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何時該退休」是在工作多年的老鳥時時放在心底的問題,雖說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是 65 歲,但若是能早早離開職場,就能多做更多年輕時沒有機會完成的夢想。可是,越早退休,退休金卻越有可能不夠用,晚點退休,又怕自己的健康出狀況,到底哪個年齡才是最恰當的退休時機呢?
文 / 張國蓮
許多人都是想自己幾歲才能退休,但其實應該想幾歲適合退休,因為理想的退休年齡是有一定條件的。
台灣的法定退休年齡是 65 歲,但是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工作到 65 歲才退休的人,平均竟然只能再活 18 個月;55 歲就退休的人,平均可活到 80 歲,若是在 50 歲前就退休的人,平均可活到 86 歲。看到這樣的結果,小安感到迷惑,早點退休,活得久,但是錢可能不夠用;晚點退休,又可能活不久,到底理想的退休年齡是多少?
用 4 因素評估最佳的退休年齡
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就 4 個因素來綜合評估,而且最終決定權仍在於自己。
因素 1:健康狀況
健康狀況不佳是許多人想要提早退休的原因之一,但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儲蓄來支付生活費用和醫療保健費用。國外的一項研究估計,退休人員每年在醫療費用上平均花費 4,300 美元(台幣 13 萬元),這還不包括長期照護費用。無論如何,若有醫療病史,費用可能更高。若財務可以支持,身體健康情況良好,你可以有 2 個選擇,一是提早退休,並且健康地享受退休生活。另一種是繼續工作,直到因為健康情況必須退出為止,但這可能讓你因為生病,而無法享受退休生活。
因素 2:工作型態
若你的工作對體力有較為嚴格的要求,例如建築營造或護理等勞動工作,那麼比平均年齡較早退休,是較為務實的一種規劃。因此,若不想提早退休,可事先規劃把自己的技能轉變為體力勞動較低但相關的工作。例如從工地營造的體力勞動變成與零售業相關,就有機會使職業生涯再延長幾年。靠腦力的工作者,通常可以遠端完成工作,那麼轉型為顧問、特約、專案等,也可以使職業生涯拉長。當你著手延長職業生涯的相關規劃前,請先了解想要待的行業、組織對於工作年齡的看法,並進行評估,才能做好持續就業或轉職的相關準備。
因素 3:退休生活的行程與規劃
退休生活無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許多調查指出,無聊是退休人員重返工作崗位或衰老加速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沒有事先規劃好退休生活,例如感興趣的事、想參加的課程等,那麼無限的空閒時間,很快地將讓退休生活變得無聊,尤其對於那些原本以作為主要社交互動和成就感來源者,無聊將嚴重危害退休生活品質。因此,若沒有明確的退休生活行程與計畫,建議晚一點退休比較適合。反之,若退休生活有很多代辦事項,那麼提早退休是可行的。
因素 4:存了多少退休金
退休金帳戶金額有多少,也會影響理想退休年齡,通常,用力存錢與投資理財,可以讓你隨時想退就退,而貧乏的儲蓄則會讓人覺得必須永遠工作。想要解決退休金準備不足,可以採用三管齊下策略,簡化生活費、及早投資理財以及延遲退休。簡化生活費可以利用記帳軟體來協助,有效追蹤與控制花費;及早投資理財可以減輕每月投入的金額,利用時間的複利效果,來達到退休金準備的目標;至於延遲退休,通常是不得已的做法,而且還得看工作環境是否允許,變數較多。
總而言之,思考理想退休年齡時,應該視健康狀況,職業型態與前景,退休後的生活行程與規劃以及財務狀況而定。千萬不要因等不及逃離工作壓力而提早退休,或是因為不想離開工作,不知道退休後要做什麼,過了 65 歲還在工作,這兩種極端都應該避免。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28 歲前想存到一百萬絕對要知道這 2 件事,了解後存款速度迅速增加 200%
- 從每月花掉 9 成薪水,到一年存下 50 萬!這 6 招存錢技巧,讓她從「月光購物狂」變身省錢達人
- 記帳這樣做,就能 減掉 50% 支出?家庭主婦靠「記帳減肥法」,竟一年多出 100 萬!
- 其實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用年收入 200 倍法則:花錢的同時,就能幫你省錢!
- 薪水少,更要存錢!「5 功能帳戶理財法」就算花錢吃大餐、看電影,也能存下一桶金!
本文由 Money 錢 156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