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是指物價水平上升,或是貨幣購買力下降。就像以前 79 元可以吃一個麥香雞 + 中薯 + 中杯可樂,現在 79 元去麥當勞只能買芥末香雞堡 + 小薯 + 小杯可樂,找 4 塊你還覺得開心。簡單來說通膨就是東西變貴,或是錢可以買的東西變少了。經濟學上認定當物價具有「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性時,就稱之為通膨。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就是拿來衡量物價漲跌的指標之一。
文 / CMoney 官方
造成通膨的原因
造成通膨的原因有很多,像是:
- 成本變高(房租、人力、材料…等的成本隨市場變化,導致成本升高,進而反映在物價上)→ 原油大漲
- 對商品需求上升(大眾對商品的需求上升,導致供需不平衡的狀況,進而反映在物價上)→ 晶片缺貨消息不斷
- 銀行存款利率下降(會帶動貨幣市場活絡、錢的流通增加,就是存錢在銀行的利率下降,人們可能會傾向拿出來投資、消費)→ 央行政策決定
- 貨幣供給增加(當政府加印貨幣,使市場流通的錢增加,讓人民消費、投資意願增加。當政府印鈔過量時,會導致資場泡沫化)→ 央行政策決定
近期股市偏熱,大家可能都忘記一年多前我們還籠罩在 8000 多點的陰霾之下,現在不管台美股都達到一個新的高峰,然而影響經濟的可能因素有很多,但這次造成股市熱、通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國聯準會在 2020 年為了拯救市場提出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
誰是 FED ?
美國聯邦準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系統,當初成立就是為了避免金融危機再度發生。該體系下有 3 大主體,其中一個就是聯準會,全名是聯邦準備理事會,英文簡稱 FED( Federal Reserve System ),主要職責就是制定貨幣政策。
一般來說,會將 FED 的成員分成鷹派和鴿派:
- 鷹派:指較重視通膨對經濟帶來的傷害,往往採較緊縮的貨幣政策
- 鴿派:較關注經濟成長的決策成員,通常傾向於採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成長。目前 FED 的主席為鮑爾( Jerome Powell )就是屬於較為鴿派的人。
量化寬鬆QE是什麼?
量化寬鬆政策( Quantitative easing ,QE )是一種貨幣政策。透過「量化」鈔票讓銀行存款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降低,「寬鬆」銀行的資金壓力。
如果要簡單形容 QE 的話,常見的作法就是「印鈔」、「買債券」、「降息」。政府藉由加印貨幣或是公開買賣的方式,增加市場上流通的錢,再透過調降銀行存款利率,讓民眾覺得錢存在銀行的利息太少,不如拿出來投資、消費,間接促進經濟活動。
所以 QE 對應到了剛才提到通膨造成的可能原因,銀行存款利率下降、貨幣供給增加,又因為成本變高,導致缺貨。當市場上的商品數量不變,民眾增加消費的情況下,供需失衡,物價上升,就符合了通膨的定義—物價提高,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
QE退場?
2020 年至今,美國先是豪撒 7000 億美元,又啟動無限量化寬鬆政策,聯準會每月花 1200 億美元買相對於穩定的債券( 美國國債 & 房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 ),該政策的短期目標是為了穩定金融市場,長期目標則是為了壓制長期利率。在每個月這麼高金額的採購方案下,當初有許多人害怕 QE 退場會使市場有很大的衝擊,甚至有泡沫化的現象發生。
但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實行 QE 來救市, 2013 年時為了解決金融海嘯帶來的衰退,啟動了第 3 次 QE ,但當時聯準會沒有表明退場時間,宣布 QE 退場的相當突然,使得市場相當恐荒。相較起來這次大家都有做好 QE 會退場的準備,央行總裁楊金龍在日前的訪談中也提到,聯準會這次溝通技巧進步許多,有助於減輕對市場的影響。
聯準會已經啟動每月減少 150 億美元的縮減購債行動,只是逐步縮小購買力道,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退出市場,預計要到 2022 年中才會完全停手。
QE退場 無情升息?
目前市場猜測 QE 退場後,FED 的下一步就是升息。因為目前市場上確實有明顯感受到「通貨膨脹」的力量,為解決通膨,除了減少市場上流通的錢外,搭配上升息才能有效解決問題,而多數的聯準會成員認為真的要升息應該也是 2023 年的事。
QE退場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 QE 退場這件事其實已經說了很久,所以大部分投資人都已經有心理準備,消息在市場也上呈現鈍化的趨勢。
- 11/4 公布減少購債當天雖股價下跌,但後續仍持續上漲。
- 目前市場樂觀,且外資要動資金也會有許多考量,只要台灣經濟基本面不錯,都可以留住外資。
- 台股與美股息息相關,只要美股沒有太大波動,台股不至於有太大的震盪。
- 新台幣目前處於強勢狀態,過去常聽到的 1 美元可以換 33 塊新台幣的情況,也已經變成 1 美元只能換到 28 塊新台幣了。真的說 QE 退場會直接影響台灣什麼,都是在「台灣央行會升息」的假設之下
-
台幣近一年來波動很大,因為疫情較於其他國家穩定的關係,台幣持續走強,為使台幣穩定,央行一直都有在進行「買匯(購買他國貨幣)」的動作,以免台幣升值過快。央行升息會助長新台幣升值,這樣對於出口不利,也會拉大目前央行匯損的狀況。
台灣央行會跟著升息嗎?
所以台灣的央行會升息嗎?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升息須考量 3 個條件:
- 要看物價上漲率與通膨未來走勢
- 周遭主要國家(美中日)升息情況
- 觀察台灣紓困振興情形
若是有符合,才會考慮升息,且台灣目前資金算多,如果資金水位過多,房地產、匯率都會受影響。意思是為了避免升息導致資金湧入,所以台灣升息腳步不會早於美國等主要國家。台灣物價上漲也只是短期現象,看起來是還沒有通膨的問題。
參考資料:
- 通貨膨脹是什麼?
- 美國 30 年來最大通膨,你該知道的事:原因、解方、股市為何沒跌?
- 央行暗示升息?楊金龍:會緊縮但不會誤判通膨
- 量化寬鬆、升息、通膨到底是什麼?
- 央行解釋鷹鴿派、央行解釋通膨
- Fed縮減購債市場卻風平浪靜 通膨怪獸來襲前6大關鍵一次看
本文為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撰文者:chou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