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2010 年從警大畢業的施雅棠,每個月存 4 萬元,一開始對投資完全沒概念,利用下班後和休假的時間,跑到圖書館大量閱讀研究股票,印象最深刻的 3 本書是《富爸爸,窮爸爸》、《巴菲特選股魔法書》、《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對投資有一定的概念後,施雅棠拿著存下來的 20 萬元本金,開始買台股。他先從「龍頭股」開始,第一張股票買的是台積電(當時股價 70 元左右),而後透過價值選股,陸續買進全國電、勤誠等標的。
本文目錄:
文 / 楊琇涵
台灣權值股都靠蘋果訂單
說來當時的運氣也很好,投資的時間點剛好在金融海嘯之後的起漲點,本金 20 萬元,才 2 年時間本金就滾到 60、70 萬元,讓他眉開眼笑。不過施雅棠也觀察到,台股中要找到好標的並不容易,大部分的科技廠商,還是以代工為主,若進一步研究公司內部訂單結構,會發現不管是台積電、鴻海或是大立光等公司,多數都是在接蘋果的訂單,當時就萌生:「為何不直接買蘋果股票就好」的想法,就不用擔心蘋果要給哪一家廠商訂單了。
開始研究美股之後,他發現美股投資沒有想像中困難,除了可以買零股,投資標的也比台股多很多,所以施雅棠陸續將資金撤出台股,撤出的資金加上自己的存款 100 萬元,總共 160 到 170 萬元,全部投入美股投資。施雅棠萬萬沒想到,2012 年放棄台股投資,開始轉投資美股後,他透過 3 招投資心法,資產從原本的 160 多萬元,累積超過千萬元,更在 2018 年就達到財富自由。
心法 1:生活中找投資標的
「開始投資的前面 8 年,我過得非常節儉,存了一筆半年到一年的生活預備金,其餘都投入能幫我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中。」訂定自己投資的原則,施雅棠第一檔美股買的就是蘋果(股票代號:Apple Inc.),「因為台灣大型權值股,都靠蘋果訂單吃飯,當時市場對蘋果商品關注度也很高。」另外他也買了 Google(Alphabet Inc)、好市多(COST)、星巴克(SBUX)和臉書(FB)等股票。
「我喜歡從生活中找投資標的,並且有競爭優勢的大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即便短期獲利衰退,但未來恢復上漲的機率很高,」施雅棠說。買股票最怕套牢,不想被套的話,就是要選一家獲利穩定、股價穩步上漲的公司,就算不小心買貴了也是暫時的,「我發現美國有很多這樣的公司。」他舉蘋果為例,2012 年 12 月以每股 70 美元左右的價格,買進蘋果股票 300 股(約 2 萬 1 千美元),2015 年 5 月蘋果最高曾漲到 124 美元,帳上報酬超過 7 成,獲利 1 萬 6,200 美元。不過 2015 年 8 月全球股災,美股大跌,蘋果曾跌到 86 美元,帳上報酬僅剩 22.8%(獲利剩 4,800 美元),而後蘋果又緩步上漲,最後他在 2015 年 9 月以每股 109 美元賣出,實現報酬約 5 成(獲利 1 萬 1,700 美元)。
不買看不懂的股票
很多投資人不敢輕易嘗試美股,是因為沒有漲跌幅限制,「所以美股投資標的,我會分散 10 檔到 20 檔,而且不買看不懂的股票。」施雅棠目前持有比重最高的 5 檔股票,包括:Adobe(ADBE)、微軟(MSFT)、輝達(NVDA)、星巴克(SBUX)和洛克希德馬丁(LMT)等。洛克希德馬丁是全球最大軍火商,台灣空軍主力 F16 戰機就是它做的;星巴克是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店;輝達是全球最大繪圖晶片製造商;而 Adobe 和微軟也是數一數二的訂閱軟體公司,均是有競爭優勢的大公司。
至於好市多則是他持有最久的一檔股票。他在 2013 年 1 月以 101 美元買進約 50 股好市多(約 5,000 美元),後續再陸續買進,目前持有約 150 股,截至 8 月 7 日股價 343 美元(市值約 5 萬美元),已經翻倍。只要好市多的股價跌,施雅棠就會去逛好市多,確保人潮依舊,「我現在還有持續在繳會員年費,好市多是抱得最安心的一檔標的。」
心法 2:年線之上買進,年線之下賣出
透過價值選股,挑選到適合的投資標的之後,要如何「買高賣低」?施雅棠操作主要看「年線」,即年線之上買進、年線之下賣出。他說,觀察美國長線成長股的股價走勢,會有 2 年到 3 年的波段,股價都落在 200 日線(相當於年線)之上。
所以他買賣股票的大原則,若股價落在年線之上,就會陸續買進;若股價跌到年線以下,就會考慮減碼、部分獲利了結。一半科技股,一半疫情受害股。以疫情爆發以來的美股投資為例,施雅棠就將股票部位一半持有科技股,一半買疫情受害股,例如迪士尼、星巴克,這些企業長期競爭力沒有問題,只要耐心持有 2-3 年,股價還是有機會回到應有的水準。
