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歐,父母 是這樣教孩子的!男女平等,必須從「小事」教起...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 2015-06-17 10:46
  • 更新:2018-07-17 09:31

在北歐,父母 是這樣教孩子的!男女平等,必須從「小事」教起...

(圖/shutterstock)

 

瑞典家庭的週末,

從爸爸準備早餐開始...

星期六早上日上三竿,

馬汀和愛爾莎這對夫婦還賴在床上。

八歲的米亞、六歲的派崔克、

三歲的老么莎拉很早就起床,

在客廳裡看兒童節目。

 

「老公,孩子們!肚子餓不餓?」

 

愛爾莎話才剛說完,三個孩子就飛快地跑進房間,

占領了睡床。

一家人擠在一起,享受幸福時光,

孩子們也開始在窄小的床上你推我擠。

 

「得有一個人下去才行,

爸爸體積最大,可以請你讓位嗎?」

 

聽到大女兒米亞這麼說,爸爸便下了床。

「好啦,好啦,又是我中獎!」

「我也要跟爸爸一起下床,這裡不好玩!〕

老二派崔克也跟著爸爸一起下去。

「讓我們男人來為女人們準備早餐吧!」

爸爸馬汀便帶著派崔克進廚房。

 

老么莎拉覺得待在廚房好像更有趣,也跟了過去...

 

(贊助商連結...)

 

 

爸爸負責打開瓦斯爐和用刀切食材

這類「危險的事情」,

孩子們幫忙清洗食材並放在餐桌上,

連三歲大的莎拉也跟著幫忙準備早餐。

 

早餐準備完畢,

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享用,

討論今天要做的事情。

當天下午,米亞要練習足球,

爸媽要有一人陪著一起去,

晚上已經邀請阿姨一家人來吃晚飯,

所以上午得勤快地大掃除一番才行。

 

媽媽陪孩子練習足球,

爸爸留在家裡準備晚餐

討論結果,媽媽陪同米亞去練習足球,

爸爸留在家裡準備晚餐。

招待賓客的餐飲準備工作,

一向是爸爸負責。

今天晚餐打算炭烤里肌肉,

搭配鮮奶油馬鈴薯沙拉……

 

以上是許多瑞典家庭的生活實例,

瑞典家庭並沒有特別區分爸爸和媽媽的角色。

(對待小孩也沒有性別的刻板要求)

 

瑞典是全世界

男女平等文化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當子女還小的時候,

父母兩人也會一面工作,

一面照顧子女。

例如若妻子早上送孩子上學,

丈夫便不用提早出門,

但下午會早點下班接孩子放學,

並準備晚餐。

 

夫妻每個月或每週

輪流分擔這些工作,

晚上也會協助子女完成作業,

或一起進行趣味活動。

 

 

誰該做什麼,無關男女,

而是與個人喜好有更密切的關係。

爸爸和媽媽,誰比較喜歡做菜?

誰無法忍受家裡一片混亂?

誰比較能冷靜而沉穩地對孩子們說話?

誰喜歡種花植草?誰

的數學、英文、社會之類的學科更厲害?誰

能清楚地說明,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

誰可以和孩子們玩在一起?

 

針對這些問題,父母必然各有所好。

雖然有些熟練度的差異,但一般來說,

兩人都能做的事,通常都是爸爸和媽媽一起分擔。

瑞典人從不特別區分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而是共同做出決定,一起解決。

 

夫妻分工:不是只有你覺得累!

在北歐,同居就如同結婚一般,是很平常的事情。

只要兩人搬到同一個地址就算同居成立,

和結婚幾乎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我們兩人(作者是亞裔先生和北歐太太)

在斯德哥爾摩一棟學生公寓裡

開始公開同居三個月左右,

 

有一天,我拖著因課業

而十分疲憊的身體回到家,

妻子做了義大利麵,

看到做好晚餐等我的妻子,

有種彷彿回到故鄉的溫暖。

 

愉快地吃完晚餐之後,我一如往昔,

站在流理台前準備洗碗。

在瑞典,如果女人做飯,男人就負責洗碗,

這已經是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

 

然而那天,我卻想耍賴,

甚至心生平分家務很不公平的憤慨。

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妳自己只要應付大學課業就好,

而我可是辛苦地攻讀博士學位,

為什麼家事就得平均分擔?

再說,我是男人,妳是女人啊!」

 

 

於是,我洗碗洗到一半停下來,

對著坐在沙發上休息的妻子說:

「我今天太累了,妳洗碗不行嗎?」

 

然而,妻子遲疑了一下,連頭也不抬,

斷然地回答我:「不是只有你覺得累!」

 

我當下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眼前這個我認為是世上絕無僅有、

可愛溫順的女人,

竟然會有如此反應,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

自己時常在腦海裡想像的男女平等概念,

其實都太過抽象。

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從生活中極小的事情開始。

從那之後,為了身體力行真正的男女平等,

我不斷地努力著。

 

永遠要以「對孩子來說,什麼最好?」

為優先考量

我們總是生活在比較中,

尤其是身處極競爭的社會裡,

人們很難擺脫比較的壓力。

 

因此,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便被捲入比較的龍捲風裡。

父母們一聊起來,

從長「乳牙」到爬行、站立、走路,

樣樣都能拿來比較。

 

只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

父母就會擔心,

是不是自己給的刺激不夠,

才會造成成長遲緩,

或是在哪方面有什麼問題。

 

我們生了三個孩子,

但他們能自已做到哪些事情的時間點卻各自不同。

以小時候的成長快慢,來斷定孩子的未來,實不可取。

 

 

以排便訓練來說,

還真是父母們常拿來比較的項目...

看到其他同齡的孩子,

已經懂得坐在便器上排便,

而自己的孩子還包著尿布到處跑,

便會產生焦躁和挫折感。

 

甚至不自覺地自責

「是不是我沒有好好訓練孩子坐在便器上排便?

別的孩子都會的事情,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會?」

 

但這樣想是不對的,

做父母的應該看著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長,

觀察孩子在這個時刻需要的是什麼,

傾聽他們說話,愛孩子現在的模樣才是。

 

 

 

斯堪地父母深信,孩子18歲以前,

能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就是與孩子一起相處的時間...

並花時間用充分的陪伴證明,

孩子對父母而言是最珍貴的存在,

也讓孩子在各個年紀裡記住當下最幸福的時光,

從中培養孩子的獨立、責任感與自信心。

 

比起「我想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我想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斯堪地父母總是把家庭和孩子放在第一位,

把焦點放在「我的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父母」上。

 

物質,一旦給了孩子,就沒有了;

一起相處的每分每秒,

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全家也會因此心靈滿足而快樂。

 

這也是北歐的孩子有自信,

幸福指數也較高的秘密!

 

本文整理自

《時間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斯堪地父母的心靈滿足教養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書來看看...

 

本文由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男女平等,從小事開始!在北歐,

做菜未必是媽媽的事,而是看誰比較喜歡做菜。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黃善俊.黃蕾娜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