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很多人都期待股票每年/季的除權息,因為可以拿到股票配息,等於是犒賞一年的自己。但其實除權息不只領完股息、花完就算了,其實你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點,更靠近財富自由一大步,就讓存股達人陳重銘來解釋要怎麼把握除權息吧!
文 / 陳重銘
除息就是領回現金,除權就是拿到股票,所以會降低買進的成本。拿到現金跟股票之後,總資產的報酬率要如何計算?領到現金股利再買回去,可以增加持有的股數,報酬率會不會比較高呢?我在 2020 年 3 月股災時,曾經買到 14 元的元大金(2885),用他來當麻豆說明。
一、計算成本
除息後:每股領回 0.65 元,成本變成 14-0.65=13.35
除權後:每股發放 0.4 元股票股利,每一股的面額是 10 元,所以一張股票得到 0.4/10=0.04 股。除權後 1 股變成 1.04 股,成本變成 13.35/1.04=12.84 元。
二、除權息後總資產
除權息前在 14 元買進 1 張,花了 14000 元,除息後會得到
現金:1 股配發 0.65 元,1 張可以到 650 元
股票:1 股配發 0.04 股,1 張可以得到 40 股
除權息後總資產變成 1040 股加上 650 元。
用 2020/12/14 收盤價 19.8 元計算,總資產=650+19.8X1040=21242
報酬率=(總資產-成本)/成本=(21242-14000)/14000=51.73%
三、股利再買回
650 元現金股利在 2020/07/22 發放,當日收盤價為 18.3 元,可以買回 650/18.3=35.519 股,取整數 35 股。
除權息後總股數=1000+40(除權配股)+35(現金股利買回)=1075 股,總股數較除息前增加 7.5%,當股價填權息也就是達到買進的 14 元成本,報酬率就有 7.5%。
現金股利再買回後總資產=1075 股X19.8 元=21285
報酬率=(總資產-成本)/成本=(21285-14000)/14000=52.04%
結論:除權息可以大幅降低持有的成本,對長期投資有利!領到現金股利後記得買回,可以手中的股數,並增加報酬率!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達成「財富自由」3 大關卡: 6 成以上的人 都卡在第一關 ... 錢還越存越少!
- 別把投資當理財!想要聰明致富,一定要有的「3 觀念」 沒搞清楚 怎麼能賺錢?
- 一樣年存5萬,20年後卻多別人 65萬?擺脫窮忙族,準時下班也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秘密」
- 學習投資理財,你應該從假裝自己是有錢人開始
- 沒人發現的理財黑洞,夫妻月入10萬卻陷入貧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