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年輕時就不買車,現在人家「退休金」多我 600 萬...投資趁年輕,老了有本金!

Money錢

Money錢

  • 2020-10-29 10:34
  • 更新:2021-07-24 00:26

早知道年輕時就不買車,現在人家「退休金」多我 600 萬...投資趁年輕,老了有本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有些人趁著年輕,出國打工度假,但回來時工作難尋,一屆屆的畢業生都已出社會卡位,學歷上沒有延伸的實戰經歷,面試總是重重卡關,錯過了累積薪資的好時機。究竟年輕時想做的好多事情裡面,優先順序應該為何?一起來看看不同的觀點吧!

 

文 / Money錢

 

 20 到 30 歲是人生的投資黃金 10 年

現在 20 多歲的你在做什麼呢?談戀愛、賺錢和省錢買名牌、國外打工度假兼旅遊⋯⋯反正 20 幾歲擁有最多「青春」可以恣意揮霍,不小心犯錯還能再重來。《20 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一書的作者,美國心理學家梅格.潔伊(Meg Jay)在 TED 演講時指出,很多人認為 20 至 29 歲應該用來摸索、實驗,認為 30 歲之後,一切都能船到橋頭自然直,不過,事實恰恰相反!

因為 20 到 30 歲是人生的「黃金 10 年」,能為未來埋下幸福種子,更是財富的萌芽期。也就是說,20 幾歲是決定我們一生的重要時刻:選錯工作可以再換、挑到不合適男朋友(或女朋友)可以再等待;就算進入婚姻,任何時候都能喊卡。但唯獨錯過 20 歲的黃金投資期,財富將越離越遠,因為複利的原子彈威力來自於「時間」,而時間是「不可逆」的!

 

20 歲開始投資複利滾存威力最大

勤奮工作未必與財富畫上等號!上天其實很公平,給每個人學理財的時間一樣多,當我們越早將資金投入到某一些投資標的上,未來的收獲就越大。

提早 10 年投資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如果我們從出社會後工作所領到的第一份收入開始,每月都固定挪出一部分,投資在有能力的公司上,當這家公司的股東,就能賺取第 2 份收入,稱為「被動收入」。如果 20 歲開始投資,在你 50 歲時,被動收入就能高於主動收入,也就是達到財務自由。

 

早知道年輕時就不買車,現在人家「退休金」多我 600 萬...投資趁年輕,老了有本金!


舉例來說,小李從 20 歲開始儲蓄與投資,到他 30 歲存到第一桶金後就不再投入新資金;相反地,小陳在 20 歲時先買了車,30 歲才開始儲蓄與投資,到 40 歲時他才存到第一個 100 萬元,這兩人到 60 歲時的資產差距會有多少?答案是:資產相差可以高達 1 倍以上(見右表)!這足以印證:趁著年輕時越早投資,隨著時間複利滾動,財富累積也會越來越多,最後被動收入甚至會超過主動收入,那時你就可以選擇自由的人生。

當然很多人會擔心,第一次投資賠錢怎麼辦?其實不必擔心,投資原本就需要長時間練習,就如同職場,新鮮人在前 10 年很難馬上被重用,但只要夠努力、勤快學、不怕錯、不怕輸,第二個 10 年就很容易發光發熱。理財也應如此,你不可能不花時間,就夢想著財富會自動找上門。

 

存到一桶金更要積極投資

20 歲的年輕人,因為少了繳房貸、養小孩的沉重負擔,收入一大半可以拿來投資,即便只是月收 22K 的社會新鮮人,也有能力拿出 5 千至 1 萬元開始投資。暢銷書《20 幾歲,就定位》作者水淼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30 歲過後,「年輕」的資本漸漸消失,可以犯錯的機會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輸不起。

那麼究竟該如何開始?這雖是老生常談,但我們還是要說:「存錢」仍是必要之路。領到第一份薪水後,先扣掉儲蓄,剩下的才拿來消費。記住,把存錢當「戒律」,嚴守教規;在開始學理財之前,抱著追求財富企圖心,秉持「沒有預算不能花」的決心,才能確實存到錢,也才有「滾存」的本錢。

有了決心與觀念,存到的第一筆積蓄應該放哪裡?如果具備創業的能力,就要全力以赴;若不走創業這一條路,就要投資好公司的股票,請有能力的老闆幫你賺錢——當股東!只要翹著二郎腿領股息,也能輕鬆賺錢。

當然,就算不會選股,也可以請基金經理人來幫你投資股票。很多理財專家常說,投資要越簡單越好,因此,除了 3 年內會動用到的生活費,你可以把錢分散投資於全球股票型基金與全球債券型基金,只要時間夠長,平均年報酬率約 7%∼10%。

當 20 歲的你,都已練習好:領到薪水就投資,那麼接下來就只剩「時間」的問題了!因為不管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茲或股神巴菲特的財富,都是靠長時間累積而來。如果你現在只有 20 歲,應該非常慶幸,這將會是你的最大優勢,即使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也有創造大財富的機會。

 

更多財富,由自己創造:

 

本文由 Money 錢 156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BELL)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