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 TED台上「18分鐘」,開口前必備 3 招,你就能說動任何人...

Evie

Evie

  • 2015-05-05 17:56
  • 更新:2018-07-17 09:31

破解  TED台上「18分鐘」,開口前必備 3 招,你就能說動任何人...

(圖/shutterstock)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演講的機會 對大部分人來說  都是能避就避

因為非常緊張、怕丟臉的心理因素無法克服

最後勉強的背完稿 趕著下台  

甚至想不太起來自己說過什麼了...

 

演講能力也可以說是表達能力

其實,表達不難,只是大家都不習慣「爭取」而已

爭取 是讓別人看見你最快的方法

當其他人都沒反應時

勇於表達不僅能加深印象

如果被對方認同了

你也爭取到比別人多的利益!

 

從 TED 演講  教你超實用表達法

不用上台,在生活中也用的到  

 

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3 個訣竅,教你從 TED 演講學到表達力

 

1. 製造「意外」,給人新鮮感

一開口,就要讓人很想問「為什麼?」

吸引人的故事,都要有張力,兩個敘事手法:懸疑與意外

「懸疑」是吊人胃口,讓人自行發揮想像力

「意外」是設計橋斷或敘述在故事裡

這兩個對故事的好壞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就像連續劇總是在婆婆賞了媳婦耳光

媳婦摀著臉、含著淚 用力推開門 走人... 一樣

看得正精彩時 就進廣告了

這種劇情 雖然非常老套 但是絕對會中觀眾胃口的!

 


讓人有「驚嘆號」就會留下深刻印象

就算成功吸引聽眾上「鉤」也難保他們不會喊停

故事曲折還不夠 要有驚奇橋段更加分

就像電影 奪魂鋸1 受害者與殺人魔鎖在房間內

其中一個人逃走後,現場的屍體爬了起來

原來... 兇手一直在現場裝死! 

這種橋段 讓大家都出乎意料  印象深刻

 

2.  18 分鐘 足夠很清楚的表達 你的概念

喝杯咖啡的時間,18 分鐘 足以表達你想說的話

TED 演講為什麼規定 18 分鐘呢?

大會策展人克里斯 · 安德森解釋,這樣的長度

「長得足以讓聽眾進入狀況,又短得足以抓住人們注意力」

同時,它差不多是喝杯咖啡的時間

在網路上能達到相當好的傳播效果

 

要講清楚一個概念 18 分鐘已經足夠

強迫那些講 45 分鐘的人縮短至 18 分鐘

他們就會開始思考哪些才是重點!

 

 

聆聽的時間越長,接收資訊越多,

大腦負擔會越重

大腦接收新資訊時,會消耗大量的能量

保羅 · 金恩 · 班尼迪克 博士 研究指出:

研究生每週上課 3 天,每天 50 分鐘

比每週上一天長達 3 小時的課,記住更多東西

聆聽時間太長 接收資訊太多 腦袋會放空

最後反而 什麼也沒記住!

 

在 TED 十戒中規定一個主題,一次講完

演講一定不能超時,要準時!

 

 

 

3. 有「人性」的故事,更能與聽眾產生共鳴

自己會感動的故事,才分享給聽眾

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熱情是偽裝不來的

例如:倒立先生 黃明正 以雙手赤身走上 TED 舞台

一開場,他就把自己的熱情展現出來

他要在台灣 甚至全世界推廣馬戲

要完成倒立環台的影像紀錄

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沒意義的事  他卻不亦樂乎的實現著

這種對夢想源源不絕的熱情

讓倒立先生變得獨一無二,站上了 TED 舞台

TEDxTaipei 2011 黃明正-倒立先生

 

 

利用故事溝通是 最有說服力的方式

不管哪種故事,故事總是可以帶來啟示

自我消化後,誠實的說出故事帶來的感受

即使是痛苦的、不堪的  但絕對是最真誠的

TED 的講者都保有真實的自我,不會說謊也不誇耀

 

自己的故事最真實 別人的故事也是能感動人

用好故事行銷自己  豐富了演說內容更可以深刻感動聽眾!

 

 

 

用幽默輕鬆的方式 包裝感動的故事

吊人胃口  讓人想聽下去、看下去

TED 演講 都會要求講者「找角度」、「不老套」

當你在表達一件事時,試著用這種表達技巧

一定會讓人 對你有印象的!

 

 

本文摘自 優渥誌 5月號/2015 第69期

更多內容請 參閱《優渥誌》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

Evie

Evie

簡單生活, 用戒不掉的 咖啡癮 敲出文字. 喜歡用文字傳遞「正能量」 人生經歷絕對比旅遊書還要精彩。

簡單生活, 用戒不掉的 咖啡癮 敲出文字. 喜歡用文字傳遞「正能量」 人生經歷絕對比旅遊書還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