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證實:越聰明的人 越愛拖延!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2-27 18:14
  • 更新:2020-03-03 08:51

心理學證實:越聰明的人 越愛拖延!

 

在進入拖延症話題之前,先來學學外語。

 

日語有兩個基本動詞:

する(意思:做),發音是(su ru, 死嚕)

なる(意思:成為),發音是(na ru, 哪嚕)

する(做)是人類自己控制的,

 

なる(成為)則是一個難以精確描述的自然過程。

如果有個造物主的話,他也許有個高級程式控制,

但那是我等無法瞭解的境界。

心理學試圖從各個角度解釋一個人是如何成為(なる哪嚕)的。

成為自己的過程十分複雜,

人類對這一過程的探索到目前也只有冰山一角,

不得不承認有大部分過程是潛意識的,難於瞭解的。

 

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對物質的(する死嚕)一步一步登峰造極:

會使用工具就可以把石頭變成我們需要的形狀;

使用蒸汽就讓火車滾滾前行;

編一條程式並執行,就可以解決一個問題;

機器人都開始具有情感功能了呢,還會賣萌!

你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滿滿,唯我獨尊!

人類就這樣自以為是了起來,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

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造出具有和人類一模一樣的機器人!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人類剛剛對心理有了一知半解,

就開始動手(する死嚕)自己了。

有早期的心理學家試圖用簡單的模型強暴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比如試圖用強化訓練這樣簡單到令人髮指的方式教育人類,

還說什麼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培養出任何人才。

結果呢,必然的,他的自以為是

在自己孩子的教育結果面前碎成了渣渣……

 

人不是する(死嚕:做)的,

是なる(哪嚕:成為)的;

教育不是する(死嚕:做)的,

是 help なる(哪嚕:成為)的;

心理諮詢不是する(死嚕:做)的,

是解決なる(哪嚕:成為)過程異常。

其中一個常見なる(哪嚕:成為)過程異常

就是試圖する(死嚕:做)自己,

好一點的比如自我培養,糟一點的無異於自我折磨。

 

要する(死嚕:做)出來和人類一樣聰明

還任人擺佈的機器人,這種想法挺可笑的,

人類明明有個非常高級的方法製造自己,這個方法叫生育。

小嬰兒出生以後慢慢なる(成為)一個有個性的人。

小嬰兒成長為一個人的過程中,する行為需謹慎再謹慎,

不僅用腦,更要用心,

警惕那些號稱快速有效,整齊劃一,揠苗助長的する行為。

 

什麼 する,なる 的,

說好的拖延呢?

就要說到拖延了,

我感覺拖延是非常高級的心理機制,

它可以防止人類愚蠢的把自己搞壞了,

防止把頭腦變得過於簡單化。

 

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有人讓你每天給自己定計劃,

一天工作 12 小時每個小時都有具體的任務,

所有任務圍繞學業或者工作,

中間每隔一小時仁慈的讓自己休息 5 分鐘

(別笑,很多人這麼幹)。

這就是一個要把自己搞成任務處理器的節奏。

有些人見到這樣的工作強度和控制程度,

會本能的反感和憤怒,把計畫扔一邊,

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工作。

也有人認同這種對待自己的做法,

畢竟「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虐待之」;

不管怎麼說自律總是優點,對不對;

還有人感覺自己地位低微,不這樣做領導會開除我。

 

好吧好吧,我們假設一個人意識層面 100 %

認同這些與自己的生物節律相違背的計畫,

並堅決投入其中,艱難的堅持和挫敗著。

我們不禁為他擔心,

急壞了累壞了怎麼辦,變成機器人怎麼辦!

著急,人類不會真的把自己累死,或者變成任務處理器。

因為人類是非常高級的,自帶防自毀機制——

拖延(還有別的機制,比如生病)。

 

你見過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嗎?

我只看到有這種願望的人都在拖延。

很多人就是在拖延的時候,

做一些成為自己的有趣的事情。

 

有個在美國留學的女孩子,

留言說自己最近拖延,

拖延做作業的時候研究了一下美國的政治制度。

我看了很感慨,這女孩心真大,

業餘時間研究政治制度符合她的氣質。

帶著好奇心,我又採訪了另一個朋友,

問他拖延的時候做什麼。

他說拖延的時候會練練硬筆書法,

看看各種時事評論,有時候看看歷史小說。

說著說著,他忽然說:

「這麼看,我是個傳統文人啊,哈哈!」

 

當我們說自己拖延的時候,

就是排斥以上這些豐富的業餘生活內容,

不小心就把自己簡單化了,

試圖把自己當機器用。

拖延讓我們保持豐富的內心世界,

繞過重重困難成就自己。

真正遺憾的不是計畫沒完成,

而是做這些豐富有趣的事情的時候,

帶著惱人的內疚感。

 


 

【犯拖延症時成就自己】

以前沒有拖延症這個詞彙時,

我們說業餘時間真正成就一個人,

業餘時間選擇做的事情才是這個人性情所在。

現在任務多得抹殺了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的界限,

於是有了拖延症這個名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人們在犯拖延症的時候

做的事情是這個人的性情所在,如前面提到的那兩位。

 

有人說了,你說的那種不是真正的拖延症,

他們拖延的時候還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但我拖延的時候都在發呆,睡覺,

發牢騷,刷朋友動態,痛苦不堪,無法忍受。

你來說說有什麼原因和意義!

我只能說,這個情況複雜,拖延症的確可以非常痛苦。

 

如果呢,你習慣要刨根問底知道拖延的來龍去脈,

可以找個精神動力學心理諮詢師探索一下,

你的拖延時間會慢慢變得豐富起來的!要有信心哦!

 

 

本文授權自微信公眾號 簡單心理

(id:janelee1231)

原文刊載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ㄆㄆ ,圖/YOUTUBE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