成補習班與雙榜補習班等。

 

藉由全台併購,完成桃園、中壢、苗栗、新竹、

花蓮、台東、宜蘭、澎湖、金門等全國皆有班系的通路,

同時也開啟研究所或專業「師」級考試的生意,延伸觸角。

配合時勢所趨,近年來更致力發展

線上數位學習和雲端教育的事業。

 

靈活運用品牌行銷與附加價值

此外,林進榮也很懂品牌行銷,

操作多品牌,適時保留學儒、保成等公職招牌,

讓不喜歡志光的消費者能轉往學儒、保成就讀,

塑造品牌轉換的錯覺。

 

此外,林還會請家長和學生不定期來聽專業教授演講,

提升補習班的附加價值,

像李元墩就是在受邀志光的一場演講中進而認識林進榮。

 

 

 

 

 

 

駁炒股傳聞:一張都沒動

 

另一個讓林進榮事業做大的策略就是鼓勵內部創業,

把員工當成事業夥伴,儲備幹部歷練完成才能往上升,

從副主任至主任,再到副理,副理之後就可分紅配股。

一位志光員工透露,不論是智基前任董事長林肆捌、

現任董事長邱仕榮,

或是掛名鴻鑫達投資代表人的張家旗,

皆是從基層幹起到班主任,

有的甚至是從工讀生就在志光上班。

 

林進榮傳賢不傳子的理念,讓員工都心甘情願一起打拚;

更有許多熟識林的好友,

沒看過、沒聽過林進榮提過兒女工作的問題。

 

喜愛提攜年輕人的林進榮,

近年來逐漸淡出主要經營者的角色,

反而以「志光慈善會」

和「林進榮教育基金會」的理事長名義活躍於學界,

對清寒學生、學校研究經費、災難事件

如高雄氣爆等主動伸出援手,

光是發放給學生的獎助金就逾 1500 萬元,

還會辦捐書到偏鄉的活動,

照顧偏鄉教育,致力推廣善的力量。

 

堅信一步一腳印的精神

認識林進榮的人也都知道,他對賭博極為厭惡,

只要員工被抓到賭博,不論金額大小一律開除;

同時,他也是無神論者,

所以從未將錢捐至任何宗教團體,

相信人定勝天,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

一步一腳印才有出頭天的機會,

因此他非常欽佩已故的台塑董事長王永慶。

 

或許是藥劑師使然,

許多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就是他到處呼籲大家不要吃油炸物,

用清蒸烹調最理想,

他總以自己天天早上跑 5000 公尺為號召,

強調保持運動習慣的重要。

 

隨著股價飆漲,林愈趨低調

股東會後,對於記者質疑林進榮炒作智基股價大喊冤枉,

特地留步澄清說,

「你看我的股票,持有到現在,

一張都沒動,二親等也沒有,

我還跑去請櫃買中心幫我查一下,

到底是誰在買我們的股票?」

 

林進榮同時坦承,

近來會愈趨低調不願受訪,就是因為股價;

他認為在鋒頭上,說什麼都不恰當。

李元墩則私下透露,

林進榮下令所有公司相關人等或親友

都不要碰公司股票,包含李元墩自己也是。

 

 

嗅到龐大商機 登陸拓版圖

 

根據本刊調查,其實早在幾年前,

林進榮就嗅到中國商機,

他發現中國教育培訓需求的巨大空缺,

遂成立了中國大陸事業體──

北京大漢鴻儒教育科技集團,

總部位於北京中關村,擁有近百名集團員工,

以及來自各大高校(大學)的權威名師

組成的教學、研究團隊,

打算將台灣公職考試的經驗複製到大中國市場。

 

據了解,最近已在人口稠密度高的

河南鄭州設立辦公室,

網羅各補習班名師,錄製雲端教材,

搶食補教業線上線下的大餅。

 

從志光教育科技的祕密布局看來,

或許不難推敲出股價飆漲數倍的祕密,

台灣的智基科技能否以台灣補教大王之姿

搭上對岸的補教商機,

槓上主打在線教育平台、

前陣子榮登 A 股股王的全通教育?

對投資人而言,顯然充滿了想像空間。

 

 

林進榮的經營哲學真令人佩服!

年輕熱血想創業的你,

看完這篇也會有所啟發喔!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也最權威的專業媒體。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 http://monthly.wealth.com.tw/

1974年創刊的《財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也最權威的專業媒體。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 http://monthly.wealt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