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注,
請一定要花時間理解孩子的狀況,
別等到真的釀成悲劇,
才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花時間幫助孩子。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高中國文老師 余懷瑾
同學緊急擋下,
才阻止跳樓悲劇發生
「你趕快過來,阿明出事了。」
一聽到阿明的名字,我火速衝到教室,
班上學生七嘴八舌的要跟我說話。
我一早還跟阿明說過話,他還對我笑了笑。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
「阿明要跳樓,胡迪在旁邊抱住他。」
「上課時,老師要分組,
說兩個兩個一組,我們班四十一個人,
沒有人跟阿明同一組,
老師說他跟阿明同一組好了。
上課的時候還很正常,
怎麼知道下課他就走到走廊旁邊,
把腳跨出女兒牆,是胡迪先發現的,
他一把抱住阿明。……」
胡迪一百八十公分,身材魁梧,
還好是他站在阿明旁邊,
抱起與我一般高的阿明綽綽有餘。
胡迪抓抓頭,說他當時覺得阿明怪怪的,
抱住他是直覺反應,
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
沒多久,輔導室、學務處、教官都來了,
所有人都想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我打電話給阿明媽媽,
將事情原委說了一遍,請她到學校一趟。
媽媽說:「老師,沒關係的,
讓他在學校就好,
他只是想嚇嚇大家,不是真的想跳樓。」
她覺得我大驚小怪,
孩子沒事,何必要她跑這一趟。
阿明媽媽應該是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班在四樓,阿明若失足,
幸運沒喪命,也會落得半殘。
我這個導師更是驚魂未定。
另外受到驚嚇的還有當時上課的老師,
他不知道稀鬆平常的分組
竟然險些造成學生跳樓意外。
阿明的行為舉止,
透露出他需要輔導資源協助
阿明上課很專心,
是典型的好學生──在意成績,
會為了區區三、五分懊惱,
希望名列前茅,
選座位會選擇講台前方的位置。
他會在下課時到辦公室找我,
站在我旁邊,沒講幾句話,就是站著。
有時候我在忙,他站在旁邊,
不會識趣的離開,還是站著。
他的眼神很不一樣,定定的,不靈活。
學生們觀察阿明,
發現他上課右手抄寫筆記,
左手會搓課本,搓著搓著就弄破了。
上學期的學校日,
我跟阿明媽媽說他的狀況。
我講得含蓄:
他很特別,很不一樣,
可以多了解他,他或許需要協助。
媽媽要我不要太緊張,
阿明上下學正常,
循規蹈矩,沒問題的。
認識阿明愈久,就愈覺得他「不一樣」,
他應該需要醫療與特教資源的介入。
媽媽卻無視了阿明的特別
阿明沒有出亂子,
我也沒有理由打電話給他母親。
雖然他母親不理睬我的建議,
我還是請了班上幾個
靈光又友善的學生多關心阿明,
留意他的狀態,適時協助他。
學生們會跟我說阿明的狀況,
例如放學後在南陽街補習遇到他,
一起吃飯,他的想法很另類,
但是還可以接受。
下學期學校日,阿明母親還是來了,
那天我們聊到一點多,
我沒有吃午餐,因此印象深刻。
母親說阿明的爸爸也是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還沒孩子,
阿明的媽媽讓我產生許多疑惑:
一、媽媽沒有發現孩子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嗎?
二、媽媽是不知道阿明的獨特,還是不想知道?
三、怎麼樣才能讓媽媽面對阿明的狀況?
阿明跳樓未遂的那天,
媽媽來了學校,在輔導老師的建議下,
終於願意帶阿明去看醫生。
就醫、輔導不是貼標籤,
而是為了及時幫助孩子
阿明請了幾天假,看醫生,做檢查。
回到班上後,
輔導老師安排時間跟他談話。
醫生與教授的訪談,
能幫助阿明的人變多了,
班上同學在分組時
也會注意不再讓他落單,
任課老師更是小心翼翼。
帶完高一,我就離職了。
阿明考上大學時,
打電話到家裡給我,
告訴我他考上了歷史系,
謝謝我當年的努力。
家長只需要負責把自己的孩子教好,
覺得孩子乖,不吵不鬧就好。
老師則要照顧每一個學生,
很容易看出孩子的不同之處,
是否需要協助,
提醒家長也是期望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多點協助,讓他們及早知道怎麼面對。
親師合作說起來容易,
面對孩子的獨特往往是最棘手的。
仙女悄悄話:
我們身上有著大大小小的印記,
認識它之後,有人說是上天給的禮物,
有人說是刻板印象。
不管別人怎麼看它,
我們得教孩子怎麼愛自己。
教養孩子,成為最棒的父母:
- 花百萬讓22歲兒子出國讀書,兒子卻長成「超級巨嬰」…好的家庭教育,要給孩子適當的「壓迫感」!
- 小孩越大 越難管教?心理學家:打罵沒用!這 4 種教育方式,家長都該學學。
- 孩子明明有 90分的努力,卻只得到 70分的成果...台灣教育 殘害國家幼苗!
- 台灣教育造就多少「生活白癡」?專家:無視這 1點,台灣學生成績再好 也無法進哈佛!
- 從北一女學生自殺,看高成就父母的教育,究竟錯在哪裡?
作者:余懷瑾 / 出版社:商周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JJ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