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人生本來就是會有一連串的「轉變」,即便研究顯示,事實上,這些轉變都是可以事先預測的,不過,它們通常還是令許許多多的夫妻感到意外。所有轉變都會經歷一段掙扎期,此時夫妻正處於新舊階段的交界。他們意識到,先前走的路已經行不通了,但還不清楚怎麼重新規劃。每一次轉變都有一連串的困境與獨有的難題,讓他們裹足不前。有些夫妻無法脫離這些困境,他們的共同旅程因此劃下句點。其他夫妻則找出修正的方法,得以繼續前進。
文 /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我發現,雙薪夫妻從開始交往到退休,會經歷三次轉變。每一次轉變都使他們面臨新的問題,帶來不同的憂慮,以及嶄新的相處模式。同時,夫妻也必須面對某些心理與社會力量(這些力量形塑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並重新檢視前幾次轉變期間所形成的共識。
夫妻第一次轉變:一起面臨人生大事
讓原本各自獨立工作與生活的兩個人,開始必須相互依賴。這次轉變的任務是,當夫妻一起面臨第一件人生大事時(通常是獲得重要的工作機會或孩子出生),謹慎地因應。想成功度過第一次轉變,夫妻必須商討,如何排定彼此的工作順位、分擔家庭責任,使兩人活得更加圓滿。如此一來,他們就能規劃出一條路,並朝同一個方向邁進,直到第二次轉變到來。
第二次轉變的任務是「相互個體化」
(reciprocal individuation)。不要因為看到這個詞而感到卻步。這意味著夫妻不再迎合他人的要求與期待,他們必須思考他們真正想從工作、生活與親密關係中獲得什麼。這次轉變通常是源自於「存在問題」帶來的煩悶與焦慮—對人生方向與目標產生懷疑。夫妻必須找出自己獨特的興趣和渴望,並重新商議他們在彼此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他們也得重新檢視第一次轉變期間,他們針對工作順位與家務分工達成的共識。如果能順利完成這些事,他們眼前的那一條路將變得更為寬廣,直到第三次轉變到來。
第三次轉變的任務是 以過去的成就為基礎 進行自我改造
同時為未來開拓更多可能性。這次轉變是源自於角色轉換—成為經驗最豐富的員工、孩子離開家的「空巢老人」(empty–nester),以及被當作老年人看待;這樣的角色轉換導致自我認同喪失,進而產生空虛感。這種空虛感伴隨著失落感,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機會。夫妻可以選擇深陷其中、隨波逐流,或藉此進行探索與自我改造。要做到後者,他們必須先處理前兩次轉變期間未完成的所有發展任務,接著再根據他們的新目標與優先事項,思考自己可能會變成怎樣的人。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共同朝新目標邁進。
這三次轉變都互有關聯。第一次轉變期間,夫妻雖然在面臨人生大事時謹慎因應,卻沒有明確商議他們在彼此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角色變成了一種束縛,導致懷疑與焦慮,進而引發第二次轉變。因此,第二次轉變有一部分是在處理第一次轉變所產生的「副作用」。同樣的道理,若是夫妻不處理前兩次轉變留下的遺憾,以及發展不對等(developmental asymmetry)的問題,就無法完成第三次轉變。有些人會和同一位伴侶一起經歷三次轉變,其他人則會和不同的伴侶一起經歷不同的轉變。即便有這樣的差異,這三次轉變都遵循類似的模式。
(中略)
三次轉變的起因與問題
第一次轉變的起因來自於工作或個人生活中的大事,例如搬到其他地方居住、被升職或解雇、孩子剛出生、必須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或是家人的健康問題等。第二次轉變則源自我們的內心世界,它們以「存在問題」的形式呈現,使我們懷疑,自己過的究竟是誰的人生。第三次轉變則來自於角色轉換,這樣的角色轉換導致自我認同喪失,進而產生空虛感;這時我們會思考,該如何運用剩下的時間與精力。
儘管這些起因都很重要,但它們卻無法賦予每一次轉變明確的定義。它們只揭示該次轉變最關鍵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是夫妻每次經歷轉變時的重要任務。我透過研究發現,在轉變期間,多數夫妻都將面臨這三個問題:
- 第一次轉變: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 第二次轉變: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第三次轉變: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這些關鍵問題直指核心—夫妻怎麼度過他們的人生,以及他們如何建構出一條路,讓他們能成就彼此。當夫妻在轉變期間面臨這些關鍵問題時,他們心煩意亂且充滿懷疑。雖然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令人不安,卻是很有幫助的;它能促使夫妻重新檢視並修正他們眼前的那一條路。
所有的轉變都是 能否走下去的關鍵
