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股市拉警報!你有在股票市場「活下去」的能力嗎?理財顧問3原則,教你「亂世」中求生!

理財+1課

理財+1課

  • 2021-08-17 16:19
  • 更新:2021-08-30 11:35

新冠肺炎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台灣新冠疫情進入第三級警戒,股市也跟著拉警報,不僅台股波動加劇,美國也因通膨再起,有媒體開始提醒投資人,拜登政府很可能因爲避免疫情導致長期衰退,而祭出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及前所未有的財政刺激政策,將加速推升世紀泡沫的破裂。在這個時間點大家會不會開始有點居高思危,深怕在這瘋狂的資金遊戲中缺席?!

 

文  / 駱潤生 ( Lawrence )

 

在家上班期間,我翻閱了摩根豪瑟的《致富心態》,其中有個章節「致富與守財」,我覺得可以在此時,分享給大家一些觀念。

 

不同的過程,卻有相同的結局

「活下去」的能力

投資名作《股票作手回憶錄》筆下的主角傳奇投資客傑西‧李佛摩,在 1929 年黑色星期一的那一週,股市大跌,但他因為提前放空股市,而賺進 30 億美元一戰成名。但躊躇滿志的他,越賭越大, 1933 年他在股市中輸掉了一切,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920 年代,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亞伯拉罕‧喬曼斯基,在 1929 年那場股災中,因重壓股市而失去了一切。

他們兩人雖有不同的過程,但是卻有相同的結局。他們都是善於致富但不擅守財的典型。

紅衫資本在創投界屹立不搖 40 年,合夥人麥可‧莫里斯受訪時提到:「我們總是害怕有一天會遭到市場淘汰。」作者認為,致富與守財是兩種截然不同技能,一個是冒險,樂觀,勇於突破舒適圈;另一個是謙卑,節儉,並居安思危。雖然無法每個人都有致富的條件與運氣,但是要理財成功,有一項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能「活下去」。

股神華倫‧巴菲特以及他的神隊友查理‧蒙格相信沒有人不知道,但 40 年前還有一位夥伴叫做瑞克‧蓋林,他跟巴菲特他們一樣聰明,但是他沒有巴菲特他們的耐心, 1970 年代他用保證金貸款借錢融資,不幸遇到股市兩年內重挫 70 %,而將波克夏的股票賤賣給巴菲特。

所以說紅衫資本以及巴菲特他們,都是同時具備了致富與守財的能力。也就是作者所謂的「活下去」的能力。

 

該怎麼做才能在「亂世」中求生呢?

1. 穩中求勝

強調現金的重要性,也就是理財中的緊急預備金以及是否保有足夠的投資緩衝資金,能夠讓你不在股市空頭期間,被強迫賣掉股票。並且相信長期複利帶來驚人效果。

 

2. 計劃趕不上變化

計劃很重要但還是要保持彈性,沒有任何人能夠預知未來,要預留犯錯的空間,也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它可以讓你提高存活的機會。體現在理財上面,可以是多儲蓄,減少開銷,投資分散風險,理財計劃審時度勢等等。

 

3. 投資保持「審慎樂觀」

市場過熱時不要過度樂觀但也不必過度恐慌,股票長期以來都是報酬最好的工具,但期間的波動則是享有報酬必須付出的代價,分散投資,長期投資,保持餘裕,永遠是最好的策略。

 

希望在這個疫情吃緊的時刻,文章分享能給大家一些安定的力量,投資也是如此,不用過度緊張而因噎廢食了,祝大家平安!

 

更多投資觀念,推薦好文:

 

本文由 理財 + 1 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

理財+1課

理財+1課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