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退休規劃應該分清楚自己是處於那個階段,如果是 25 歲到 65 歲中間,你是還處於有工作收入的階段,這階段我們稱之為「累積期」,等到 65 歲退休後,要把錢領出來做生活之用,這時就開始進入「提領期」,累積退休準備金進度,也要追上你年齡增長的速度。
文 / 廖義榮 Taylor
世界經濟論壇最近出了一份白皮書:投資於我們的未來(Investing in(and for)Our Future)其中指出退休人士可能提早 10 年花光他們所有的錢。全球到 2050 年退休金缺口會達到 400 兆美金,世界經濟論壇警告退休金戶口增加的速度,趕不上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這會造成退休人士提早 10 年花光他們所有的錢。
根據調查退休財務缺口很有可能是...
這項調查數據設定為位退休人士起薪 3 萬元,每月退休儲蓄從 3% 開始,之後每年增加 1%,一直到 9%,25 歲開始工作、65 歲退休。世界經濟論壇假設:不計入社會保險給付或其他政府福利,已退休人士需要的收入是退休前 70% 的收入。
調查指出:美國 65 歲人士存的錢只夠支應 9.7 年退休生活所需,不足年數的缺口──平均男性是 8.3 年、而女性因為活得更久,其缺口將達 10.9 年。退休準備不足的年數最多的國家是日本,他們平均的儲蓄只夠他們過 4.9 年的退休生活,不足的年數:男性 15.1 年。女性 19.9 年。這可能跟他們在投資上相對保守,都把錢放在銀行定存有關。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 2017 年簡易生命表,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達到 81.09 歲和 87.26 歲。而內政部公布的 106 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 80.4 歲,其中男性 77.3 歲、女性 83.7 歲,國人的平均壽命約比日本少 4 年。這份報告並沒有包括台灣的調查數據,不過如果跟日本比起來,恐怕台灣的數據也不致於好到那裡去,國人在退休規劃投資工具選擇上也似偏向保守。
儲蓄與退休餘命缺口
在做退休規劃時如果有財務顧問的協助,可以提供指引及導入投資決策。英國有一份報告指出:「透過財務顧問協助的,可累積更多金融資產及年金等,及願意投資於股票,因此退休後,尤其是老年時可以有更多的退休資產。」英國一家智庫──國際長壽中心 ILC(TheInternationalLongevityCentre)研究長壽對社會的衝擊,它們 2017 年出的一份報告:《財務建議的價值(Thevalueoffinancialadvice)》中指出:「富有人士有雇用財務顧問的,會比較願意存錢(多 6.7%)及投資於股票,因此他們比起沒有財務顧問協助的,最終會累積更多金融資產(多 17%)及年金多(16%)。」
在實務上,我們常看到客戶因為不知道如何做投資,因此有的人是過度保守,對於市場常風險相當害怕,他們對媒體報導的市場變動、匯率上下起伏等都相當在意,因此遲遲不能開始做投資。
退休規劃也要看在人生哪階段
事實上做退休規劃,你應該分清楚自己是處於那個階段,如果是 25 歲到 65 歲中間,你是還處於有工作收入的階段,這階段我們稱之為「累積期」。等到 65 歲退休後,你要開始從這些退休準備中,提領錢出來做生活之用,這時就開始進入「提領期」。
這 2 個階段的投資策略是不一樣的,在累積期時因為還有工作收入,尤其是年輕時退休距離你可能是 30、40 年後的事。你不能及早開始做投資或是投資過於保守,未來無法累積到足夠退休金的風險,是遠遠大於市場的風險的。
投資絕對不可能沒有風險
但是你可以透過做資產配置的方式去降低風險。比如你單獨買台積電 1 支股票的風險,絕對比買以下這 2 支標的的風險高:台灣 50(0050)或是買 Vanguard 全世界股票 ETF(VT)。0050 與 VT 這 2 個標的中都含有台積電的股票成分,0050 中持有台積電約 19%,除此以外,它還有傳產、科技、金融等台灣的 49 家公司的股份。而 VT 是全球股市的 ETF,它包括了約 40 個國家的股票,台灣佔比約 1.4%,台積電也是其中的 1 個成分股。如果你擔心風險太高,你可以藉由投資於這種大範圍市場的 ETF 來分散風險,投資於不同的資產類別、區域性等投資組合,風險相對的不會那麼高。
退休的三位一體的策略
世界經濟論壇在此白皮書中也提到了退休的三位一體的策略:
1. 適當
一個成功的退休金提領策略要能夠符合退休需求,退休後有保證收入是很重要的。當然每個人對退休金多少的需求是因人而異的,這也牽涉到對平均餘命的預估,會不會因為壽命的延長,以至於發生退休準備不足、提早用光的風險?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除了公教年金、勞保退休金,老年年金之外,剩下不足的部分你是如何準備的?用保險、投資工具,還是房子收租等這些收入來支應,這些收入來源穩不穩定、風險如何?你本身對投資風險的承受度、承受能力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2. 彈性
