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歌手江蕙「封麥」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
售票系統當機引發粉絲不滿,
更有不少黃牛搶票獲取暴利。
因為這次江蕙「封麥」的告別作引發許多爭議
消保處承諾在最短時間內
將針對演唱會的訂出一套管理措施,
特別是購票系統的問題,絕不讓黃牛有機可趁。
隨後有鄉民k88k8
在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PO文爆掛...
這個原PO超專業分析,看了好過癮!!!
讓搶不到票的怒氣都消一半了....
(贊助商連結...)
超專業原 po 內文:
請不要追究我的身份,
我不在寬宏,不在二姊經紀公司,
我只是茫茫苦海中的一位伴讀小書僮。
首先,要從業界生態說起。
主辦單位的花費有三大項:場館、藝人、硬體
無論國內外,藝人是不負責賠錢的,
主辦單位的概念就是:
「訂好場地→付錢請藝人→跟經紀公司討論硬體規格→上秀」
這麼簡單,
某些情況藝人會有票房抽成,
這就看主辦單位跟經紀公司怎麼談。
而最一般的判斷方式,
藝人的秀費大概是總成本的一半。
當然每個行業都有詳細到族繁不及備載的眉眉角角,
在此就不加贅述。
(圖片來源)
演唱會「場地」是最重要的關鍵
所以,牽涉到辦好一場活動,
第一最重要的是場地。
因為台灣實在沒有適合的場地,
太遠會沒有客人,方便的又很貴而且很難訂,
以下以台北為例提供各場地能夠容納人數:
ATT Show box 1200
台大體育館一樓 1500〈不能辦演唱會只能辦見面會〉
天母體育館 2600〈太遠,而且天母人排外,基本上不會用〉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3100
台大體育館三樓 4600〈一樣因為隔音問題從去年初開始不能辦演唱會〉
小巨蛋 10000
南港展覽館 16000
就這樣,沒了。
台灣適合辦演唱會的場地很少
以前還有中山足球場,
但是花博之後就關閉了;
而大巨蛋似乎可以容納三萬人,
但是尚未啟用也不知道音場效果如何,在此先不討論。
有了這個基本概念之後,
我們可以開始來算成本:
能夠到小巨蛋等級的藝人,成本都是1500萬起跳,
基本上會超過一場2000萬
2000萬〈藝人秀費〉+2000萬〈其他成本〉+1000萬〈獲利〉=5000萬
5000萬/1萬人=5000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年女神卡卡會貴到嚇死人的原因,
側面聽聞她光是秀費就要一千萬美金,約略三億台幣,
其他總成本大概跟上面的公式一樣,
那場賠了白花花的大概三億。
那「平均票價」5000塊也不會是什麼太誇張的事情,
以上還是損益平衡在75%,
亦即要賣滿七成五才開始有賺錢的狀況,
而七成五根本是不可能達成的完美數值,
通常的損益平衡點都會破八成。
只要先準備「秀費頭款」就可以開辦演唱會
而付款的順序通常會是:
藝人秀費頭款→開賣→與售票單位結款
→藝人秀費尾款→其他夯不啷噹費用與場租→開場
基本上,
一開始只要準備秀費頭款就可以開賣,
手上不用抱太多現金;
但也因為這樣,
業界主辦單位常常有「可以用票房支付費用」的投機心態,
結果票房不佳的時候付不出錢來,導致表演取消。
那個布什麼兄弟基本上也是因為這樣到最後倒秀然後倒閉的。
假如票房不佳,演唱會就會取消
最近比較有名的是奇皇后的脫脫,真理翰,
被譽為史上最爛見面會。
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票房不佳,
主辦單位節省成本節錯地方,導致整場秀亂七八糟;
而新聞報經紀公司自掏腰包30萬,
應該是主辦單位在機票、飯店之類的其中一項付不出錢來,
經紀公司不想取消只好自己付這筆費用。
話說回來,
去年的韓星見面會「有賺到錢的」,
或者我們說「有賣完的」屈指可數,大概不到五場;
金秀賢、金宇斌、蘇志燮,大概只有這幾場;
其他要不是勉強損益平衡沒虧錢,
不然就是賠到慘不拉機。
而且韓國秀最特別的地方
就是開賣第一天會決定大概九成的票房,
之後無論如何宣傳都非常有限,
第一天賣不好也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指望了。
接下來說到售票系統...
