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咪拜
來~阿姑親一下!
大人們常常看到嬰兒可愛就想親親,
或是台灣長輩習慣將自己咀嚼過的食物餵給幼童吃,
這些行為都有可能因為大人們身體內
潛藏的 EB病毒而使得孩童們染病上身。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EB病毒是什麼?
它是俗稱的「親吻病」,
也就是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是由 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所致,
這種病毒會在鼻咽部附近終生潛伏,
所以口水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小檔案
1. EB病毒、水痘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都屬人類皰疹病毒家族,
又稱「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HHV-4),
也是第一種被發現與癌症有關的病毒。
2. 傳染途徑:
體液傳染(包括唾液、血液等),
又被稱作「接吻病」。
舉凡接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
用口嚼碎食物餵食孩童等都能夠傳染。
3. 潛伏期:
EB病毒感染後可以潛伏 4-6個禮拜,
痊癒後會潛伏在鼻咽。
4. 易感染族群:幼童及青少年。
幼童或青少年是發病高風險群,
幼童通常是口水、飛沫傳染,
青少年則是接吻染病居多,
目前醫學沒有針對 EB病毒的特效藥,
只能針對疾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EB病毒幾乎每個人都得過
其實台灣民眾在進入青春期前,
有 90%的人已經得過 EB病毒,
大部份人感染 EB病毒後,
只會有一點小症狀,
僅有免疫力較差者才比較可能引起不舒服症狀,
那假如每個人都得過EB病毒,
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呢?
原來,EB病毒感染之後,
大多數人都無症狀,
只有少數會有明顯症狀。
EB病毒雖然感染率很高,
但是重症的機率極低,
而且 EB病毒的肝炎
大多自己會痊癒。
EB病毒的嚴重併發症
「噬血症候群」
發病時自體免疫會吞噬掉自身的
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進而造成貧血、血小板過低等症狀;
而當病毒侵犯腦神經,
可能會引起腦炎、愛麗斯夢遊仙境症候群。
不過,EB病毒造成的噬血症候群
發生率非常非常非常的低,
所以只要醫生有早期診斷,
並非必死無疑的絕症。
染上EB病毒
會有什麼症狀呢
初期症狀就如同流感一般,
會發燒、咳嗽或流鼻水等,
唯一不同在於 EB病毒會造成扁桃腺腫脹化膿,
嚴重時會腫到無法進食、呼吸困難;
肝脾也會脹大,甚至有破裂、內出血的風險。
EB病毒的治療方式
因為是病毒,所以沒有特效藥,
僅能依靠針對疾病症狀給予藥物治療,
若真的很嚴重時會使用類固醇。
預防EB病毒下列事項千萬別做
1. 避免嘴對嘴親吻幼兒。
2. 避免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
3. 避免用口嚼碎食物餵食孩童。
除此之外,
增強大人跟小孩的
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
大人照顧寶寶與幼童之前記得先洗手,
小朋友的玩具也要定期消毒,
就可以大大減低感染的風險喔。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了成績,不代表輸了人生!不怕「輸」,才有機會「贏」!
- 孩子出現這 4 種表現,長大 EQ 低!育兒專家:超過 6 歲想改 難啊!
- 小學開始做到這 12 點,讓德國的孩子不一樣!反觀台灣教育,令人感慨萬千...
- 你的善良,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從小就告訴孩子:這 4種情況 太善良 會毀了自己
- 千萬別等到新聞上的受害者,寫著你女兒的名字,才後悔沒教會她這 7 件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LULU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