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 別對孩子說 :「我這麼做是 為你好!」否則小孩長大,只會更恨你...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5-05-05 10:20
  • 更新:2020-11-04 18:21

千萬 別對孩子說 :「我這麼做是 為你好!」否則小孩長大,只會更恨你...

 

父母的一句話,

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其實父母親也是人,

常常會因為自己的一時情緒失控,

說出傷害孩子的話,

甚至不知道有些話對於孩子而言是致命傷。

 

有一些話,千萬別對孩子說!

別以為孩子長大就會忘了,

父母說的每句話,孩子都聽得、記得很清楚

到底是哪些話不能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影響孩子一輩子,

這4句話 千萬別對孩子說!

1. 不要說 :  「別丟我的臉 ! 」

因為激將法只會讓孩子自暴自棄。

許多愛面子的父母親,

常常會求好心切的用一些言語,

希望能激勵孩子努力認真。

父母認為孩子會為了不讓父母丟臉而努力,

但其實孩子的自尊很脆弱的,

這樣的當面指責會讓孩子

懷疑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地位。

倔降的孩子甚至會自暴自棄的認為:

「既然我都讓你丟臉了,不如放棄好了...」

 

要說 : 「你好棒 !」幫孩子建立信心!

要建立孩子的信心,

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提醒孩子「你很棒!」

表現不好沒關係,繼續努力就會有好結果的,

用激將法通常不是個教育孩子好方法。

 

2. 不要說 :  「有時間玩不如好好念書 ! 」

玩樂不是浪費時間,玩樂可以幫助腦神經增長。

對父母來說,玩樂也許是浪費時間,

好好念書才可以充實知識。

然而,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洪蘭

在演講中曾經說過,

人的腦中有許多腦神經元,

腦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越發達,

腦部的發展和運作越好。

 

要說 : 「玩半小時之後開始寫功課,打勾勾喔!」

對孩子來說,

促使神經元連結最好的方式就是「玩」

因為在玩耍或運動的時候,

大腦會產生重要的神經營養素 BDNF(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

可以幫助腦神經生長。

但是當然也不是要讓孩子毫無節制的不念書,

而是要讓孩子學習與玩樂並重!

 

 

3. 不要說 :  「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 」

以「愛」為名行「掌控」之實,

會讓孩子 缺乏自主性 並 產生罪惡感。

知名小提琴家 陳美 4 歲就開始熱愛滑雪,

14 歲夢想成為滑雪選手。

但以「虎媽」著稱的華裔母親

卻擔心滑雪會弄傷她的手,

對於成為成功小提琴家的夢想造成傷害,

因此從 陳美 小時候就禁止她從事小提琴之外嘗試。

 

陳美 的媽媽當然說,這都是為了她好,

因為媽媽愛她,才會希望她好好保護自己。

 

結果故事的結局是

在陳美 21 歲那年,

她拒絕母親繼續擔任自己的經紀人,

並且從此以後斷絕母女關係。

因為她認為母親剝奪她人生前 21 年的所有選擇權,

但每當想要反駁母親的決定時,

卻又開始反省自己是否不孝順母親。

 

要說 : 「我尊重你的想法和決定 !」

由此可知,

父母親應該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不應該強迫對方概括承受父母的期待,

孩子「配合」父母與孩子「自動自發」是不同的,

最終這樣無形壓力的管教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

 

 

4. 不要說 :  「你是哥哥喔 !」

因為儘管孩子再大,都需要父母的關懷。

父母對孩子說出「你是哥哥喔!」(或姐姐)的時候,

背後代表父母對孩子期待,

能負起哥哥姐姐擔當的角色,

或純粹只是便宜行事,

希望用一句話解決手足間的爭吵。

然而,事實上孩子儘管長大,

仍然是需要父母關懷的。

 

要說 : 「哥哥和弟弟輪流玩才公平喔!」

即使有很多弟妹,

也不代表必須犧牲小我,成全他人,

這樣的歸類會讓較年長的孩子心中產生不平衡,

甚至會怨恨這種身分的框架,

畢竟每個人都期待自己是被公平的對待。

 

孩子出生的那天,

就是父母剛進

育兒學校的第一天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

也沒有天生就很會教育孩子的人,

父母和孩子應該學會一起在失敗中成長!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本文參考自:《優CARE:在孩子面前絕對不能說的30句話》
作者:
優渥誌 ;出版社:大樂文化
(本文為 CMoney 編輯、撰寫,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