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倫.克萊恩
人不是因為變老才不再玩樂,
人是因為不再玩樂才變老的。
──醫生及詩人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中略)
小孩知道世界是他們的遊樂場
但大人卻忘記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邀請你來玩樂,
這就是幼兒可以教給我們的事—
非競爭性的遊戲既愉快,又有意義。
喬登.雷其璜提醒我們「可以幼稚!
達到一定的年齡
並不代表我們需要舉止合乎年齡,
『成熟』有時被過分看重了。
生活不應該嚴肅,
因這一切都是短暫的,
而且到某個時候都會煙消雲散。
即便有時候你的舉止像個孩子也無所謂,
你只需要享受活在當下。」
既正經,又頑皮
正如兒童示範的那樣,
玩耍可以成為發掘新事物的工具。
諾貝爾獎得主理查.費曼
(Richard Feynman)
提供成人世界很好的例子,
他提出光和物質的革命性理論,
在發現與科學觀點相左的新事物時,
他堅持意見,
以及在調查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事件中,
他均有出色的表現。
費曼有小孩般、調皮的單純,
他把橡膠圈放入一杯冰水,
拉出時變成畸形來示範太空梭會失事的問題。
費曼在專業和個人生活中的能力成就非凡,
他有像馬克吐溫講故事的訣竅,
很會打邦哥鼓
(按:又稱為曼波鼓,
是源於拉丁美洲的一種鼓),
並為了好玩,學會了破解保險箱,
向他的上司證明,
政府的機密資料並沒有那麼機密。
費曼的頑皮和好奇心
促成了他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還有其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也把他們的成功歸功於童心般的天性,
例如,愛因斯坦重視孩童般的純真和想像力;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據說曾說過:
「我夠聰明,永遠不會長大,
同時愚弄大多數以為我已經長大的人。」
玩耍是有商業價值的
有天,我去一家邀請眾人
參加研討會的企業當志工,
明顯看出工作環境中玩樂的價值,
因為志工通常需要拚命打電話,
會受到很多人的回絕。
但是我們打電話邀請的整個過程
從未感到被人拒絕,
因為都被策畫成像在玩遊戲一樣。
當邀請成功時,
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會歡呼,
並起立為他們鼓掌。
為了增加樂趣,
牆上精心設計的木板
會顯示參與研討會人數的紀錄,
弄得很像在玩大型的大富翁遊戲。
許多公司開始察覺到有趣遊戲的價值,
既能激勵員工,也能讓客戶滿意。
西南航空公司
是採用這樣做法最著名的公司之一,
例如,空姐有時會把衛生紙滾到飛機的走道上,
如果衛生紙停在你的位子旁,
你就會得到一份禮物;
另一家公司要求管理階層主管
帶他們嬰兒時期的照片來公司,
這些照片會被貼在布告欄上,
其他員工可以猜哪張照片屬於哪位經理的照片。
當辦公室有訪客時,
常見的問題是:
「你想看總經理的裸照嗎?」
(中略)
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夠
為你的工作添加更多玩樂的氛圍。
例如,在停車場要找停車位時,
假裝你是在玩捉迷藏。
或是,把你的頭銜改為更俏皮的名稱,
像是摒棄經理、專員和總機這樣的名稱,
改用「第一印象導演」
(有一家公司這樣叫他們的總機)、
天才(蘋果直營店的技術服務員)
或髮型專家(美髮師)。
這樣不是更有趣?
有沒有覺得更有活力?
有沒有感到壓力減輕?
有沒有覺得更滿足?
是不是會開始期待每天去上班?
