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留下 這不是珍惜是「濫情」,衣櫥醫生:留下什麼,決定你的生活成就!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 2020-11-10 14:20
  • 更新:2020-11-17 11:30

珍惜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家中東西一大堆,是因為太珍惜物品了?

衣櫥醫生提醒我們,

所謂珍惜,並不是什麼東西都留下,

若每一樣東西都捨不得丟,其實是一種濫情。

喜歡是有限度的,

只有正視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

用心於此,才算是珍惜。

整理的重點不是丟東西,

而是那些你留下的東西,

能不能帶你去想要的未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衣櫥醫生

 

我有一件很喜歡的綠色洋裝,穿了兩年,

背後的拉鍊因為使用頻繁,破了個洞。

最後我決定縫補,而非丟掉它。

其實我是一個覺得縫衣服很麻煩的人,

但當我在縫洋裝時就一邊思考,

為什麼我會願意為了這件衣服做自己覺得麻煩的事?

 

用心對待物品,

它將成為你的心靈支柱

這件綠洋裝,

是我在一位服裝造型師的店裡買的。

當時我一試穿,就覺得這件衣服非常好看,

天底下似乎沒有任何一件裙子可以打敗它。

洋裝是太空棉的材質,料子很挺,

我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奕奕,

像是穿上一身綠色鎧甲,讓我閃閃發亮。

我出席許多重要場合都會穿上綠洋裝,

像是接受採訪、到客戶家工作……

直到現在,我面對鏡頭還是會感到有些害怕,

但穿上這件洋裝,

就好像可以駕馭任何我覺得很難面對的場合。

當你用心對待一項物品時,

它就會環繞你的周身,

形成一個讓我們閃閃發亮的小宇宙。

 

重新思考「珍惜」

在縫好洋裝之後,

我很明確的感受到珍惜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我會珍惜這件綠洋裝,

是因為我知道它可以讓我變得更好,

所以我也同樣會去維持這個好的狀態。

像我會用手洗綠洋裝,

因此衣服不太生痕,就算破損,

再麻煩我也願意動手修,這就是珍惜。

我遇過很多追著物品跑、對物執著的人,

卻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會以為「珍惜」是什麼都留下,什麼也不丟。

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感情用事地珍惜,

每一樣東西都捨不得丟,其實是一種濫情。

喜歡是有限度的,

只有正視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

用心於此,才算是珍惜。

「重點不是丟東西,而是留下的東西,

能不能帶你去想要的未來。」

最終還是要回到你自己。

 

 

重點不是丟了多少東西,

而是知道自己為什麼丟

某一次講座結束後,

有位媽媽向我反應,覺得我們很浪費,

一直倡導整理很棒、丟東西很棒,

她覺得這些丟東西的人,

根本無法稱作是環保,是資源的浪費。

她還告訴我,她第一個小孩的衣服穿完,

就會留給第二個小孩穿,

覺得這樣愛物惜物的觀念很好,

聽到我們一直推崇整理、要丟東西,

讓她很不開心。

 

我的看法是,

「重點不是丟東西,而是知道自己為什麼丟」。

如果只是很情緒性的、不喜歡就丟掉,

那的確是沒做好環保或資源的浪費,

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丟,那就不同了。

 

透過檢視有用、無用的物品,

你將能更了解自己

我會把物品升格成老師,

無論是對的物品或錯的物品,

都會拼湊成自我的一塊。

衣服是面真實之鏡,

像是錯的物品可以向它學習,

明白自己為什麼得丟東西。

是不是消費時太過浪費,買了不該買的東西?

是不是拿了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贈品?

是不是又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了?

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丟,才能遏止浪費。

如此真正地思考,根治自己的行為,

才是對自己也對環境最好的做法。

 

我覺得珍惜並不是一種單方面的關係,

因為這種單向關係其實不太可能成立。

問題並不在於珍惜這項物品到底應不應該,

而是這種人與物的關係,

並不是每一天都有、時時刻刻都會出現。

人到底為什麼會出現珍惜的心情,

是因為真心喜歡這項物品,

和物品之間有所連結。

它可能是你心情不好時,

讓你戴上去很有精神的一副耳環,

也可能是穿了會讓你明媚動人的一件洋裝,

不是每項物品都能帶給你同樣感受。

 

 

有位媽媽勤儉惜物,

卻沒有看見孩子的需要

我有個客戶的媽媽,

會將女兒不要的東西做創意變化,改成可以用的東西,

比如說原本穿不下的褲子,

媽媽就會加兩顆扣子,衣服就又變得穿得下,

後來加了扣子還是不喜歡,

就改成窗簾或各種生活上的必需品。

乍看之下很勤儉持家,

但其實媽媽已經忽視女兒的個人意願多年,

硬湊成一個可以用的東西,

女兒可能會因為媽媽縫了好幾個小時,

很怕辜負媽媽的心意,

而勉強使用這些她不需要、甚至是不喜歡的東西。

雖然媽媽的出發點是好意,

但其實她只看見這個物品,

沒有看到她的女兒。

 

留下什麼,

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人與物的連結是很個人的,

所有的關係也是如此,

是由每個人去定義物品的價值,不能越界。

我也會修補物品,

但這是因為我自己知道眼前這項物品對我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換作別人使用,未必會閃閃發光,

是為我所有與喜愛,才有這種力量,

而非別人強加賦予。

(中略)

所有的物品只要在身邊,都應該是無價的,

我覺得不論是哪種物品,

價值是你自己給的,而非價格標籤上的數字。

你知道自己從此往後不是獨自一人,

每個用心對待的物品,都會環繞在你的周身,

形成讓你閃閃發亮的小宇宙。

這一點也呼應了衣櫥醫生的座右銘:

「留下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衣櫥醫生

 

 

看更多深度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衣櫥醫生》

作者: 賴庭荷  / 出版社:究竟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Ann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圓神出版

圓神出版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

你的目光曾經停駐過的書,就是你想拓展的 視野。 書是活的,圓神出版 是你打造美好生活的提案家。 圓神書活網 : http://www.booklif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