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 5 年想買房享樂?專家:投資 2 方法,讓你不怕淪為 下流老人...

退休

 

【我們想讓你知道】

無子女的人愈來愈多,面對老後的退休理財規劃,愈接近退休愈需要確保投資決策不會影響退休後的「自主」生活。現今平均壽命到 80 歲以上,退休後漫長的時間哩,通膨可能會吃掉原本預估所需的費用,因此需要有一部分的活水,來因應未來可能無法預估的狀況。

 

文/橘世代

 

CFP 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王琦惠指出,退休理財的調整要同時考量兩個因素:距離目標「金額」有多少、準備「時間」有多長,如果距離退休時間愈遠,愈有調整理財配置的空間,或者想辦法多增加收入;距離退休時間愈近,則需要調降風險部位。

 

退休前投資調整:要考量「時間」因素

許多人在做財務決策時,會忽略自己還剩幾年可以做規劃。王琦惠指出,曾遇到沒有子女的客戶,接近快退休時去買了一個 20 年期的儲蓄險,還有因為想住漂亮一點的房子就換屋,但卻沒有考慮到可能到再過 5 年就退休,後面還需要繳 20 年的房貸,只好挪用自己的退休金來還,進而影響了每月的生活費用,形成惡性循環。

忽略「時間」因素的投資決策,很可能造成退休生活壓力變大。因此王琦惠建議,退休前 20 年、10 年、5 年、3 年,都要去檢視一次自己的投資計劃。退休前 20 年,由於生活壓力慢慢減輕,這時候也比較有足夠時間去調整計畫;而前 10 年是一個中間的時間點,可以稍做檢視。

而每 5 年和 3 年的檢視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慢慢降低風險部位。建議可以先算一下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開銷,保留 3 至 5 年每一年要提領的錢,放到比較保守的投資工具裡,降低市場波動造成的影響。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對投資市場的影響,預估可能需要 3 年左右的時間才會慢慢恢復,如果事先將自己 3 年需要提領的錢,放到保守型的投資工具,就不會面對要提領生活費時可能沒有著落的風險。

 

退休後投資調整:部份投入低風險工具

除了要預留近 3 年要花的錢,放進較保守的投資工具裡,建議退休金仍要做適當投資。王琦惠提醒,現在的平均壽命到 80 歲以上,退休後這麼長的時間裡,有可能通膨會吃掉原本預估所需的費用,因此需要有一部分的活水,來因應未來可能無法預估的狀況。

建議維持 20-30% 在投資的市場裡,例如原本有 1,000 萬的退休生活金,可將 300 萬放在低波動的投資工具,像是 ETF 或自己很熟悉的工具上,基本上盡量都不去動用這筆錢,讓它在裡面成長,只需要每一年檢視一次即可。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由 橘世代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責任編輯:JJ,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