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分期付款的概念,不是指信用卡分期、金錢借貸,而是學會替人生的未來做打算!有些人之所以無法負荷節日開銷,是因為他們常常讓自己成為月光族,這個月有多少錢就花多少,毫無儲蓄和未雨綢繆的觀念,因此到了過年、報稅季,該月的支出增加、生活品質往往也因而限縮;而人生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事先規劃每月、每周、每日應該處理的事項,就會累積了一堆事情讓自己手忙腳亂…
文 / 理財+1課
周一精神差 卻習慣處理最多事?
人真的是很矛盾的生物,雖然心裡都明白由於剛度過週末假期,所以週一通常較沒精神在工作上,但卻偏偏喜歡幫自己塞一堆事情在「週一」,將疲憊感拉到最高,這中間難道有什麼誤會嗎?
由於家中長輩對錢的使用較為保守,沒辦提款卡,也就更不可能使用網路銀行,所以不定期要至銀行臨櫃幫長輩轉帳、匯款等,時間久了發現到週一跑銀行處理事情的人特別多,手中號碼牌與頭上燈號的數字差距,往往至少要等半小時以上,實在很想找機會問問現場的民眾:「為何僅有週一有空跑銀行呢?」
帶長輩至醫院回診時,似乎也有著類似的景象,常有相同的科別、相同的醫生,偏偏選擇週一回診的患者特別的多,漫長的等待也考驗著病患與家屬的耐心,讓回診成了一種負擔。當然也會想問:「除了週一之外,其他天是否會有空呢?」
至於公司在週一的會議特別的多,多到導致週一的心情顏色「偏藍」,這又或許是主管想讓大家知道本週開始「起跑鳴槍」的儀式之一吧?說了那麼多,只是突然發現大家對一些生活上的習慣也呈現某種「集體意識」,重複且固定做著某件事情,雖偶有抱怨但久了似乎也漸漸習慣、默默地承受了。
消費 一直都是如此?
週末在外用餐時總是抱怨著人太多需耐心等候,把用餐的興致都給磨去了;而週末美式大賣場的湧入人潮及車潮,會誤以為有著「 60 秒免費搬」的活動....我們來調整一下原有的生活習慣,週末嘗試避開「正常用餐」的正午 12 點 ~ 晚上 6 點,提早或延後 1 ~ 2 個小時,有機會讓你發現「奇蹟」,會有免排隊不再只是特權的小確幸。而改為平日或是週末的一早出門採購,相信也會讓你看到「舒適」的景象。
理財 何嘗不是如此?
每當遇到 4 、5 、7 、11 月,就會習慣性分別抱怨所繳交的牌照稅、所得稅、房屋稅、燃料稅、地價稅等;若遇到繳交保險費的當月,心中常會對著老天爺吶喊:「為何要這樣對我?」此時此刻,我反而想問:「你,還好嗎?」
上述既然時間及金額都是確定的支出,可嘗試將其金額「平準化」,也就是加總一年內的所有固定支出後除上12個月,就能知道「平均」每個月此類的固定開銷,接著每當該月份薪資戶內的薪水一下來,就立刻將此固定支出的平均金額轉至另一個理財帳戶,這樣以來,不僅不再需要費心記憶每個固定支出的月份(因為 12 個月後自然會累積出該筆需繳交的費用),同時也降低過去支出存在著「大、小月」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原來,只要稍微調整用錢或生活的固有習慣,心情就會跟著微調至愉悅的頻道!還在懷疑嗎?你試試看就知道囉!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嫌理財「麻煩」,又怕退休沒錢花!那就用最「簡單」的 3 步驟,存下個月的存款吧!
- 昔為季光族 領完薪水窮 2 個月,莎莎:不能再這樣下去!為了擺脫 窮困窘境,她開始存錢投資...
- 一昧的節省,只會 讓存錢很痛苦!心理解讀師告訴你:定下儲蓄目標的「2 大心理好處」
- 太省錢,會對生活失去動力... 理財作家 艾爾文:用「523 收支分配法」讓你存錢的同時,也能玩樂!
- 錯誤的記帳,反而沒有理財效果?用「3 步驟」分類記帳,你會發現:原來錢都浪費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