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與流感怎麼區分?請專家說明最安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
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
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
通常 5 到 7 天內會痊癒。
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強,
如: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
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感冒尚無治療藥物
高齡、嬰幼童建議醫師治療
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
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
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
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
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
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
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
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
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
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
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
市售感冒藥、醫師處方有差嗎?
可諮詢藥師
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
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
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
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
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
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
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
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
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
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
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
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
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
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
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
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
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
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
感冒如何進行自我照護?
專家提出 7 大要訣
1. 多休息、多喝水,
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
2.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
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
3. 不要隨便服用偏方,
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
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
4. 服用市售感冒藥後,
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
5. 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
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
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
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
6. 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
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
7. 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
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LU)
(圖/CMoney編輯拍攝,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