(中略)
玩耍有益健康
玩耍也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根據一位癌症專家的說法,
玩耍對生命至關重要,
這不是你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必需的。
他用圍巾教病人玩雜耍。
轉圍巾的技巧看上去很困難,
其實學起來相當容易,所以成就感很高。
但這項練習最重要的部分是,
你不能一邊擔心自己的病情,
一邊又要專注讓圍巾
維持在空中—玩耍讓我們暫時忘卻病情。
(中略)
我從來沒有想過,
玩耍也能幫助人們處理悲傷的情緒,
直到我讀到妮娜.拉索維茲(Nina Lesowitz)和
瑪莉.貝絲.賽蒙絲(Mary Beth Sammons)
的合著《感恩的生活》(The Grateful Life),
其中有一章標題為
〈在悲傷時,透過玩耍尋找感恩的事〉
(In the Midst of Grief: Finding Gratitude through Play)。
六年來,
賽蒙絲一直在處理雙親嚴重的病情,
她說玩耍幫她度過難關:
事情是偶然發生的。
會去玩耍是因為她三歲的孫女萊莉,
「在我父母生病的混亂當中,
我偷偷找時間去玩,
帶著萊莉去邦諾書店
(Barnes & Noble)
聽每週的故事時間;
多次步行去看謝德水族館
(Shedd Aquarium)的海豚表演;
在芝加哥植物園的噴水池中玩水嬉戲;
在公園野餐;
還有當芝加哥的冷風來襲,
溫度只有個位數時,
我們會去做新的冒險活動──溜冰。」
在這些活動當中,
長年照顧父母
而沉陷在悲傷憂慮中的那個我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
我重新發現生活的喜悅──因為玩耍而開啟。」
為了活下去而玩耍
醫學博士、精神病理學者
斯圖亞特.布朗博士認為,
玩耍直接與我們的生存相關。
當我們不玩耍時,
或者長大後就不太玩耍時,
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布朗研究查爾斯.惠特曼
(Charles Whitman)的故事—
他在奧斯汀的德州大學校園裡殺死了十五人,
並傷及另外三十一人。
在前一天晚上,他還殺死妻子和母親。
在徹底調查
導致他到處瘋狂殺害他人的可能原因之後,
發現到他的父親過度控制,
並且不斷的辱罵惠特曼的母親,
惠特曼會如此也就不令人訝異了。
但是,在廣泛的對所有與惠特曼接觸過的人訪談後,
布朗發現,真正令人驚訝的是,
惠特曼一生不得玩耍
是導致他精神變態的重要因素。
雖然這不是由於長期缺乏玩耍的典型反應,
但它確實點出了當生活中玩耍被剝奪時,
可能會發生的影響。
(中略)
透過孩子的眼睛
有個小孩第一天上學後回到家。
他的母親問:「你今天學到什麼?」
孩子回答:「還不夠,我明天要回去學。」
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玩起來,大人呢?
我的亡妻對於遊戲有個理論,
她相信我們都會重新體驗我們的童年,
但不一定按照時間順序。
回顧我的人生,我認為她說的對。
我小的時候,並不擅長運動──
何止不擅長,我是運動白痴,
總是接不到球,也打不到球。
因此分隊玩遊戲時,
我總是最後一個才被選走。
這通常表示我會在實力較差的隊伍中,
也代表我那一隊會輸。
我討厭輸,因此,
我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其他方面,
如藝術和戲劇,
我在這些領域的表現可以彌補童年時期的不足。
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我被暱稱為「點子王」,
因為我替他們設計所有的兒童節目。
雖然替電視節目
做設計通常是壓力極大的工作,
但從發揮創意的意義來說,
我實際上是在玩耍,
運用油漆、模型,
把不真實的東西弄得看起來真實。
有時真實的東西看起來反而不真實。
現在我不再是設計師了,但我還在玩。
我到全國各地教人
如何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歡笑和遊戲,
所以我太太是對的。
我幼時缺乏的遊戲成了我成年後生活的重要部分。
(中略)
你可能希望藉由慶祝你的金魚生日、
辦公室新咖啡機的週年紀念日,
或者你愛抱怨的鄰居搬到大溪地的那一天,
藉由慶祝來為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
最後,壓力專家羅莉塔.拉蘿西
(Loretta LaRoche)這位有趣的女士建議,
「在你排隊時,與其等得不耐煩,
不如讓事情變得好玩」。
這樣讓生活變得更簡單,
每個人都因周遭輕鬆的能量而獲益。
請店員把你和你買的東西一起「結帳」,
她可能會給你雙倍的折價券。
看更多好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 卡債陰影、菸癮纏身,連家人都想放棄的 程大洲,只因改變「一件事」,成為全球 第一的心理講師!
- 不說,就來不及了︰家財萬貫總裁的「遺言」( 臨終的那天 人會說些什麼?是遺憾、不甘、還是感恩...)
- 要克服「拖延症」,首先,你得跟自己「耍心機」!第一招就是拆解你的任務!
- 窮得只剩下志氣! 臭豆腐小販之子翻身,23歲創業,不到 30歲就 擁有事業版圖,他是這樣辦到的...
- 與其 忍耐,不如「無視」!面對討厭的人 最好的答案,就是沉默!
本文摘自《困住你的問題,孩子能解答》
作者: 艾倫.克萊恩 / 譯者: 黃庭敏 /出版社:大是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