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衣服永遠少一件」買到「收納的衣櫃永遠少一櫃」...專家披露 個人倉儲 的 3 大財務迷思!

理財+1課

理財+1課

  • 2021-03-10 11:57
  • 更新:2021-11-02 16:17

從「衣服永遠少一件」買到「收納的衣櫃永遠少一櫃」...專家披露 個人倉儲 的 3 大財務迷思!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最近幾年,「個人倉儲空間」漸漸興起,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標榜著「不需要換大房子,再多的東西也放得下」的各種廣告,主打只要願意多付個租金,就能讓一直捨不得丟的東西能有個較佳的棲身之處。但是這真的划算嗎?

 

本文目錄:

 

文 / 蔣竣植(CFP)

 

個人倉儲空間興盛

「最近我把房間不常用的東西都搬到外面的出租倉儲,感覺房間變大、更清爽了!」元浩興奮地說著。近幾年出現了不少「個人倉儲空間」的廣告,標榜著「不需要換大房子,再多的東西也放得下」的思維,只要願意多付個租金,就能讓一直捨不得丟的東西能有個較佳的棲身之處。聽起來還不錯,對嗎?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很多財務上的邏輯問題就跑出來了,讓我們來聊聊吧!

 

什麼東西會放進個人倉儲?

可能是你覺得有紀念價值的物品,例如收藏的公仔玩具、球鞋等,也可能是原先早已被鞋子、衣服、包包等塞爆的櫃子,藉著倉儲市場的出現,有機會能稍稍舒緩家中收納的空間壓力。而這樣讓我聯想到銀行的「保險箱」機制,相信也有些民眾會將貴重物品,例如珠寶、鑽石、金條等,或是房契、地契等有價證券,放置於定期租用的保險箱中,但不同的是,之所以會願意負擔銀行保險箱的租金,其關鍵就在於認為所保存的東西有增值的效果,所以花這一點錢或許不算什麼。但,我們個人倉儲內所存放的物品,是否同樣有增值的可能?若否,那原本的物品本來就會因折舊而貶值,你還會為了這些為資產表中屬於減項的物品另外租房子讓它們住?

 

實際需負擔的費用有哪些?

第一、租金依櫃位空間大小而有著不同的費率,但最小的倉儲空間每個月租金也至少需要張千元大鈔,若東西多的話,其租金可能不比我們在外租間雅房來得少喔!第二、存放東西的倉儲地點,很難剛好就在你家隔壁,若有段距離的話,未來若要取用,油錢、計程車車資等交通費用也是另一筆開銷。寫到這,怎有種物品被「擬人化」的錯覺?需要替這些被收納的物品再支付另一份房租和交通費用?

 

執行後對財務又有甚麼影響?

過去你可能曾聽過「衣櫃內的衣服永遠少一件」,但隨著線上購物的便利,衣物的數量之多,這句話可能要修正成「收納衣物的櫃子永遠少一櫃」......隨著東西越來越多,收納的櫃子也需隨之增加,那居住的空間也會被壓縮的越來越小,最後甚至可能會萌生因一件衣服而需換更大間房子的慾望邏輯。

我常提到若房間中堆著許多未拆封的線上購物紙盒,就表示你買的東西只是「想要」,而非「需要」,若真的是需要的東西,早就拆開使用了不是嗎?此外,東西買了捨不得丟,然後花點錢把它另外「藏」起來,久久才去倉儲一次拿來使用,某種程度似乎也意味著這些並非「必需品」。更麻煩的是,不小心發現到家中的空間被騰出來了,下一回的購物競賽可能又要開始了……因此,就財務上而言,直接丟棄應該才是較為划算的策略!斷捨離,一直是改善財務的關鍵。減法生活,才算真正的放過自己。你的房子並不小,而是東西太多!你的財務並不糟,而是慾望太高!

 

關於「家庭理財」,你可以學更多:

 

本文由 理財+1 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 )

理財+1課

理財+1課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