至於科技股的部位,因為漲幅非常多,施雅棠想的是出場時機。若觸及 20 日均線未跌破,則可適度加碼;但若跌破 20 日均線,且下跌幅度達到 5%,他就會啟動停利減碼。目前美股財報普遍優於預期,3 月的大跌與其說是疫情衝擊經濟,不如說是各國實施封鎖導致經濟活動暫停。因此股票依然可以參與,但務必控制好持股比重,不要全壓。以施雅棠來說,就會嚴格控制在 4 成,如此一來,即便看錯也只是小賠,「要讓投資組合有犯錯的餘地」。
心法 3:搭配公司債操作,打造被動收入來源
施雅棠的美股投資路並非一帆風順。2015 年 8 月景氣吹寒風,全球出現股災,美股慘遭血洗,當時持有的星巴克和臉書等股票都「被洗出去」,讓他大受打擊。施雅棠記取教訓,投資中斷了半年多的時間,思考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在股票下跌時,手中的現金還能持續為自己帶來報酬。他想到,只要找到高殖利率的美國公司債,就有機會辦到。
經過半年的研究,施雅棠理出一套挑選公司債的方法,包括:第一、先確保公司營運穩定、現金流量要大於債務;第二、買 5 年內到期的公司債為主;第三、信用評等 B 以上;第四、殖利率至少要有 6%。透過這套選債邏輯,施雅棠 2019 年時持有約 20 檔公司債,例如美泰兒、美國 Frontier 電信等。
違約風險升高,轉向特別股攻守兼備
然而,中美貿易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干擾,為投資市場增添不確定性因素,施雅棠原本配置公司債穩穩領取利息的計畫再度遭到打亂。施雅棠解釋,這波疫情衝擊許多傳統產業,例如航空業、旅遊業、能源業等,導致營收近乎歸零,至今營運情況仍非常低迷,許多企業都申請破產違約,債券價格自然也大幅滑落。
考量疫情影響時間拉長,施雅棠認為現階段若投資高殖利率公司債將面臨相當大風險,所以改為配置穩健企業發行的特別股,增加現金流收入。例如美國最大電信公司 AT&T 發行的特別股 TBC,可以每年固定領取超過 5% 配息。施雅棠進一步解釋,「相較於公司債選擇信評 B 以上的標的,我篩選特別股的標準是信評要達 BBB 以上,已屬投資等級,違約風險較低。」而特別股配息率也優於投資等級債及政府公債,目前信評 BBB 以上的公司債,殖利率往往只有 2-4%;而信評 BBB 以上的特別股,每年配息可達 5-7%;若遭遇景氣下滑,趁特別股價格下修時進場低接,更能價差、配息兩頭賺。例如滙豐銀行特別股,每年配息固定有 7-8% 的水準,3 月股價曾大跌到 20-21 美元,進入 8 月又漲回到 25 元,若在大跌時買進,報酬率遠較公司債亮眼。
防禦組合:美股 4、特別股 2、黃金 1、現金 3
為了避開疫情衝擊,施雅棠資產配置調整為 4 成美股、2 成特別股、1 成黃金,其餘 3 成為現金。選擇黃金作為資金避風港,是因為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才 0.5%,實在太低,只要聯準會一升息,公債殖利率根本無法抵銷通膨;相較之下,黃金抗通膨、保值效果更好。透過股票加特別股的靈活配置,施雅棠的資產累積雖受疫情短暫衝擊,但仍成長了數百萬元。不過他也建議,資產低於 1,000 萬元的投資人,並不用太過追逐配息,主要還是以存錢及買進股票累積資產為優先。等到資產夠大再來考慮特別股等固定配息標的,拿到配息也才能「有感」;而且永遠不能盲目追逐高配息,不然會讓資產面臨更大風險。
另外也可考慮將部分資金配置指數型 ETF,譬如標普 500 指數 VOO、那斯達克 100 指數 QQQ 等,這樣才會有資金可以跟上市場,主動選股常常會有落後市場的時候,部分資金配置指數型 ETF 可以讓自己更安心。
施雅棠靠著美股投資,年紀輕輕就達到財富自由。他認為,投資人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累積資產,並讓資產幫自己打造被動收入,「耐心」加上「龐大的本金」,才有辦法等出利潤;若不斷短線進出市場,想要財富自由是很困難的。
關於「股票跟 ETF」,你可以學更多:
- 挑戰 0056 國民 ETF 寶座!散戶瘋搶 4 檔低波動高股息 ETF,這檔除息殖利率近 7%!
- 45 歲才學存股,現在年領 200 萬股息?師承巴菲特的他 靠3步驟打造「股利莊園」,成果豐碩!
- 存股 玉山金(2884)穩賺不賠?陳重銘:高股息 ETF 低風險、高防禦,「領息 + 價差」賺更大!
- 挑戰元大高股息(0056)寶座!深度分析 國泰 ESG 高股息(00878),2 大方針找出最佳投資法!
- 20 檔「生活定存股」,讓你年年領股息!小股民樂道:別人消費我賺錢!
本文及內文圖摘自《今周刊 :進場美股其實一點都不難》,出版社:今周刊
(圖:今周刊 / 責任編輯:William;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