售票系統的手續費其實不高,絕對低於10%,
意思是一場總票房三千萬的活動賣完
售票系統大概賺兩百萬多一點點,
那種五百八百萬的,
還不一定賣得好的活動的話,
手續費只有五位數也是常有的事情。
既然這麼難賺為什麼還要做售票系統呢?
因為那龐大的金流啊!!
想想這三千萬的票房,
先不論售票系統手續費可以收多少,
在賣完票入帳到主辦單位結票請款的中間大概有一個月,
那麼就有三千萬的現金可以在售票系統手上,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差裡面自由使用了。
然後說到大家最痛的買票問題,說明白了就是成本。
一年可能只有一次江蕙,
一次阿妹,一次Running Man,
還不一定每年都有機會,
主辦每次用的售票系統也不一定都同一家;
售票系統當然會評估手上的手續費
值不值得投資擴充設備,
還有擴充之後的人員、維持與維修成本都必須要算在裡面;
為了僅僅一次〈尤其是江蕙還真的是最後一次〉的售票把設備升級以後,
往後如果沒有同樣規模的活動,
那麼人事和維持等成本將會是非常大的負擔。
簡單來說,
賣不完的不需要擴充硬體,
賣得完的總之會賣完,其實也就不用多花錢了。
(圖片來源)
還有,7-11的系統特別容易做流量管制,
是因為iBon自己有售票系統,
為了要凸顯自己的特殊性,
讓大家用他們的系統,
在別的售票系統掛載在他們上面的時候會刻意做流量管制,
所以很容易有無限流量管制Loop的情況發生。
請記住,這些東西都是主辦單位負責的,
藝人負責表演,經紀公司負責溝通〈還有擺架子〉,
這些東西都在主辦單位手上;
撇除擺爛不付錢導致藝人要自負成本的特殊案例不談,
主辦單位是唯一有可能會虧錢的角色,
當然在成本上面要想辦法節約。
台語有一句話:
出來做就是要賺,娶某就是要幹~~什麼我就不說了;
主辦單位不是做慈善事業,那當然成本考量會非常重要。
接下來關於活動內容
對 經紀公司來說所有的行為 都算是他們的成本,
通常藝人都很好溝通,
但是藝人旁邊總會有個臭臉的經紀人負責當黑臉,那是他們的工作。
主辦單位和經紀公司的戰爭...
主辦單位當然希望藝人可以跟觀眾握手、簽名、
擁抱、安全之吻到安全性行為...能拿多少要多少;
經紀公司的思考就相反,能少給多少就盡量不要給
所以在爭取與溝通上面常常會有誤差,
以致最後消費者的期待沒有被滿足
〈是說現在消費者根本也不可能被滿足啦,
有握手的說沒簽名,有簽名的說沒擁抱,
有擁抱的說抱不夠......〉,產生許多糾紛。
藝人需要出來「呼籲」
這一切,基本上都不是藝人的問題,
藝人通常都很Nice的,
一定是被什麼經紀公司帶壞了。
相對,像這次江蕙可以自己在粉絲團呼籲,
或者是之前張惠妹也是,
「呼籲」這件事情也是藝人工作項目之一,
他們本來就應該要漂漂亮亮、高高在上然後關心所有消費者。
(圖片來源)
最後,說說黃牛。
主辦單位會不會跟黃牛掛勾?
基本上不可能。票價是主辦單位訂的,
如果要硬賺的話主辦可以直接提高票價,不用再讓黃牛賺一手。
那黃牛的票到底是哪裡來的?
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賴以維生的技能。
他們的集團之龐大,
動員人力的規模是一般消費者無法想像的,
這就是專業跟業餘的差別,
人家是靠做這個吃飯的,有什麼辦法咧~~
不過一般活動的規定退票期限是開場前十個工作天;
如果在這個期限前沒有把票賣掉的話,
一般黃牛是會把票拿回去退的,
所以常常退票期限過後會有一定數量的票券流出。
希望大家都有成功搶到票,
話說回來雖然這次系統不盡理想,
但是其實主辦單位對於票券公平性的管控是非常嚴謹的
〈大家都買不到,這好像也是一種公平啊!?〉
連江蕙經紀公司都沒辦法直接跟主辦單位買票,
這點應該是要給予肯定的。
我手上沒有票,請不要找我謝謝。
終わり
( 來源:k88k8 《Re: [新聞] 江蕙演唱會購票亂象 消保處:管定了!》 )
這篇超專業!!原PO一定是在相關業內做事的
不管有沒有搶到票,都歡迎把這篇 分享出去~
期許台灣的 售票文化可以更加完善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