所有轉變都會經歷一段掙扎期,此時夫妻正處於新舊階段的交界。他們意識到,先前走的路已經行不通了,但還不清楚怎麼重新規劃。每一次轉變都有一連串的困境與獨有的難題,讓他們裹足不前。有些夫妻無法脫離這些困境,他們的共同旅程因此劃下句點。其他夫妻則找出修正的方法,得以繼續前進。
每當他們努力修正之後,就會進入一段更加穩定的時期。身處穩定期時,轉變期間那些強大的心理與社會力量變得緩和,夫妻可以較為放鬆,享有喘息的空間。他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夫妻間來點小浪漫、在工作上獲得成長,以及和朋友從事各種活動。又或者,他們只是過著熟悉的生活,平靜而美好。最後,他們又會面臨新的刺激,引發下一次轉變,邁向下一個循環。
大衛和梅麗莎的第一次轉變
人生是一連串的轉變,即便我的研究顯示,這些轉變都是可以事先預測的,它們通常還是令很多夫妻感到意外。大衛(David)和梅麗莎(Melissa)就是如此。他們剛從亞特蘭大的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開了五個小時的車回到佛羅里達州的住處;他們送最小的孩子到這所大學讀書。他們嘆了一口氣,然後像平常一樣坐在廚房的椅子上,倒了兩杯他們最喜歡的酒,回顧起這一路以來的旅程。
三十年前,他們從大學畢業。主修商科的大衛在一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前景可期;主修心理學的梅麗莎則是剛踏進公關領域。他們結婚後,在波士頓買了一間房子(住在他們的父母親附近),開始計畫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
兩個活潑好動的女兒相繼出生(中間只相隔了一年半),他們的生活突然變得繁瑣起來。他們赫然發現,自己迎來了第一次轉變;雖然晚上嚴重睡眠不足,卻必須努力駕馭日益有趣且艱難的工作任務。正當他們開始找到生活的節奏時,大衛獲得了升遷的機會—到佛羅里達州帶領一個團隊。
一直以來,兩人的工作都同等重要,但如果他們搬到佛羅里達,一定會以大衛的工作為優先。現在即便有父母親就近提供協助,也很難兼顧工作與家庭;若是搬到一千一百英哩外的地方,他們要怎麼應付?梅麗莎的工作又會變得如何?在煩惱了幾週之後,最後他們決定搬到南方居住。大衛的公司幫梅麗莎找了一份新工作,而且因為他的薪水增加,足以支付托育費用。他們年幼的孩子逐漸長大。那是一段美好的歲月—週末在佛羅里達的海灘玩耍、和家人一起度假、事業蒸蒸日上……直到十二年後,他們再度面臨困境。
四十歲出頭時,他們面臨了第二次轉變。
大衛對在私人企業工作感到失望,他開始懷疑,會計這一行是否仍適合自己。梅麗莎則想自行創業,成立一家自己的公關顧問公司。但他們有足夠的本錢探索新的可能性嗎?家裡有兩個青少年要養(她們即將上大學),還有房貸得繳,這賭注實在太大了。這個階段的不確定性,對他們之間的關係造成很大的傷害。大衛和梅麗莎都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渴望改變,他們對工作的不滿情緒也同時波及他們的婚姻。細微的意見分歧逐漸演變成強烈的不滿,他們的腦海不只閃過一次離婚的念頭。但六年後,他們似乎重回正軌。他們都支持彼此改變。大衛到一家較小的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管理職,他在那裡享有更多的自主權。梅麗莎決定自立門戶,在費了一番功夫吸引客戶之後,現在逐漸取得成果。他們的女兒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與喜悅。大衛和梅麗莎認為,他們找到兼顧兩份工作的方法,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那他們為什麼突然感到如此不安?他們沉默了一會兒,品嘗著手中的美酒,空蕩蕩的屋子裡一片寂靜,讓他們很不習慣。顯然在過去十年裡,他們鮮少和對方單獨相處。兩人之間有點尷尬,宛如失聯已久的朋友重新聚首,思考著彼此究竟變了多少。最後,大衛打破了沉默。他轉過身來,並向梅麗莎坦言:「親愛的,我不再知道我們是誰了。」一起經歷過許多事後,他們突然驚覺,自己迎來了第三次轉變。
在研究過程中,我訪問過很多夫妻,他們都對自己必須經歷一連串轉變感到驚訝。梅麗莎和大衛成功度過了前兩次轉變,沒想到如今又迎來第三次轉變,實在很難預料最後結果會如何。儘管這些轉變很辛苦,若處理得當,它們將為兩人的關係帶來新氣象。每一次轉變都有各自的發展任務,它們為雙薪夫妻的人生賦予意義,並且注入新的活力,協助他們成就彼此的愛情與事業。
更多兩性戀愛好文,助妳找到最好的歸宿:
- 離過婚的人 就不能談戀愛嗎?呂秋遠:離婚不是罪,請先了解對方的「前任」
- 不想參與另一半的 各種聚會...呂秋遠:那就等著被「另一個人」取代!
- 伴侶之間,沒有不適合,只有「磨合」!關於愛,我們必須學會的 2件事
- 餘生很貴,請別浪費!遠離 那些折磨你的「爛人爛事」!
- 給所有女人:寧可驕傲的單身,也不要委屈的婚姻!
本文摘自《雙薪家庭進化論》,作者: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譯者: 実瑠茜、出版社:遠流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St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