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竟不是投資最佳選擇?!金融商品百百種 怎麼選擇才好? 吳淡如:複利絕對是世界奇蹟

吳淡如

 

【我們想讓你知道】

大家都明白長期投資才是對的,才能長治久安,但是腦裡想的卻都是短期獲利。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講求長期平均績效,成長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講到賺錢,大家想的卻是「明天就要漲」!

 

文/吳淡如

 

不同資產的投資報酬率?

既然我們要進行長期投資,就要先了解:哪些投資工具在長期的績效上有著良好表現?哥倫比亞大學統計了1802 年 ~ 2014 年各類資產表現,包括現金、黃金、股票、債券等進行分析,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結果。

現金

很多人認為現金為王,看得到的最實在,所以寧願把現金放到銀行定存,也不願意拿出來投資。但這樣的觀念到底對、還是不對?我個人的看法是:守株待兔肯定不對。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分析結果是:如果在 1802 年持有 1 塊錢美金,那麼到了 2014 年,1 塊美金的購買力大約只有原來的 5 % ,也就是 5 美分。

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四十年前一碗陽春麵才 5 元,現在都要  50 元。是的,悄悄地就是10 倍!活得夠久你會看得更多!這就是因為通貨膨脹吃掉了現金的價值,所以持有現金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GDP

黃金

黃金做為貴金屬中最常被交易的標的,加上黃金這幾年貌似還不錯,那麼,黃金一定增值很多吧!這個結果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如果在1802 年用1 美元買了等值的黃金,到了 2014 年將黃金賣出,價格為 3.12 美元。也就是說,這兩百多年來,黃金只增值了 3.12 倍,年化報酬率是 0.5 % 。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少?難怪巴菲特說:「黃金 do nothing !」黃金不是投資財而是投機財,賺到的都是某個波段趁世道危亂漲上來的錢!如果你把獲利除以持有年限,你會很驚訝自己賺的比投資台積電股票之後就不甩它還少很多!黃金一盤跌,也有超過十年的紀錄喔!

 

債券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中,短期政府債券增值為 275 倍,而長期政府債券大約是 1,600 倍,也就是說:債券在資產報酬的表現上,遠勝於黃金跟現金,而它們的年化報酬率分別為 2.7 % 與 3.5 % 。

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任何債券都可以投資,因為債券的分類很複雜,包括各國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等,而以美國政府債券來看,又可以分為短期債券、中期債券跟長期債券,公司債券又會因為評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債券型態,像是造成 2008 年金融風暴的雷曼債券,還有根本是個歷史悠久騙局的馬多夫債,就是很糟糕的投資標的。

所以,千萬不要看到債券一時投資報酬率不錯,就一股腦兒地投資債券。我看過很多人買的是鎖很久的連動債而不自知,甚至開心的以為自己有「配息」,結果是多了羊毛少了羊肉!還有要提醒你,連美國政府債都不可靠。「債多不愁」您聽說過吧?!

 

股票

股票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投資工具,許多人認為,這兩百年來,股票的報酬應該不高。但事實是:股票的報酬率高達 103 萬倍。如果以年化報酬率來看,也就是 6.7 % 的報酬率。這時候你可能會想:以 6.7 % 的報酬率來看,真的可以到 103 萬倍嗎?是真的!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透過複利的力量,可以將 1802 年的 1 元美金,到 2014 年滾出103 萬美金的價值。如果你覺得這是神話,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股神巴菲特 1962 年收購波克夏,當年每股 7.5 美元,如今每股超過 40 萬美元,漲幅 5 萬 6 千倍!1964 年,就是敝人在下我出生的那年,在我 4 歲時,我的爸爸考上美國公費留學,人在美國。爸,如果你那時為我投資 100 美金的話,我…就…就太崇拜你了!

 

投資需要克服兩種力量

看到這些數字之後,你的心中或許會有一個疑問:現金不是最安全的嗎?為什麼會貶值成這樣?股票不是風險最高的嗎?怎麼會增值成這樣?李祿在課程中提到,造成這兩種資產巨大差異的原因有兩個:通貨膨脹跟 GDP 成長。

在美國兩百年中,大概每一年的通貨膨脹比率為 1.4 %,也就是說,每一年的購買力會以 1.4 % 的比例下降。這代表今年可以用 100 元買到的東西,十年之後需要 114 元才能買到,代表購買力變成了原本的 87.7 % , 30 年之後就需要 151 元來購買,購買力變成了原本的 66.2 % 。兩百年後,原本 100 元的東西要 1,612 元才能買得到,購買力變成原來的 6 % 。(事實上,購買力的下降比以上的運算還快!官方的通膨數字並不可靠。)

至於股票為什麼可以不斷增值,這就跟 GDP 成長有關。GDP 是國民生產毛額,代表經濟成長的一個指標。美國在過去的 GDP 成長了 33000 多倍,平均每一年的成長是 3 % 。

GDP 跟股票有關係嗎?

這個時候就需要回到股票的本質來看:股票並不只是一張紙,而是代表企業的成長(當然也可能崩盤),當你持有股票時,表示你擁有這個企業的一部分,你擁有這間公司部分的所有權。

再來,通常上市的股票,代表著它在市場上有一定的規模;GDP 增長,表示公司有隨著經濟成長而獲利,股票就會增值。所以,只要你挑對股票,你手中的資產價值就會隨之水漲船高。其實,不挑可能比挑好,S&P 500(500 間公司股票),多年來的投報並不輸巴菲特的波克夏,機關算盡太聰明,又為了啥?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讓資產增值,在思考投資標的物時,一定要考慮到通膨跟投資標的物未來是否可以隨著經濟成長而獲利,鎮著錢,可能才是浪費錢。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摘自《人生實用商學院》,作者:吳淡如、出版社:時報出版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