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何掌握投資先機?了解實體投資的分類與不同關注焦點之後,一般上班族可以從哪裡知道台灣投資現況?有哪些指標需要關注?知道這些指標又有什麼意義?
文 / 孫明德
一、先行指標 參考每月進口的資本設備
如何了解投資現況,有些人第一個反應是去看主計總處每一季公布的經濟數據,裡面有個指標叫做「民間投資」。這沒有錯,但重點是通常 4 月之後才能看到第一季的投資情況;要等到 7、8 月才有第二季投資數字,其實都屬於落後指標。想要掌握即時投資狀況,應該更進一步,從各種值得信賴的數據中找出先行指標。
建議可以參考的第一個數據,是每個月的「進口資本設備」。每個月 7 號,政府都會公布出口與進口的數據。平常大家會把注意力放在出口值:電子產品銷售情況如何?傳產外銷成長或萎縮?但其實還有相當重要的數據:進口。
進口項目中,還可細分為資本設備、運輸設備等相當多種類,而資本設備對於台灣產業相當重要。前面章節提過,目前為止,台灣很多高科技產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仍然必須倚賴國外進口,護國神山台積電所使用的半導體極紫外光微影設備也是要從荷蘭進口。這些資本設備當中,雖有部分零組件已經國產化,但核心系統仍然必須向國外購買。這並不是台灣的特例,即使是韓國三星、中國急起直追的半導體國家隊,都是相同的情況。
當某家公司接到許多訂單,必須加開生產線時,進口的資本設備自然隨之增加;換句話說,當企業購買機器設備金額增加時,代表他們的投資正在增加。當看到這一季某家企業購買資本設備大幅成長,大概就可以預期,下一季這家公司的出口也會表現得不錯。所以,要看投資好壞,進口資本設備可以是第一個先行指標。
二、投資動能強弱 從利率和所得判斷
其次,投資金額多寡、動能強弱,也跟總體經濟指標有關。第一個主要指標是利率。利率較高時,大家傾向於把錢存入金融機構,以便賺取利息;第二個是所得,所得愈高的國家,扣掉基本的非耐久財消費之後,通常可支配所得較高,相對儲蓄率也跟著增加。而一般民眾的儲蓄,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並不會放著不動,同樣會尋找各種投資機會,因此所得高的國家投資動能也會比較強。
利率和所得,是影響投資的重要指標。利率和投資是負相關:利率愈高,人們會愈不想投資;利率愈低, 就會愈想投資。而所得則和投資呈現正相關:所得愈高,投資率愈高,反之亦然。
三、關注台灣企業 還要留意海外投資
進口資本設備、利率和所得,都是總體經濟數據中與投資相關的指標,但在國際化的經濟型態中,以貿易為主要驅動力的台灣,不能只關注台灣本地指標,必須更進一步關注台商投資地點的總體經濟環境變化。例如早期對台灣最有吸引力的當然是中國大陸,同文同種、語言相通當然是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工資很低、土地便宜,再加上那個時期中國大陸政府也給予企業各種租稅優惠,因此吸引很多台商前往進行投資。
但此一時彼一時,這種發展初期的特殊優惠不會長久,中國在 2005 年以後施行「人民幣改革」和「租稅改革」,使得工資、土地都變貴了。企業去中國沿海城市投資,已經不划算。於是很多廠商轉往東南亞或中國內陸城市投資。
在 2016 年後因為美中貿易戰風雨欲來、2018 年正式開戰,再加上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很多廠商發現,把生產基地設在同一個地方是不安全的。除了經濟指標上看得出來的變動之外,很多無法預測的風險,可能對企業造成致命影響。因此, 找一個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投資、分散風險,成為很多台商企業最近這幾年的重要營運策略。
高盛在 2020 年 9 月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要遷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企業通常考慮的重點有勞動成本、法規稅制、物流基建、政治穩定、教育文化和總體經濟等項目,而中國企業之外的外商最在意的是總體經濟層面,包括匯率是否穩定、人口數以及未來五年經濟成長率等。
總經小解說
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讓很多台商發現,把生產基地設在同一個地方是不安全的。找到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投資、分散風險,成為很多台商企業最近這幾年的重要營運策略。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掌握經濟指標的4大作用,讓理財策略更靈活,提高投資勝率!
- 本業跨行電動車、民生消費股...4 檔績優成長股介紹!23XX、12XX 都上榜,提早佈局未來產業龍頭!
- 全面降準出乎市場意料,政策突轉向 中國經濟藏危機?理柏亞太區研究總監:中國股票型基金,短期將隨政策震盪起伏
- 知名財經部落客市場先生:4 個理由告訴你,投資新手,比起基金先買「股票」比較好!
- 【投資入門】股票、基金怎麼買?理財作家施昇輝:股票買這 3 檔,挑基金靠這 3 招!
「2022景氣展望」《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新書分享會,免費報名 >>https://bit.ly/3pxciSe
本文摘自《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作者:孫明德、溫怡玲、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