退休後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中間的重大突發事件的可能會影響到你的退休計畫。例如公教年金改革,可能讓你的退休金一下子少了 3 分之 1。金融風暴造成投資資產的虧損,每年預期可提領的金額降低,你是否可從其他地方取得替代性的收入,來彌補這個因為投資虧損造成的退休金缺口? 而退休後健康方面也可能會出狀況,老年安養照護衛福部 2010 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指出,85 歲以上國人失能率不分性別合計是 48.59%,男性 39.12%、女性 56.23%。在失能、失智的情況下,可能無法管理自己的財產,因此除了安排緊急預備金的來源(可能為定存、保單保價金、投資資產等),來應付這些突發狀況外,也應該考慮設立自益兼他益的信託,當失能狀況發生時,可以從信託中撥款給安養中心等照顧自己,身故後信託資產再分配到下一代。
3. 可持續性
從未退休的累積期累積出來的錢,在退休後要怎麼讓它可以持續應付終老的需求?因此退休金提領策略、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組合如何管理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現在更要面臨的問題是──因為長壽造成退休準備不足的風險。在世界經濟論壇這份白皮書中指出:「日本退休準備不足年數差距最大,其原因可能與其國民投資過於保守、存款都放定存,沒有用其他金融工具做投資以產生報酬有關。」
再想想保守投資真的適用各年齡嗎?
最近看到 1 篇報導:「年輕人退休理財最愛定存、儲蓄險學者:保守程度超過想像」在退休理財的工具上,超過 6 成民眾愛用定存,5 成以上用保險,以 25 歲到 35 歲年輕人來說,定存比例高達 63.55%、保單 49.88%,基金投資僅有 34.29%,35 歲到 45 歲青壯年中,也有 61.48% 用定存、54.95% 用保單,基金投資只有 39.05%。
值得注意的是:在退休規畫中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是必要的,在工作期間還是屬於累積期,這時工具的選擇應該是以能創造較高報酬、累積更多退休準備為主。而在退休後的提領期,因為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入,因此金融工具比較需要保守穩定為主。如果選錯工具將難以達成財務目標,例如在累積期把錢都放在定存、儲蓄型保險等,因為其報酬率較低,是無法贏過通膨的,這些工具是比較適合用在退休後的提領期,做現金流確保的工具。
趁年輕能夠承擔風險
但是如果你還年輕、還在累積期的階段,你應該把較多的資金投入做投資,以創造更多的報酬,而不是選擇把太多比例的錢放在定存與儲蓄型保險等工具。投資方面你可以做基金、ETF、股票等投資,而投資型保險也是一個可運用的工具。
把資金配置在定存、儲蓄型保險及做投資,不同的配置經過長時間下來,會產生什麼差異?我們舉一個例子:每月 2 萬元、年存 12 萬元,年化報酬率預估──定存 1%、保險 1.5%、基金 6%。這裡有 3 種投資模式:
- 超保守型是資金 60% 放定存、40% 放儲蓄型保險。
- 中庸型是定存 25%、儲蓄型保險 25%、基金 50%。
- 積極型是定存 10%、儲蓄型保險 10%、基金 80%。
你可看到以下的試算,30 年後累積的金額:超保守型的是 435 萬,而積極型的是 845 萬。
投資模式不同,累積的財富差很大
所以你可以看到投資工具的選擇,對於累積退休金的效果是有差異的。如果你是處於 25 歲到 65 歲在工作、還在累積退休金準備的階段,把適當比例的資金配置在基金、ETF 等工具做投資是必要的,否則可能會產生退休準備,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的狀況。
更多退休金準備法:
- 4大專家談兒女教育金>>家庭年收低於 150萬,教育費勿超過 20%!記住,你還有退休金要存
- 月薪2萬,花4年在台北買房!國中老師50歲退休秘訣:不指望別人給18%,我老早不靠薪水過日
- 沒有 1 千萬,真的不能退休嗎?她用 4% 法則公式算出:準備 _ 百萬,每月就有 3 萬隨便你花!
- 兩夫妻 年透支 70萬、定存 儲蓄險僅 530萬,只剩 3年怎麼退休?專家建議 做好這「5件事」
-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內附退休規劃自動算 EXCEL 表 )
本文由 明智理財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yu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